2月8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促進條例》(下稱《條例》)全文公布。省大灣區辦有關負責同志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就《條例》有關問題進行詳細解讀。
該負責人表示,省大灣區辦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兩會”部署,牢記服務澳門的初心使命,堅持把規劃抓在手上、把項目落在地上、把未來融在路上、把百姓記在心上,進一步集中各方面力量資源,攜手澳門奮力推動合作區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邁上新臺階。
合作區澳資澳企明顯增多
新產業起勢良好
問:合作區自2021年9月掛牌以來,總體建設進展如何?
答:建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決策。一年多來,粵澳雙方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粵澳合作開發橫琴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據《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下稱《總體方案》)工作部署,切實承擔起合作區建設的主體責任,深入推進合作區建設取得良好進展。
2022年,合作區的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61.79億元,全口徑稅收收入完成353.89億元,同比增長13.2%。同時,澳資澳企明顯增多,合作區掛牌以來新增澳資企業1114家,增長15.02%;在合作區生活就業的澳門居民達6909人,其中在合作區就業登記的澳門居民達766人,同比增加58.6%。
首先,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新產業起勢良好。空客直升機中國總部項目等首批13個重點項目集中簽約落戶,粵澳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布局建設,粵澳先進智能計算聯合實驗室獲批立項,“跨境理財通”成功落地。合作區QFLP試點企業達29家,總規模超40億美元,其中澳資12家。
其次,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家園呈現新氣象。“澳門新街坊”項目預計今年建成,將為澳門居民提供約4000套住房。全國首個“粵澳社保一窗通”投入使用,澳門居民可免費享受老年人體檢、慢病治療等14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合作區內澳門籍學生可同步享受澳門教育津貼。粵澳職業技能“一試多證”專項合作正式落地。
此外,琴澳一體化高水平開放的新體系加快構建,合作區建設實施方案(2022—2024)印發實施,橫琴總體發展規劃正加快修編。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體制機制有序運行,合作區已召開4次管委會會議、30次執委會會議,制定內部規章45部。
問:在此背景下《條例》出臺,其主要任務和基本思路是什么?
答:合作區是粵澳雙方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特殊經濟功能區,其管理運行模式前所未有,不同規則和機制交錯共存。隨著合作區建設向縱深推進,合作區立法及法制保障問題亟待提上議事日程。《條例》的出臺是全面貫徹落實國家戰略部署要求的迫切需要,也是解決合作區開發建設難題的迫切需要。
《條例》制定的基本思路是:堅持主題主線,堅定不移服務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堅持目標導向,推動琴澳一體化發展;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解決合作區運行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突出放權賦能,賦予合作區更大改革發展自主權。
廣東省立法作為合作區法律制度體系建設的關鍵,各方關注度極高,必須完整準確把握《總體方案》的戰略意圖,在立法過程中需要緊緊圍繞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這一主題主線謀篇布局、制定法規,通過創新完善相關舉措、豐富拓展合作內涵,進一步增強各方對合作區開發建設的信心,為合作區發展建設在法治軌道上行穩致遠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理順管理體制機制
賦予充分改革發展自主權
問:合作區的管理體制機制既不簡單適用內地的一套做法、也不能照搬澳門的做法,《條例》如何在堅持“一國兩制”行政區劃和司法體制不變的前提下,建立起一套協同配合、運行高效的體制機制?
答:合作區立法涉及推動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等“一國兩制”新實踐,涉及多方面的法律問題,政治性和政策性強、開創性大。
為保障體制機制順暢運行,《條例》重點明確了合作區管理執行機構的法律性質和職權范圍,理順了與廣東省相關單位之間的權責關系。例如,《條例》第六條規定,合作區管理委員會是合作區議事決策機構,并逐一細化了《總體方案》明確其統籌決定的“四個重大”事項,確保管委會能夠集中精力議大事、管大事、把方向,推動合作區建設始終沿著中央要求有力有序推進。《條例》第七條賦予了合作區執委會及其工作機構作為法定機構的地位,規定合作區執委會是合作區管委會日常工作機構,承擔合作區建設主體執行責任,《條例》第八條、第九條,從法律層面一攬子解決了執委會及其工作機構的法律地位、權力來源、授權路徑、職權范圍等問題,確保其依法履職、充分履職。此外,《條例》還以專門的條款規定了廣東省派出機構履行屬地管理職能,珠海市支持、服務和保障合作區開發建設的義務,解決了合作區執委會與廣東省派出機構、珠海市的關系。
為賦予合作區充分的改革發展自主權,《條例》第四條、第五條明確按照“能放盡放、應放盡放”的原則對合作區放權賦能,將有關省、市管理權限授權或者委托給合作區行使,并建立容錯免責機制,消除后顧之憂。同時,《條例》第十八條、第十九條也對合作區作出了審計監督、建立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成效評估指標體系的要求,確保合作區在大膽創新、自主探索的同時始終不偏離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這一主線,沿著正確的方向和目標前進。
問:《條例》還體現了哪些值得關注的亮點?
答:為了滿足合作區產業發展需要,《條例》充分適應合作區管理體制、政策環境、發展目標的重大變化,用制度規則來保障合作區發展,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新產業,為澳門長遠發展注入新動力。
在推動構建與澳門一體化高水平開放的新體系方面,《條例》進一步規定了貨物“一線”放開,“二線”管住,金融市場率先高度開放,推進數據互聯互通,放寬市場準入等重要內容。同時,《條例》還關注教育、居住、養老、就業等民生問題,推動合作區深度對接澳門民生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推動就業創新政策協同。
合作區的建設發展離不開良好的法治環境建設,本次廣東省開展合作區立法,既是完成中央交辦任務,也是積極回應合作區實際需要。為加強合作區法治環境建設,《條例》規定了用好地方立法權和經濟特區立法權來滿足合作區法律需求,規定了合作區可以根據改革發展需要,經合作區管理委員會同意,可以提出制定省地方性法規或者珠海市經濟特區法規的建議。特別是在行政復議方面,《條例》規定合作區執委會和省派出機構為行政復議機關,有利于構建合作區內公平公正、高效便民的行政爭端解決機制,實現爭議不出島,及時就地化解行政爭議的目標。
爭取年內實現“分線管理”等
政策基本落地
問:全省吹響高質量發展沖鋒號角,橫琴作為粵港澳合作的三個重大合作平臺之一,接下來的工作重心是什么?
答:我們將進一步集中各方面力量資源,攜手澳門奮力推動合作區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邁上新臺階。
一是堅持規劃引領,著力構建與澳門一體化高水平開放新體系。全力做好《條例》的學習宣傳貫徹工作,提振各方參與合作區建設的信心決心。爭取年內實現“分線管理”、跨境金融等標志性政策基本落地。
二是強化項目支撐,加快發展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新產業。立足“吸引新澳企、壯大新澳資”,引進更多具有粵澳特色、根植性強、帶動力強的產業項目落地;在中醫藥等領域布局建設實驗室、新興研發機構等創新平臺;充分發揮澳門文旅商貿業優勢,研究打造澳門商貿一條街等;加快推進廣珠澳高鐵、澳門輕軌延伸至橫琴項目建設。
三是聚焦民生大事,著力建設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家園。到合作區創新創業是澳門居民特別是澳門青年關心的大事,我們將抓住這個重點,進一步提升澳門青年創業谷、中葡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等運營管理水平。推動澳門優質教育、醫療、社區服務延伸到合作區,讓合作區居民足不出境就能享受到趨同澳門的高品質民生服務。
四是突出對接融合,著力健全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體制。認真落實《條例》有關規定,進一步明確管委會、執委會和省委、省政府派出機構之間的管理分工、職責邊界,細化管委會“四個重大”范圍。加快建立合作區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成效考核指標體系,激勵引導合作區更好開發建設。
(記者 唐子湉 龔春輝 陳嶸偉)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