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橫琴二橋進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下稱“合作區”)一眼望去,騮洲水道兩側工程建設正熱火朝天地開展。由珠海大橫琴城市新中心發展有限公司代建、中國鐵建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聯合體承建的橫琴杧洲隧道工程(下稱“杧洲隧道”)穿巖入海,朝著貫通目標加速推進。目前,南北兩岸明挖暗埋段工程主體結構已完成96%,正在進行頂板澆筑,預計12月底前全部完成,盾構區段穩步推進。
杧洲隧道是合作區重點交通工程,繼橫琴隧道、十字門隧道后,連接珠海鶴洲一體化區域與合作區的第三條跨江地下通道,項目于2021年3月正式啟動,預計2024年建成通車。
建成后,從合作區西部組團出發,直達江對岸的保稅區、洪灣片區,不再需要繞行橫琴二橋,通行時間從30分鐘縮短至3分鐘,并通過珠三角環線高速與中山西外環連接通往廣深,提升合作區對外交通效能,對促進洪灣港區產業功能與橫琴西部片區產業功能的融合,助力琴澳一體化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互聯互通
補足兩岸生產生活陸路通道
打開珠江西岸衛星地圖,將目光鎖定在茫茫碧水中的橫琴島西北角。橫琴科學城項目一期主體結構即將完工,該項目是橫琴發展“四大產業”的重要載體,將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經濟資源聚集中心,科研產業人流、物流及信息流的高速運轉通道。隔江對望,鶴洲一體化區域“洪保十”片區作為合作區服務支撐區,將在產業發展、基礎建設、城市功能等方方面面與合作區深化對接。
杧洲隧道如一根“經脈”串聯其中,實現兩地高效連接。
資料顯示,該項目設計速度每小時60公里,隧道段雙向四車道,連接線段雙向六車道。左線計路線全長2994.449米,右線計路線全長3031.598米,北岸接環港東路與洪灣大道交叉口,南岸接厚樸道。
目前,鶴洲一體化區域與合作區的互聯互通項目正加快推進。十字門隧道主體工程已完成貫通,2023年底前通車;杧洲隧道年內實現東線貫通,預計2024年底前通車,將為合作區對外交通順暢、“二線”順利封關運作提供必要支持。
中鐵十六局杧洲隧道項目負責人郝德亮介紹,項目開工以來,始終確保安全生產和保質保量“兩不誤”。積極參與各項創優活動,已獲評珠海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黨群工作部、珠海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2022年度“紅色工地”。未來,將為合作區居民的生活提供巨大便利,協調配套設施建設形成統一、協調、優雅、全面的兩岸生活共同體。
攻堅克難
軟土層開挖最深達21.4米
珠海地處珠江出海口,夏季臺風多發,且淤泥等軟土地層較厚,對土建工程施工建設造成一定難度。
“杧洲隧道地下環境空間復雜,具有超大直徑、超陡坡度、超淺覆土、超軟土地層四大特點,施工組織難度大、施工風險極高,為業內罕見?!鄙鲜鲐撠熑私榻B,盾構區間兩側隧道區段采用明挖暗埋法施工,是控制性工程之一,開挖最深達到21.4米。項目管理團隊根據項目實際精心部署,科學籌劃,克服多項工程技術難題,確保了開挖過程變形可控,圍護結構零漏水點,為建成通車做足努力。
為確保在軟弱淤泥層中順利施工,項目通過永臨結合,采用三軸水泥攪拌樁、鉆孔灌注樁、單軸水泥攪拌樁、DCM等加固措施,其他技術難度較高的施工內容還包括高支模、機電工程等。
據了解,該隧道施工分為南岸和北岸共同推進。其中,南岸施工內容包括明挖段及工作井、盾構隧道段、北岸工作井。北岸包括明挖暗埋段、敞開段,南岸敞開段、橋涵工程、機電工程、路基工程、房建工程、裝飾裝修工程、管網工程、景觀綠化工程、海綿城市及弱電智能化等。
同時,項目建設過程堅持“科技掛帥”。以科學研究提升施工技術發展,與科研機構合作對濱海軟土地區開展科研攻關,通過專業方法研究基坑開挖施工引發周邊地層的變形規律,明確近海水力作用下基坑的穩定性特征,提出最優基坑開挖方法及不同位置圍護結構的合理設計參數,為后續濱海施工建設更好地利用地下空間提供有力依據。
杧洲隧道建成后,在惡劣天氣及各類緊急情況下,將確保合作區與外界陸路聯系不中斷,滿足救援疏散等多元需求。
?。ㄓ浾?吳冠霖)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