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攬英才、聚攏人氣,7月8日,“粵港澳籍碩博學子研學走進灣區”活動(北京高校學生專場)在粵港澳大灣區(廣東)人才港正式啟動,吸引了來自北京重點高校、科研院所50余名粵港澳青年學子、在站博士后走進惠州、東莞研學,感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活力。
系列政策利好向青年才俊拋出“橄欖枝”
啟動儀式上,省大灣區辦向青年學子們介紹了粵港澳大灣區總體情況及發展成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介紹了大灣區人才服務及人才政策,廣州市人事服務中心介紹了今年博士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有關情況,向青年學子筑夢灣區發出了誠摯邀請函。
據介紹,《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實施5年來,粵港澳大灣區以不到全國0.6%的國土面積,創造了全國1/9的經濟總量,成為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港珠澳大橋實現“一橋連三地”,深中通道正式通車,讓深圳和中山進入了“半小時生活圈”,各平臺建設如火如荼,在軟聯通、硬連接上扎實推進。
目前,廣東已基本建成以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為龍頭的“1+12+N”體系,累計孵化港澳項目超過5300個。近日,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梳理發布了《廣東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扶持政策清單》,包含19項內容,涉及就業創業、助企紓困、人才支持等方面,護航青年才俊成長。此外,各地市結合實際,推出了系列“真金白銀”,充分彰顯了禮遇人才的滿滿誠意。
“東西南北中,發展到廣東,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的發展后勁足、空間大,各類人才在大灣區必大有可為、大有作為。”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楊紅山表示,希望各位青年學子與灣區“雙向奔赴”,把所學所會用于科研創新、用于產業進步,扎根灣區建設,見證灣區成長,讓青春的理想之花綻放在大灣區。
今年已助力2千余人才來灣發展
據介紹,此次研學活動共4天,青年學子們將先后前往大灣區先進制造業中心——東莞,以及廣東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惠州兩市實地參觀學習,走訪vivo總部、松山湖科學城展覽館、XbotPart、中國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等行業領軍企業和科研院所,近距離體驗灣區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和強勁的科技創新活力,并面對面交流對接崗位意向,感受大灣區優良的就業創業和人才服務環境。此外,研學活動還安排了游惠州西湖等文化體驗環節,幫助青年人才們全方位、多維度體驗大灣區人文氛圍。
人才集聚與強勢的產業集群向來是“雙向奔赴”。本次活動也成為了來自香港的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碩士施澤凱未來在大灣區就業的“前站”,他長期關注智能新能源和無人機產業發展,希望了解到灣區企業的工作環境和發展方向,找到自己的定位。
來自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的博士林真如同樣對活動充滿期待,希望可以通過活動與各類優秀人才進行交流學習,同時深入了解國內行業最新科研成果。她坦言,粵港澳大灣區區位優勢,各類人才優待政策以及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等“硬條件”“軟實力”對人才的吸引力十足。
產業動能勃發,城市群活力一路攀升,連同一系列的利好政策,正為粵港澳大灣區注入更多招才引智的底氣。今年以來,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創新推出粵港澳籍學子研學活動,并組團先后赴北京、上海、西安、哈爾濱等地開展“粵好服務·粵聚人才”招才引智系列活動,舉辦5場青年人才對接會,在省外高校粵港澳籍碩博學子中產生廣泛影響,促成2242人次達成崗位意向,有效助力廣東重點產業企業吸納青年科技人才。
(記者 吳依妮)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