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上午,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合作交流會——青年創新創業南沙匯線上直播活動開播。這是一場為粵港澳創新創業青年舉辦的特別的交流會。疫情下,三地創業青年在“云”端一同分享他們的創業故事,為創新創業“萌新”指點迷津。
這場發布會也是南沙在粵港澳大灣區全面建設背景下,為推動南沙與港澳在青年創新創業領域的規則銜接,進一步拓展粵港澳青年發展新空間的生動實踐。疫情面前,大灣區各界緊密團結在一起,共同譜寫了一曲全力抗疫的和諧樂章。在廣州南沙,港澳同胞及企業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南沙同樣“投桃報李”,以最積極的態度支持港澳青年創新創業、落實政策為企業復工復產保駕護航。南沙擔當、灣區溫度、全球同心,此刻共同繪出大灣區最美同心圓。
南沙擔當:紅棉盛開在疫情一線
從小對武漢櫻花情有獨鐘的孔佩文沒有想到,第一次來武漢是因為治病救人。
1995年出生的孔佩文,是南沙區大崗鎮居民。大年三十晚上,她跟隨廣東省第一批醫療隊抵達武漢。“看到患者朋友跟我們醫療隊揮手說再見的時候,覺得所有的努力并沒有白費?!奔词构ぷ鲿r防護服悶熱,護目鏡夾得腦袋又疼又麻,孔佩文說,對于每一個鮮活的生命來說,這一切的付出都是應該并且值得的。
從紅棉盛放的廣州,到抗疫的最前線——湖北,南沙兒女彰顯著擔當。
來自南沙區橫瀝鎮的郭惠萍和李文英是兩位85后姑娘,作為醫護工作者,分別前往千里之外的武漢和荊州馳援。為了不讓身邊的親友擔心,郭惠萍將這個決定成為她和母親之間的“小秘密”。直到3月4日,媒體刊登了她的馳援抗疫日記,大家才獲知這位勇敢的姑娘已在武漢抗疫一線奮戰了25天。
奮戰在疫情一線的醫護人員、扎根基層的社區工作者,他們以南沙人的身份沖鋒在疫情的各個戰場。
為加強對境外來穗返穗人員的健康服務管理,繼組建22名(軍轉)醫療專業技術干部支援防疫戰斗一線的黨員先鋒隊后,3月23日下午,南沙區委組織部再次集結18名機關黨員干部,火速馳援防疫一線。
這種擔當已經成為南沙人的基因。3月12日,廣州南沙現代農業產業集團公司對口幫扶貴定蔬菜種植基地內,分揀阿姨及搬運人員正忙著將剛從地頭采摘回來的新鮮白蘿卜分揀打包裝車,隨后將它們捐贈到湖北武漢的抗疫前線。
“一根蘿卜”連起三地情緣。南沙首批捐贈的70噸白蘿卜總價值近12萬元,這些蘿卜由南沙現代農業產業集團公司從位于貴州省貴定縣的對口幫扶蔬菜種植基地購買,3月13日送達武漢。蘿卜給武漢街坊,收入給竹坪鄉親,粵黔兩地人民攜手抗擊疫情,南沙抗擊疫情和對口幫扶兩不誤。
灣區溫度:攜手港澳同胞抗疫
每天傍晚,南沙農業龍頭企業廣州東升農場有限公司總會有一兩輛貨車載著60多種、近20噸的新鮮蔬菜,在夜幕來臨前向武漢駛去。第二天凌晨,這些新鮮蔬菜會到達武漢的大型商超。
東升農場董事長區景泰來自香港,當疫情發生后,他積極響應南沙區委區政府號召,緊急召回正休假的員工并高薪招聘臨時工人,全力投入到蔬菜生產加工當中,在穩定粵港澳大灣區蔬菜需求的同時,加大武漢市場的供給量且供應價格平穩。
“我雖不是共產黨員,但感恩內地改革開放發展帶來的機遇?!眳^景泰告訴記者,即使在武漢封城、湖北疫情緊要關頭,公司也從未考慮過停止供貨。
南沙有所需,港澳同胞同樣竭盡全力。疫情發生以來,南沙區各統戰社團、港澳臺僑熱心人士積極響應南沙區委統戰部倡議,充分發揮海內外資源優勢,多方籌集善款、想方設法尋找購買渠道。
位于南沙區東涌鎮的香港錦興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在越南緊急采購2萬個醫用外科口罩和部分手持體溫測量儀,并于1月31日上午分別捐贈給南沙區衛健部門與東涌鎮。歸僑人士唐國壽積極發動會員籌集善款,在1月31日向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捐贈善款10萬元。香港南沙聯誼會、澳門南沙聯誼會、廣州南沙留學人員聯誼會、澳洲澳華健康學會……各大協會、社會團體發動會員、海外華僑人士籌集善款購買醫療物資。愛心在涌動、情誼正傳遞。
投桃報李,共盼春歸。作為港澳青年北上創業就業的第一站,南沙同樣積極服務區內港澳企業。為全面助力港澳青創企業復工復產,南沙共青團(南沙區青聯)推出了“1+1+N”行動計劃,以“一個防疫暖心包”“一次路演活動”“N項復工復產政策”全方位支持和保障港澳青創企業復工復產。
為解決疫情期間企業的投融資問題,南沙區青聯還積極聯合區金融局為企業募集資金。廣州潤生細胞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研發項目就享受到了該項服務。兩個部門聯合為其尋找生物醫藥健康行業的投融資基金與天使投資人,進一步加快潤生醫藥項目研發進程。
全球協作:守望相助共克時艱
3月17日,南沙區內兩家企業——廣州市洛華醫療器械實業有限公司和廣州市倍爾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向德國巴伐利亞州捐贈一批抗疫醫療物資。當地時間3月16日,巴伐利亞州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南沙區立即動員區內愛心企業捐贈。此次捐贈物資包括向巴伐利亞州抗疫一線捐贈的醫用外科口罩4000個(含兒童醫用外科口罩1000個)、非接觸式紅外體溫計35個,以及向巴伐利亞州中國代表處捐贈的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500個。
胸懷無限,大愛無邊。南沙的捐贈是對此前德國巴伐利亞州善舉的溫暖回應。2月25日,在國內抗疫關鍵時期,巴伐利亞州在自身亦受疫情影響的情況下,仍委托其中國代表處為南沙區籌措物資,向南沙區捐贈了一批醫用口罩,支援南沙區一線抗疫工作。
此次疫情的攜手互助是德國巴伐利亞州與廣東省友好的延續。兩地于2004年締結友好州省關系。結好以來,雙方交往密切,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取得豐碩合作成果。巴伐利亞州于2014年在深圳設立巴伐利亞州中國代表處(廣東),廣東省于2016年在巴伐利亞州首府——慕尼黑市設立廣東省駐歐洲經貿辦事處,南沙區也于2019年在慕尼黑市設立了駐歐洲經貿辦事處。
這并不是孤例。日前,南沙區委、區政府收到了來自日本豐田汽車公司高管的一封感謝信。信中對南沙區近期捐贈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的抗疫物資及支持廣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復工復產相關舉措表示感謝。自疫情發生以來,南沙區和豐田汽車雙方多次進行捐贈,體現了關鍵時刻雙方守望相助的友好情誼。
在開放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贏,這是南沙的原則。自貿區是廣東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先行地,今年南沙自貿片區將迎來掛牌5周年。這一次,南沙越開越大的開放之門,向世界敞開懷抱。
以廣州港南沙港區為例,這里是國際航運樞紐的核心承載區,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對外貿易的重要窗口。目前港口國際航班每月約有280艘次、每日國際船員約有300人到港,國際交往頻繁。既需確保生產作業不能停,保證國際貿易的貨物往來順暢,又要嚴防疫情從境外輸入,南沙制定了相應的機制和工作措施,保障生產作業、防控疫情兩不誤。
南沙港區未受疫情影響停工停產。2020年1-2月南沙港區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13.3萬標箱,保稅物流進出口17.4億元,汽車碼頭裝卸量13.4萬輛,國際中轉集拼實現12.6萬噸,貨值1.39億美元。
全球產業協作持續推進。近日,廣州港南沙港區相繼迎來了德翔海運泰國快線TRX、長榮海運東南亞航線CVT兩條航線首航。在疫情期間,廣州港集團各大碼頭維持全天24小時高效運作,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全球供應鏈的正常運轉。
觀察
在疫情中探索全球化
病毒無國界,疫情防控既要嚴防死守、聯防聯控,也要互幫互助、協同作戰。自疫情暴發以來,一批批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等防疫物資跨越山海,奔向拯救生命的目的地;一個個動人故事、一個個動人畫面在網絡上傳播。
在全球化快速發展的今天,世界日益成為一個共同的生態圈,風月同天、命運共同體是不爭的事實。疫情突然來襲,讓人們強烈感受到沒有任何國家能獨善其身。只有增強共同體意識,才能在全球范圍內贏得抗擊疫情的最終勝利。
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日益加深,中國國內供應鏈和產業鏈已經與全球價值鏈深度融合。自2006年第一條生產線在南沙投產以來,廣汽豐田在南沙不斷發展壯大,2018年第三生產線正式投產,單位產值提升41%,享有“豐田全球最先進工廠”的美譽。這屬于全球化的結果。
在疫情中,南沙區從防護物資、供應商復產等方面全力支持和幫助廣汽豐田全面復工復產。來自日本豐田汽車公司高管的一封真摯的感謝信就是雙方“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友好互助的見證,截至目前,廣汽豐田101名日本籍員工已經悉數返崗。
粵港澳大灣區是應對本次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最為迅速、最為有效的區域之一,出臺了一系列密集的防控措施,在防控合作中取得了階段性的積極成效。南沙在疫情防控中加強與港澳的規則對接、技術對接、信息共享,也是打造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的應有之義。
南方日報記者 柳時強 賓紅霞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