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香港乘坐客輪出發,只需1.5個小時葉興華就可以抵達中山港。10分鐘后,他便可抵達位于中山火炬開發區數貿大廈1棟17樓的工合空間辦公室內,開始推進工合空間在中山落地的工作。
中山是工合空間進入內地的第二站。近年來,中山市在對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的同時,提出了新的實施方向,通過大力引進港澳創新人才和團隊,加強與廣深港澳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直指“推動科研成果在中山轉化應用”。
今年以來,中山市與香港、澳門就粵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中山)、粵港青年創新創業實踐基地(中山)等重磅創新創業基地達成合作協議,工合空間中山市站建成啟用……種種跡象表明,中山在強化城市吸引力、加大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建設行動在加速推進。近日,中山市《關于加強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建設工作方案》(下稱《工作方案》)印發,提出全市以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建設為抓手,形成功能完善、特色明顯、成效突出的港澳青年創新創業支撐體系,為港澳青年在中山學習、就業、創業、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其中,現有的創新創業基地及平臺,將全面向港澳青年開放,并支持在珠澳口岸、中山港口岸開通無縫快速接駁創新創業基地的交通運輸渠道。
把握港澳青年創新創業痛點難點
自2016年運營以來,中山市易創空間創業孵化基地(以下簡稱“易創空間”)累計成功孵化了100多家企業,其中有26個港澳項目。“35歲以下的港澳青年都可以申請進駐,有1000平方米的創業空間對外開放。”易創空間總監向佳治介紹。
還在香港恒生商學院修讀大三的葉枝茂,就是易創空間其中一個創業團隊。從2017年開始,葉枝茂和哥哥搭檔,在孵化基地共同創辦了謳業文化公司,以拍攝短視頻、微電影和企業宣傳片為主。作為一個在內地試水創業的項目,公司由最初的兩三個人發展到現在的10人團隊,公司業務每年盈利達到六位數。
根據《工作方案》提出的目標,到明年,將易創空間打造成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中山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合作平臺,充分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實現港澳青年進入基地創新創業的政策障礙基本消除,資金、信息、技術、服務等瓶頸問題得到解決,政策銜接和服務協同初步實現,粵港澳創新創業交流合作進一步深化,港澳青年入駐基地創新創業成為常態。
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除了位于中山中心城區的易創空間以外,《工作方案》提出另一個階段性目標,即到2025年,建成中山翠亨新區“澳中青年創新創業園”,帶動全市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社會化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形成具有中山特色的“1+1+N”創新創業平臺載體,港澳青年創新創業的制度保障、公共服務供給到位,創新創業生態鏈進一步完善,港澳青年的國家認同感、文化歸屬感、生活幸福感得到全面提升。
政府推動,更需社會參與。《工作方案》提出,要充分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參與,實現粵港澳創新創業資源全面對接,通過準確把握港澳青年創新創業的痛點、堵點、難點,支持各類雙創載體平臺建設發展,健全創意培育、項目孵化、成果轉化的全過程服務鏈條,形成融人才、資源和服務于一體的創新創業生態。
帶動鎮區建一批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
今年3月28日,粵港青年創新創業實踐基地(中山)作為代表項目之一上臺簽約,將為香港創新創業型人才提供條件優越的產業轉化載體。
3月29日,《關于建設粵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中山)的合作框架協議》在澳門簽署,標志著中山與澳門合作示范再添新載體。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不斷深入,中山進一步優化孵化平臺載體規劃布局。《工作方案》提出,以中山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合作平臺、中山翠亨新區“澳中青年創新創業園”為龍頭,圍繞服務港澳青年創新創業,有效串聯港澳和珠三角城市資源,打造集交流、培育、實訓、孵化、展示、對接等功能于一體的示范性平臺,帶動各鎮區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社會化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各鎮區要通過新安排土地、盤活閑置廠房物業、現有孵化場地改造等方式支持創新創業孵化基地載體建設,在鼓勵重點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和社會力量整合資源建設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的同時,現有的創業孵化基地、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區域性博士和博士后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也全面向港澳青年開放。
在構建孵化平臺載體全鏈條服務體系方面,《工作方案》提出,要為入孵項目提供低成本、便捷化的經營辦公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公共實驗室和研發、中試生產、產品檢測中心等共享設施,搭建“孵化——投資——加速——輔導上市”全過程服務體系,有效降低企業的創業風險和創業成本。
在完善孵化平臺載體創新創業成果轉移轉化激勵政策方面,中山市也將推進高校、科研院所與基地創新創業資源共享,吸引粵港澳青年共同參與大灣區核心技術基礎研究攻關,開展重大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協同攻關。
當前,中山與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合作較為緊密,在合作建設“生物醫藥國家重點實驗室”等方面,充分利用香港科技園等高端創新資源,促進創新技術和成果依托中山孵化加速載體和產業園實現技術轉化和商業化。通過完善平臺載體技術轉移服務體系,《工作方案》明確提出要進一步支持與港澳聯合共建國家級科技成果孵化基地等成果轉化平臺,支持港澳本土創新創業項目在平臺載體內實現成果轉化。
符合條件可租住人才住房入住人才驛站
在提高生活配套服務方面,《工作服方案》也提出具體的方向。如為滿足港澳青年多層次住房需求,新政提出支持符合條件的港澳青年租住人才住房、入住人才驛站,有條件的鎮區可提供租房補貼,并將入駐創新創業基地中符合條件的港澳青年納入當地公租房保障范疇。同時探索發展共有產權住房,對符合相應條件的港澳青年,支持其購買共有產權住房。
在政務服務領域,新政提出要加強12355 港澳青年熱線建設,為港澳青年提供法律維權、心理輔導、就業指導、創業幫扶、出入境事宜、生活信息等咨詢服務,建立港澳青年綜合服務平臺,實行雙創政策信息集中發布和政務服務通辦制度。此外,為便利港澳創業青年交通往來,《工作方案》提出支持在珠澳口岸、中山港口岸開通無縫快速接駁創新創業基地的交通運輸渠道,同時引進港澳教育、醫療和社區服務機構,打造集生活居住、教育醫療、文化娛樂于一體的綜合性社區。
根據《工作方案》提出的新政,在中山創新創業的港澳青年還能同等享受創業培訓補貼、一次性創業資助、創業帶動就業補貼、租金補貼、創業孵化補貼、初創企業經營者素質提升、優秀創業項目資助、中小微企業扶持、高新科技企業扶持等創業創新政策,未來還將探索港澳科技創新基金、青年發展基金等優惠政策措施覆蓋在中山創業的港澳青年。
《工作方案》還提出,要進一步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建立健全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體系,如探索進一步拓展港澳專業人士在孵化平臺載體的執業空間,在各孵化平臺載體設立“港澳青年人才一站式服務窗口”,為港澳青年人才提供個性化、定制化、精細化專業服務。(全媒體記者 羅麗娟)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