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珠海,視察位于橫琴的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他強調,橫琴有粵澳合作的先天優勢,要加強政策扶持,豐富合作內涵,拓展合作空間,發展新興產業,促進澳門經濟發展更具活力。
擲地有聲的話語激勵著橫琴一路前行,對澳合作不斷深入。3年來,橫琴牢記初心,不斷校準發展方向,全力為澳門產業多元發展創造條件,對澳門合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加強。
今年9月17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下稱“合作區”)管理機構正式揭牌,進入全面實施、加快推進的新階段。如今,合作區運行已有月余,揭牌以來新設立企業435戶,其中,澳資企業64戶。合作區注冊澳資企業累計超4600戶。各項業務運作有序、穩中有增,實現良好開局。
新征程上,一個嶄新的橫琴,值得期待。
改變
逐漸形成產業集聚氛圍
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是《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的首個落地項目,也是粵澳攜手發展中醫藥產業的主要平臺。這個2011年落地橫琴的產業園,近年來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醫藥企業進駐。
在分子態(珠海橫琴)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淡淡的中藥味撲鼻而來。這個坐落于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的新成員,已搭建起一條基于工業4.0標準架構的現代中藥無人生產線。今年10月舉辦的2021澳門青年創新創業大賽中,其“澳門(橫琴)現代中藥先進制造示范基地”作為中醫藥生物科技項目代表斬獲亞軍。
“希望結合琴澳雙方資源優勢,攜手推進中醫藥實現標準化、產業化、現代化發展,讓‘澳門制造’現代中藥走向世界。”該公司董事長周粵生表示。
分子態是近年進駐該園區的代表企業之一。數據顯示,該產業園的孵化區自2018年底落成至今,注冊企業已有213家。其中,通過園區平臺培育的澳門企業有52家,占注冊企業的24%,涉及中醫藥、化妝品、保健品、醫療器械、生物醫藥、醫療服務領域,已逐漸形成一定的產業集聚氛圍。
“3年來,園區的變化很大。2018年,園區孵化器建成的時間還不長,硬件設施還不夠完善,許多企業也剛剛開始入駐。”曾任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副行政總裁的龔元香,如今在園區內創辦了自己的醫藥科技企業——珠海橫琴濠麥科技有限公司。她告訴記者,近幾年,園區努力創造更好條件來幫助企業尤其是澳門企業的落地發展,現在園區的澳門企業數量已經有了數倍增長。
變化不止于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整個橫琴島上,進駐企業越來越多,人氣也越來越旺。科技研發和高端制造產業、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文旅會展商貿產業、現代金融產業等在橫琴次第開花。
“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海洋能與氫能金屬材料分實驗室”和“氫燃機橫琴研發中心”兩大國家級平臺同步落地合作區;“澳門國際文化美食節(橫琴站)暨第二屆琴澳文化美食巡禮”在橫琴舉辦,中秋假期橫琴共接待游客13.1萬人次;首批“跨境理財通”業務落地,至10月19日,區內7家試點銀行共辦理“跨境理財通”業務51筆,金額合計224.3萬元。
截至目前,粵澳合作產業園25個項目全部開工建設,合作區注冊澳資企業超過4600家,澳門4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分部已全部入駐,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派駐執委會的29名澳門公務人員全部就位。橫琴成為內地澳資企業最集中的區域,琴澳一體化發展藍圖徐徐展開。
開局
揭牌月余新設企業超400家
9月17日,是屬于橫琴的又一個高光時刻。當天上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管理機構正式揭牌,舉國上下的目光聚焦橫琴。合作區管理機構正式揭牌的第一天,新機構已進入高效運作的軌道。
當日,聚光燈下,一個個“第一”相繼誕生。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綜合服務中心迎來首批申領營業執照的申請人,澳門人盧德忠創辦的澳匯(廣東橫琴)國際會展服務有限公司,成為合作區管理機構揭牌后首個“出生”的企業。與此同時,第一張施工許可證頒發、第一張外資商業保理牌照獲批,新誕生的合作區,展現出活力高效的新氣象。
揭牌次日上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管委會副主任、省委橫琴工委書記郭永航,省委橫琴工委副書記、省政府橫琴辦主任、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委會副主任聶新平便帶隊到合作區深入考察。
當日,他們先后來到橫琴規劃建設展示廳、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在產業園內,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呂紅介紹,園區以澳門為窗口、莫桑比克為試點,創新了“以醫帶藥”的國際化推廣模式,并開始在佛得角及周邊國家復制推廣。至今,包括澳門在內的6家企業共9款產品已在莫桑比克注冊成功,其中,連花清瘟膠囊在當地的新冠疫情防控中獲得較好的市場效應。
考察結束后,新設立的省委橫琴工委、省政府橫琴辦隨即召開了第一次聯席會議。會上,郭永航強調,新形勢下,要全力支持配合發展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新產業,要全力支持配合建設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家園,要全力支持配合構建與澳門一體化高水平開放的新體系。把“橫琴方案”轉化為豐碩成果,奮力開創琴澳一體化發展新局面。
聶新平則表示,要找準定位、積極主動做好省派出機構各項工作,與執委會協同配合,以更強的使命擔當落實好《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簡稱“橫琴方案”)內容,一道為“一國兩制”偉大實踐行穩致遠注入新的動能。
一個多月來,合作區不斷呈現新面貌。
除了上述經濟產業成果外,民生方面也不斷突破。首都師范大學橫琴子期實驗幼兒園新園建成投用,438名孩子在家長陪同下走進校園開啟新學年生活;小橫琴社區衛生服務站投入試運營,橫琴醫院安排人員免費為轄區居民開展康復理療等服務,2500人次長者享受社區長者飯堂服務。
新程
粵澳攜手大膽闖大膽試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揭牌運行,是一個新起點,也是一段新征程,翻開了粵澳合作嶄新的一頁。自此,粵澳雙方將在共商共建共管共享中,共同推動合作區前行的步伐。
“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是一個全新的設計和安排,是前所未有的,沒有先例可循。”此前,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委會主任李偉農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執委會將不斷優化完善管理體制,為合作區、澳門、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提供示范,為“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提供動力,推動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如何示范?在一個月的運行中,已邁開了探索的步伐。
據聶新平介紹,合作區成立以來,粵澳雙方堅持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有事常商量,建立起多層次、高效暢通的對接聯絡機制。執委會與省委橫琴工委、省政府橫琴辦在溝通聯絡、聯席議事、情況通報、工作協同等方面,建立了協商協調機制,聯動中央和省垂直管理機構,實現同頻共振、同題共答,形成強大工作合力。
掛牌至今,合作區在對外服務、產業發展、民生配套、制度建設等方面,運作有序、穩中有增,實現良好開局。
“合作區的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未來,合作區要重視做好幾點工作。”針對合作區的下一步發展,澳門經濟學會理事長柳智毅提出三條建議。一是按照合作區發展新要求,澳門和內地政府協同規劃,共同修編《橫琴總體發展規劃》,全面深入部署合作區的具體建設;二是構建合作區未來發展的制度保障,加快制訂合作區條例;三是研究編制合作區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指標體系,全面反映對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貢獻,這是衡量合作區建設成效的關鍵指標。
“目前發展的方向、路線和目標已明確,接下來需要的就是粵澳兩地攜手大膽地闖和試。”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會長蕭志偉則建議,在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合作區的過程中,要不斷挖掘和培養熟悉兩地情況的治理人才,尤其是要加快提升執行力,讓相關政策能夠落到實處,從而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整體的治理能力,讓政策及時有效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讓合作區的居民真正受益。
牢記囑托,圍繞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這條主線,合作區將向著新臺階不斷闊步前行。
■專訪
省委橫琴工委副書記、省政府橫琴辦主任、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委會副主任聶新平:
奮力推動合作區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
記者: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掛牌月余,運行情況如何?
聶新平:9月17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掛牌后,合作區管委會、執委會和省委橫琴工委、省政府橫琴辦聚焦“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要求,齊心協力、團結奮進、通力合作,推進合作區建設各項工作實現良好開局。
粵澳雙方堅持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有事常商量,建立多層次、高效暢通的對接聯絡機制。粵澳高層舉行3次正式會晤,就合作區管理架構、人員安排等重要事項進行深入交流,形成共識。
掛牌至今,各項業務運作良好、穩中有增。例如,在對外服務方面,辦理了人才引進核準68人,入戶375人,港澳居民社保參保業務53宗,其中澳門居民37宗。
產業發展方面,揭牌以來,合作區新設立企業435戶,其中澳資企業64戶。粵澳合作產業園25個項目全部開工建設。區內銀行落地首筆10億元賬戶融資業務,開啟了粵澳兩地金融機構攜手服務深度合作新模式。
民生配套方面,公辦學校首都師范大學橫琴子期實驗幼兒園開學,小橫琴社區衛生服務站投入試運營,橫琴醫院安排人員免費為轄區居民開展康復理療等服務。
制度建設方面,積極配合廣東省人大推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條例》起草和論證工作,爭取合作區條例由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提升權威性和引領性。加快推進《橫琴總體發展規劃(2021—2035年)》修編工作。
記者:下一步,合作區有何具體規劃?
聶新平:接下來,合作區將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橫琴開發開放的重要論述和“橫琴方案”精神,全面準確把握總書記、黨中央戰略意圖,緊緊圍繞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這條主線,緊緊圍繞“四個新”戰略定位、“四個新”具體任務,牢牢把握四個方面,奮力推動合作區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
一是牢牢把握服務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初心,大力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聚焦合作區四大產業方向,著力“吸引新澳企、壯大新澳資”,更好打造澳門產業發展的新平臺。
二是牢牢把握民生民心這個核心任務,大力建設澳門居住生活就業的新家園。高水平建設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等創新創業平臺,推動澳門青年同步享受粵澳兩地扶持政策,吸引更多澳門青年到合作區發展。加快推進“澳門新街坊”項目,引進更多高水平國際化教育、醫療資源,積極對接澳門公共服務、社會保障體系,為澳門居民拓展優質生活空間。
三是牢牢把握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根本要求,推動管理機構順暢運行運作。按照中央關于合作區管理機構組建方案批復要求,進一步理順管理機構職能職責,緊密配合、高效聯動,實現順暢運作。
四是牢牢把握全面加強黨的領導這一根本保障,把黨的領導貫穿合作區開發建設全過程。積極創新國際化環境中黨的建設工作,研究建立機關黨委和行業黨委,夯實黨的組織基礎,強化風險排查、預警、處置,確保各項工作萬無一失。
■數讀
掛牌滿月合作區成績單
◎對外服務:
1.辦理人才引進核準68人,入戶375人,港澳居民社保參保業務53宗,其中澳門居民37宗;
2.受理港澳人員就業創業補貼初審33人次,涉及金額26.82萬元;
3.稅務部門為港澳納稅人辦理線上線下業務5000多宗。
◎產業發展:
1.自2021年9月17日掛牌以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新設立企業435戶,其中澳資企業64戶。截至目前,合作區注冊澳資企業超4600家。
2.9月新增金融類企業35家,區內銀行落地首筆10億元賬戶融資業務。
3.粵澳合作產業園25個項目全部開工建設。
4.“澳門國際文化美食節暨第二屆琴澳文化美食巡禮”吸引游客達10萬人次。
◎民生配套:
1.公辦學校首都師范大學橫琴子期實驗幼兒園開學,入學幼兒365名,其中有港澳籍幼兒12人、外籍幼兒2人。
2.目前合作區共已有2所公辦幼兒園和1所民辦幼兒園,可提供公辦學前學位1200個,民辦學前學位270個。
3.2500人次長者享受社區長者飯堂服務。
(記者 梁涵)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