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酒類實現“兩地一檢”,建立進境科研用生物材料正面清單,報備后可攜帶寵物跨境往返深港,打造免稅品集散中心……
2022年9月,海關總署出臺《支持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若干措施》,從“推進深港規則對接、促進跨境要素便捷流動、支持建設深港現代服務業綜合保稅區”三方面推出18條措施(下稱“18條”)。同年11月,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入選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
時隔近一年,“18條”落地情況如何?7月18日,記者從深圳市前海管理局獲悉,目前政策紅利已得到充分釋放,不僅拓展了深港產業鏈和應用場景,也為兩地進一步協同協調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數據顯示,2023年1—6月,前海合作區企業進出口2159.5億元,其中與中國香港貿易額302.4億元,同比增長39.8%;前海綜保區企業進出口1096.7億元,其中對港貿易額210.4億元,同比增長達80.7%,香港均為第一大貿易地。
深港規則對接
深港酒類實現“兩地一檢”
深港規則對接是前海建設的重要命題,“18條”推進兩地檢驗監管規則和檢測標準銜接,試點“一次檢測、一次認證、一體通行”,促進深港進出口監管規則制度“軟聯通”。
深圳是全國第二大酒類進口口岸,在試點深港酒類“兩地一檢”模式中,前海建設深港國際酒類檢驗中心,已建立8個國家葡萄酒產地溯源模型及葡萄酒摻偽鑒別技術體系。海關則推動深港酒類產品一體化監管,對取得香港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指定檢測機構檢測報告的進口酒類產品,予以認可并免于實施監督抽檢,免除企業等待海關實驗室檢測的時間,實現酒類產品在前??焖偻P、進入內地流通市場。2023年7月,深圳海關、前海管理局聯合為首批3家香港檢測機構、香港酒業總商會和前海多家進口酒類企業提供政策解讀和鏈接服務。
在提升通關效率方面,深圳海關還在2022年12月國家啟動“進出口商品采信改革”后,第一時間安排試點。該模式下,海關將采信目錄內第三方機構的檢驗結果作為合格評定依據,企業在進口前即可將產品委托有資質的檢驗機構做檢驗,報關時提交檢驗合格報告和質量安全符合性聲明,海關即可對貨物免檢放行,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2023年5月,9家深圳檢驗檢測機構入圍全國首批采信機構名單,前海綜保區利豐前海供應鏈順利完成首票進口兒童服裝采信通關業務。
此外,“18條”還推動22家深圳檢測機構成功申請成為香港機電署認可核證團體,內地出口廠商的產品經上述檢測機構檢測合格后,即可在香港市場銷售,無需在香港另行檢測。對已獲得香港衛生署進口許可的科研用特殊物品優先辦理出入境衛生檢疫審批,平均審批時間較法定期限可壓縮85%。
跨境要素流動
建立進境科研用生物材料正面清單
今年以來,跨境往來回暖,兩地人員、貨物流動頻繁。“18條”在多領域實現跨境便捷化,便利港人港企在前海發展。
以港澳企業落戶為例,“18條”允許在深圳登記取得市場主體資格的港澳企業在自貿片區內直接辦理海關報關單位(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備案業務。2023年上半年,香港企業“飛力達物流(亞太)有限公司”在深圳前海成功注冊,取得在內地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營業執照,并成為全國首家在自貿區辦理海關報關單位備案的港澳企業,推動了粵港澳大灣區商事登記一體化建設。
“18條”提出對香港居民攜帶自用且僅限于預防或者治療疾病用的特定藥物,可憑醫生處方、醫院證明、藥品說明書等原件或復印件申報入境,攜帶量以一個療程為限。深圳海關已發布《入境人員攜帶自用特殊用藥須知》并附常用藥清單,獲港人和香港商協會廣泛關注。
針對個人攜帶寵物跨境往返深港,則實施“區域協同,關區通辦”,允許寵物攜帶人前往深圳海關6個隸屬海關中的任一海關,通過信息備案、視頻查驗等方式簡化辦理赴港手續。截至目前,已有近20例通關出境。
在提高進境科研用生物材料通關效率方面,深圳海關已試點建立生物材料正面清單,向海關總署申請并獲取97種進境生物材料的檢疫審批授權,符合條件的即可免于口岸開箱查驗和取樣送檢,直接投入科研使用。審批時長則從20個工作日縮短至3個工作日。截至2023年6月,已簽發進境生物材料動植物檢疫許可證25份。
綜保區建設
打造免稅品集散中心
基于區域功能定位和產業資源稟賦,“18條”支持前海綜保區項目化探索制度創新與監管模式改革,推動打造具有現代服務業特色的綜合保稅區。
其中,支持建設電子元器件和集成電路國際交易中心。2023年2月在前海設立的“電子元器件和集成電路國際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掛牌,1—6月完成交易額245.75億元。真空包裝等高新技術貨物布控查驗模式也已在深圳關區空運口岸和部分海運口岸的進口方向開展試點,為集成電路等高端制造供應鏈有序推進通關便利措施。
打造免稅品集散中心,試點推進“保稅+免稅+跨境電商+一般貿易”聯動模式,拓展貨物從香港入區保稅倉儲后再出區供應免稅店。同時,支持“過期不能使用或變質以外的免稅品”退運,進一步實現綜保區外免稅品監管倉庫與區內保稅貨物監管倉庫流轉,提高免稅貨物流通銷售效率。2023年1—6月前海綜保區實現免稅品進出口額37.5億元,其中調撥供應海南離島免稅貨物約18億元。
此外,在繼配置港式餐飲、自助販售機等區內生產經營活動配套設施后,今年前海綜保區還設立了咖啡廳,并將進一步完善公共服務配套,提升區內服務保障水平及對企業入駐的吸引力。
創建示范區
推廣“東西部港區一體化”物流模式
為創建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18條”提出優化進口食品檢驗模式,對于從境外進入綜合保稅區的進口食品,依企業申請且經合格評定的,可實行“一次檢驗、分批核銷”。此后,深圳海關組織蛇口海關、前海綜保區企業開展試行,試點企業根據指引,申報進口貨物(洋酒)提回綜保區入倉后實施一次檢驗、依國內進口需求分批核銷出區,相同檢驗項目的海關可以免于取樣送檢。
“食品進口按正常流程,海關需要隨機抽樣做實驗室檢測,在完成檢驗合格報告后該批貨物方可入市銷售,該過程一般需要7—10個工作日。前海推出該便利化措施可以為企業縮短產品入市上架的時間,提高產品流通銷售效率和利潤?!瘪R士基供應鏈管理(廣東)有限公司關務負責人說。
今年“MCC(多國集拼)前海國際集拼中心”在原有基礎上,也全面升級拓展業務功能、服務產品、全球布局,增加物流方案多樣性,推進海陸空多式聯運、樞紐聯動,上半年進出口額達到798.1億元。同時,前海還打通港區間生產要素自由流通的關鍵節點,推廣前海綜保區與深圳機場間“東西部港區一體化”物流模式,滿足企業“先進區、后報關”等需求,實現國際機場與前海綜保區互聯互通、優勢互補。
此外,“18條”以專門條款支持建設大豆離岸現貨市場,在價格審定、檢驗檢疫通關、質押融資等方面提供便利。為此,海關總署發布多個細化措施,為前海進口大豆平臺交易下一步放量提供了更清晰、可操作的創新監管條件。截至上半年,前海聯合交易中心進口大豆平臺現貨交易額達到21.8億元。
?。ㄓ浾?張瑋 攝影 魯力)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