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初的20多人到如今的100多人,孫樂成所在的畢馬威智能創新空間在落地前海后,無論是人員規模還是業務規模都增長了幾倍。2023年,該公司打算擴大辦公空間,租下前海世茂大廈23層整層。
而同在該棟大廈的深圳市樂的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已將總部全面遷入前海。“前海是一片創新熱土,與公司作為創新型文化創意港企的特質不謀而合。”公司董事長謝俊說。
據初步統計,前海合作區文化類注冊企業1.7萬家,2022年營業收入達到500億元以上。
而商務服務方面,2022年前海實現港澳稅務師等18類專業人士僅需備案(登記)即可執業;打造深港國際法務區,引進6大類154家法律機構;建設前海國際人才港,一站式提供451項國際人才服務,服務人才近60萬人次。
坐在位于前海世茂大廈31層的辦公室內,深圳市樂的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謝俊談起選擇落地前海的原因:“前海是全國唯一的‘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是特區中的‘特區’,是一片創新的熱土與沃土。這里與公司作為創新型文化創意港企的特點特別吻合”。
樂的文化是國內創新的室內游樂經營連鎖企業,目前已布局北上廣深等全國50+個主要城市,擁有全國直營門店200+家。2021年5月,該公司總部已全面入駐前海。
謝俊到前海后最直接的感受是:這里有一個服務型政府。
“兩件事印象特別深刻:一是去年完成股權融資進行工商變更時,股東提供資料后公司同事馬上安排去前海E站,大約一頓茶的工夫,我手機上就收到了完成變更的信息通知,讓公司股東對‘前海速度’豎起大拇指!二是在申請前海扶持政策過程中,因為公司文件內容較多,前海辦事人員周末加班到凌晨才完成。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拓荒牛’的身影,有這樣一批真心為企業操心的人員,我們也可以更安心地在前海創新發展。”在謝俊看來,“前海全球服務商計劃”是前海在服務粵港澳的基礎上提出的更具體、更開放、更國際化的目標。
盛港文創(深圳)有限公司也有同感。公司2016年12月入駐前海,主營業務涵蓋編劇音樂、圖像影像、文創衍生品和文創企業孵化服務。創始人王戈回憶:“注冊十分便利,‘前海e站通’把多家注冊機構聯合在一起,注冊速度飛快,甚至一天之內就能全部完成。”
更讓王戈受益的是,前海的政策紅利。前海不僅對香港青年在人才住房、創業補貼方面給與大量優惠政策,還對創意設計、影視動漫、文物博覽、藝術品典藏交易等文化創意企業實施15%企業所得稅優惠,并出臺了《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專業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對于文化創意服務機構的支持,每年最高可達2000萬元。其中,對于與香港合作制作電影的機構,每年最高可支持300萬元。
這些政策正幫助該公司更好地開展業務。“香港的第三服務產業、創意文化產業名列前茅,盛港文創一直與香港保持高度的合作。在前海開展深港領域合作,會有1+1>2的效果,希望利用前海的政策機遇,闖出一番新的天地。”王戈說,公司把香港廣告設計行業特別是影視行業的優質資源引入前海,通過產業鏈整合做大加深。
目前,該公司正借助香港影視工業產業鏈條,引入香港的一些導演、演員,近兩年已有多部影視劇開機拍攝,未來將陸續上映。
看著前海從一片灘涂到如今的高樓林立,華商林李黎(前海)聯營律所主任舒衛東非常感慨。八年前,他來到前海,與香港林李黎律所一起創辦了中國首個聯營律所。
談及為何選擇前海,舒衛東直言“在這里,我們更多地看到中國法治全球化的未來”。“在前海,我們做得最多的就是規則對接、機制銜接方面的工作。我們希望協同港澳律師,共同為前海在法治創新、法治服務方面提供更多機會、提供更多思路和案例。”舒衛東說,營商環境離不開法治的保障,前海的規則創新、制度銜接、法治專業人才,都是其營商環境構成的基礎,而“前海的法治環境,就是其最大的營商環境”。
“中國的法律服務行業應當適應全球化的戰略布局,前海作為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法律服務業在前海可以更廣闊、更深度地實現兩種法治的互動,助推中國企業、產業走出去。”舒衛東說。
2021年3月落戶前海的畢馬威智能創新空間是畢馬威在中國的技術研發和交付中心,結合其審計、稅務、咨詢在各行業多年的專業積累,基于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研發產品和解決方案,助力客戶加快數字化轉型。
“前海是大灣區的核心。不管是地理位置,還是交通條件,前海都有其獨特優勢,我們希望來到這里更好地服務大灣區客戶。”畢馬威智能創新空間合伙人孫樂成說,如今公司已從最初的20多人增長到如今的100多人,人員和業務規模在來到前海后都增長了幾倍。
“前海是一個富于創新、積極進取的平臺。”隨著“前海全球服務商計劃”發布,孫樂成相信,未來這片土地能夠吸引更多高端化、專業化、國際化的服務商,形成完善的行業發展生態,打造出一個前海的品牌。“受益于前海這一產業集聚的平臺,我們也能夠迎來更多的關注、商機與人才,發展得更加迅猛。”
隨著公司規模的增長,2023年春節孫樂成與同事將迎來更大的辦公空間。“立足于前海,服務于全球。借助前海平臺,我們希望一步步擴大運營規模,更好地服務香港市場、大灣區市場,同時嘗試開拓東南亞市場,邁出布局全球市場的步伐。”孫樂成說。
1、航運服務商
●依托深圳文博會等平臺,打造面向海外市場的文化產品開發、創作和發行集散基地。
●對建筑設計、工業設計、動漫及網絡游戲等文化創意企業,實施15%企業所得稅優惠。
●對于年度利潤總額達到500萬元以上的文化創意服務機構,給予每年最高2000萬元的團隊貢獻支持;對于與香港合作制作電影的機構,每年最高可支持300萬元;對于舉辦國際化的時尚文化活動的主辦單位,最高給予200萬元支持;對于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游戲產品,每家運營機構每年最高支持100萬元。
2、公共服務商
●高水平打造深港國際法務區、國際人才港、前海涉稅服務業集聚區。
●對高端咨詢、法律服務、會計、稅務、人力資源、品牌展會等企業實施15%企業所得稅優惠,給予經營團隊每年最高1000萬元貢獻獎勵。
策劃 張瑋
統籌 張瑋 朱洪波
記者 楊溢子 郭悅
攝像 朱洪波 黃靖逵 劉玳杞
剪輯 翁若沖
海報 招鳳儀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