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完整版,亚洲三级欧美,国产精品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深圳前海:激發改革先行力 釋放擴區新動能

2022年08月18日 來源:南方日報

[ ]

  南國秋日,媽灣智慧港,十余萬噸級班輪從凌晨起駛離或駛入,忙碌而有序。

  誰能想象,14個月前,這里還是一個傳統散雜貨碼頭,如今卻升級為粵港澳大灣區首個5G綠色低碳智慧港口,作業人員減少80%,通過效率卻提升約50%;新增28條新航線,碳排放量卻減少了90%。

  東邊2公里外,前海世茂金融中心12樓,純港風設計的香港知名建筑師事務所“hpa何設計”也在忙碌運轉。

  得益于前海打破壁壘,向港人港企開放建設領域市場,公司已直接參與到包括深圳地鐵機場東車輛段上蓋整體開發、東莞火車站旗云城市廣場等大灣區內地項目建設中。

  而這樣“生機勃勃”的發展場景,在前海隨處可見。

  作為先行示范區核心引擎,前海搶抓“雙區”驅動、“雙區”疊加、“雙改”示范的黃金發展期,堅持“依托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臺,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

  特別是《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下稱《前海方案》)發布和擴區帶來重大歷史發展機遇后,將方案細化分解成71項重點任務、203項重點事項,疊加推進“物理擴區”和“政策擴區”,推動全面深化前海改革開放實現良好開局。

  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前海地區生產總值821.1億元,增長2.6%;規上工業增加值286.36億元,增長7.8%,持續保持生機勃勃的發展態勢。

  隨著深圳迎來建設先行示范區三周年,前海將持續以綜合改革試點牽引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推進,加快實施前海總體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探索完善行政區和經濟區適度分離下的管理體制,進一步提升深港合作水平,推動國際海洋開發銀行等重大項目建設,引領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

  多領域先行示范

  65項制度創新成果全國復制推廣

  已有40年歷史的“hpa何設計”早在上世紀90年代便在深圳設立分部,前海的開發開放很快引起其關注,多次考察后,“hpa何設計”成為最早在前海注冊的港企之一,并于2020年初從羅湖遷入前海在地辦公。

  “我們希望搶占粵港澳大灣區中心,把項目拓展到整個灣區。”“hpa何設計”董事助理周雁林說。這年10月,一項前海突破性的制度創新為公司打開市場帶來契機。

  原來,前海在試行香港建設模式中發現,由于兩地企業資質和專業人士的職業資格互不相通,港企難以直接進入內地市場,專業人士也無法在內地便利執業。

  為解決這一問題,前海率先向港人港企開放建設領域市場,在全國出臺首個專門針對香港工程建設領域資質資格內地認定的規范性文件,推動香港規劃、設計、測量、勘探、建造等5類專業機構和規劃師、建筑師、工程師、測量師等11類專業人士備案后可直接在前海執業,“hpa何設計”陸續有6位港籍建筑師完成備案。

  此后,前海成為全國第一個突破港澳涉稅專業人士跨境執業限制的區域,不僅取消須通過執業資格考試的要求,改為執業登記,還允許視同內地稅務師擔任股東發起設立稅務師事務所。這個執業便利化政策也成為首個落實深圳綜合改革試點首批授權事項文件。

  “這為我們打開新的職業發展機遇,實現在更大范圍發揮所長。”香港稅務師郭碧蓮成立了全國第一家正式落戶前海的深港澳聯營稅所,并將業務拓展至內地。

  在前海屢屢打破跨境執業隱形壁壘的同時,對于媽灣口岸老舊散雜貨碼頭泊位的改造也在如火如荼進行,并以粵港澳大灣區首個5G綠色低碳智慧港口的面貌開港運營。

  媽灣智慧港打破了國外軟件在碼頭生產管理系統的獨大局面,實現了我國港口系統的突破,擁有全國單一碼頭最大規模無人集卡車隊、全球首個具備實際作業能力的5G智慧港口水平運輸場景,可停靠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船舶,年吞吐能力超300萬標箱。

  開港一年來,新增28條新航線,含4條遠洋美洲航線;新閘口通過效率提升約50%,平均堆存期縮短至2天以內,運營企業實現年利潤達1億元,成為全國領先的數字化示范項目,該系統并被推廣到其他傳統集裝箱碼頭。

  目前,前海“僅需備案即可執業”的港澳專業人士類別也已增至16類。僅建設領域就已完成43家香港專業機構、386位港籍專業人士備案,做法在全國范圍內復制推廣。

  而這些恰是前海近年來制度創新的兩大特點:更聚焦在投資、貿易、人員自由流通方面的突破,以及著眼于未來,更注重在新領域、新風口的探索和示范。數據顯示,前海已累計推出制度創新成果685項,其中65項在全國復制推廣。

  根據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最新發布“2021—2022年度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指數”,前海位居第一持續領跑,與廣州南沙、上海(浦東)、上海(臨港)均處在第一方陣。

  多角度深港融通

  上半年實際使用港資同比增長23.6%

  跨境執業制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前海深港人員流動融通,而放眼更大范圍,可以觀察到,這個區域的深港融通早已覆蓋從執業到產業、從空間到民生等各個方面。

  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前夕,前海發布“九件惠港實事”,從住房、就業、創業、平臺、金融、科創、落戶、服務、民生”等方面為港人港企在前海發展提供全方位支持。一個月后,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北區開園,港澳青年“創夢”空間擴展3倍,得到深港兩地最高主政者的力薦。

  “前海夢工場”最早開園運營的是中區,現已是香港創業青年圈和香港高校中知曉率很高的平臺,累計孵化的607家創業團隊中,香港團隊高達335家。北區則定位為“加速區”,重點為成長性好、創新性強、發展佳、潛力大的企業等提供發展空間。

  前海成長起來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深圳百邁技術有限公司就是首批入駐企業之一。公司由周飛博士在香港科技大學讀書期間,與幾位港籍同學共同創建。2017年入駐中區時,團隊僅10余人,辦公空間約百余平方米。

  近6年過去,百邁技術已是國內首個具備自主底層算法、軟件的機器視覺平臺,員工發展至200多人,原空間已無法滿足公司快速發展。此次入駐北區,則有了獨棟樓宇。“我們是典型的深港合作模式,同時兼顧了香港基礎科學的強大研究能力和深圳的強大落地場景和平臺。”周飛期待在北區加速發展。

  事實上,為拓展香港服務業發展空間,前海推進前海深港國際人才港、深港國際金融城、深港國際法務區等深港合作重大平臺建設,已累計提供產業空間82萬平方米,港企簽約面積近三成。

  “隨身寶”聯合創始人郭瑋強和前海來畫人力資源崗員工小新均是香港土生土長的“90后”青年,兩人雖互不相識,卻不約而同對前海惠港政策印象深刻。

  郭瑋強說,剛來前海時團隊就2人,但依托深港產業協作和前海政策,享受到從產品開發補貼、稅收優惠,到人才房供給、辦公室租金減免等扶持,大大減輕了創業負擔。

  如今,“隨身寶”智能箱包產品在淘寶和天貓上已躋身品類第一名,并快速完成從服務提供商到自主品牌擁有者的升級,擁有20多項專利,獲得了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小新則是在香港做了3年文職后,應聘到來畫的。來畫是前海重點科技文化公司之一,善于吸納多元文化背景和有國際化視野的青年,其深圳總部團隊有220多人,近1/4為港澳臺青年。

  “我發現這里針對港澳人士的扶持非常全面,從創業到就業,從職場新人到高級管理者,從交通到住房,總之我能想到的全都已經覆蓋了。”入職僅半個月,小新就申請到前海位于龍海家園的人才房,40平方米,月租僅1300元,是同區域商品房租房價格的1/4,通勤4站地鐵即達。

  數據顯示,為支持粵港澳青年交往交流交融,2021年前海發放港澳青年專項扶持資金8600余萬元,實施的港澳青年招聘計劃已發布崗位4104個。2022年上半年前海實際使用外資35.3億美元,同比增長17.4%,實際使用港資同比增長23.6%。

  多政策發展產業

  率先落地多個“首批”領跑金融對外開放

  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高地,前海不斷完善政策體系,除延續并優化已有的15%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將覆蓋面擴大至商務服務業外,還研究制定金融、商貿物流、專業服務、新興產業、新型智庫、科技創新,以及辦公用房、招商引資、深港國際法務區等十余項產業集聚和扶持政策。

  特別是《前海方案》發布后,政策均覆蓋寶安、南山等擴區范圍。目前,前海金融、現代物流、信息服務和科技服務等四大主導產業占服務業比重達88.7%。

  今年5月13日,滿載花崗巖毛板等貨物的駁船“華輝918”號在肇慶三榕港碼頭辦結通關手續,經過珠江水道順利抵達蛇口港,直接換乘國際航行船舶運往泰國,標志著“深圳蛇口—肇慶三榕”組合港正式啟動,成為“大灣區組合港”的上半年開通的6條新航線之一。

  組合港項目以蛇口港為出海港,實現貨物在內河港口辦結通關手續,實現沿海沿江海口物流無縫銜接,物流整體時長壓縮至2天,能為企業節省30%的物流成本。目前,已累計開通21條航線,進出口吞吐量達11.1萬標箱,同比增長5.2倍,加快構建大灣區港口群樞紐集疏運體系。

  這也推動上半年前海綜合保稅區及海空港進出口均呈現快速增長態勢。數據顯示,1—6月,前海綜保區進出口總值達962.5億元,同比增速達48.1%,顯著高于同期全國綜保區平均增速。

  “前海給銀行留下的最大印象就是跨境金融創新,我們始終對前海保持高度關注,特別是《前海方案》發布后,各種配套政策相繼落地,前海對港資外資銀行的吸引力更大了。”大新銀行董事總經理兼行政總裁王祖興說。

  今年6月24日,已有75年經營歷史、在香港擁有43家零售分行的大新銀行,獲批在前海成立深圳分行,成為全國首家獲批籌建的“雙牌照”境外銀行。前海也繼CEPA框架下全國首家消費金融公司、全國首家港資控股公募基金公司、全國首家港資控股證券公司落戶后,又一次提升國家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范窗口功能。

  而過去一年,前海在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人民幣跨境使用、外匯管理便利化等領域能先行先試,全國首批本外幣合一銀行賬戶試點、全國首批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業務試點、粵港澳大灣區首批“跨境理財通”業務相繼在前海落地,率先形成“三個首批”金融創新實踐,成為國家金融業對外開放先行先試、改革創新領跑者。

  啟動不到一年的前海深港國際金融城,則已簽約入駐包括大新銀行在內的199家金融機構,港資和外資占比約30%。

  除此之外,前海還加快了科技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已建設工程中心、工程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等各類創新載體98家,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17家,并與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高校聯合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探索設立粵港澳新型研發機構。

  就在上周,前海發布《前海管理局支持科技創新實施辦法(試行)》,擬整合深港比較優勢,以此構建深港科技創新鏈條、降低創新創業合作成本,引導技術、設備、資金、人才等創新要素在深港間優化配置,率先破題深港澳科創跨境融通。

  全過程提升環境

  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前海范例

  前海的營商環境素來對標國際,如何打造規范便利的準入環境、優質公平的經營環境、自由包容的開放環境、精準智能的服務環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環境,一直是前海思考的重點。

  近年來,前海工程建設項目已實現“拿地即開工”,審批辦理時間由49天壓縮至13天,電子印章綜合應用、商事主體歇業登記等創新做法全國復制推廣;打造的“前海港澳e站通”,可面向港澳商務人士提供“注冊易”“辦稅易”“社保通”等223項跨境服務,讓港澳商務人士“足不出港澳”即可辦理業務;建設多元化征信服務體系,實現深圳380多萬家商事主體全覆蓋;健全外資和民營企業權益保護機制,推動前海合作區投資者保護條例進入立法程序。

  德勤中國發布的《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2020—2021年度營商環境藍皮書》顯示:綜合各維度評估結果,前海合作區營商環境已躋身全球營商環境第一梯隊,接近世界一流水平。

  在最為關注的法治環境上,前海則一直打造與香港相仿、相親的法治化營商環境。目前,已實現“港資港法”,首創港資企業可在合同中約定選擇適用香港法。

  截至今年5月,前海法院選任了兩批32名香港地區陪審員,共計參與審理案件758件;共受理涉外涉港澳臺商事案件14878件,其中涉港商事案件9790件,數量居全國基層法院第一。

  與此同時,在前海設立的深圳國際仲裁院(SCIA),已率先在國內適用聯合國貿法會規則,允許當事人在有涉港因素的情況下可以選擇香港作為仲裁地進行仲裁。

  “來SCIA擔任立案部門秘書后,深切地感受到涉港案件在仲裁院的比重之高,案件審理時港人參與程度之深。”“90后”香港青年黃賡翰兩年前從美國一家大學法律碩士畢業后,毫不猶豫選擇了前海,成為深港仲裁合作的見證者和參與者。

  目前,香港法律專業人士可以理事、仲裁員、調解員、代理人、專家證人5種身份參與前海國際仲裁。深圳國際仲裁院仲裁員也已覆蓋114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來自香港的仲裁員共149人。

  今年1月,高標準建設的前海深港國際法務區正式啟用,擬建設國際法律服務中心和國際商事爭議解決中心,探索不同法系、跨境法律規則銜接。現已集聚司法、仲裁、調解、法律服務、知識產權保護、國際組織等六大類87家機構。

  其中,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第一國際商事法庭均落戶于此,再加上前海法院、前海檢察院、深圳知識產權法庭、金融法庭等,形成全國獨一無二、門類齊全的專業審判機構布局,全國15家粵港澳聯營律師事務所,有7家落戶前海。

  就在8月15日,央視《新聞聯播》報道稱,根據高分衛星的持續觀察發現,過去幾年,深圳前海是中國城市空間形態變化最大的區域之一。2021年,這片120平方公里的土地,創造的地區生產總值達1755.7億元。

  (撰文 張瑋)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兰县| 韶山市| 定陶县| 报价| 竹溪县| 乌拉特后旗| 沭阳县| 岢岚县| 太原市| 阿勒泰市| 全州县| 都匀市| 宜兰市| 丹江口市| 阳朔县| 额济纳旗| 巴南区| 盐城市| 安乡县| 海原县| 融水| 武汉市| 墨玉县| 桐梓县| 佛山市| 东兰县| 乳源| 泸西县| 贡觉县| 普安县| 兰州市| 阜康市| 阿拉善左旗| 贞丰县| 加查县| 拉萨市| 芜湖市| 灌南县| 齐河县| 舟曲县| 长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