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打造“最強大腦”聚集地。記者 魯力 攝
新型智庫通常被稱為“最強大腦”。作為國家級區域戰略平臺,“發展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粵港澳研究基地”是《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下稱《前海方案》)賦予“大前海”的新使命。
為加快推動前海智庫機構集聚發展,深圳市前海管理局日前正式發布《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關于支持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發展的暫行辦法》(下稱《辦法》),從“落戶、發展、招才引智”等各方面予以支持,對符合條件的智庫機構,落戶即予以300萬元業務經費扶持。
“中央支持前海發展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是基于國家所需、‘雙區’所長、前海所能,《辦法》此時出臺可謂時機成熟、條件具備。”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認為,前海打造“最強大腦”聚集地十分必要。
目前,高端智庫集聚區是前海正在推進建設的深港合作重大平臺之一,現已初具雛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和深圳數據經濟研究院落戶前海,深圳市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研究中心、前海創新研究院等研究機構在前海運營,國際知名咨詢機構波士頓咨詢、德勤事務所、安永事務所、普華永道、畢馬威咨詢服務公司等也在前海布局。
吸引高端智庫港澳智庫
從招引扶持大方向上看,《辦法》聚焦“國家戰略、深港合作、國際資源”。
首先,將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作為主要招引目標,鼓勵其在前海落戶實體化分支機構,在咨政建言、理論創新、文化傳播、輿論引導、社會服務、國際交往等方面貢獻智慧。
其次,希望著力吸引更高專業性和開放性的港澳等智庫落戶前海,既有利于總結實踐經驗、完善相關體制機制和政策舉措,又能夠深刻闡釋“一國兩制”等政策,進一步促進深港融合發展。
再者,鼓勵智庫舉辦具有影響力的論壇、學術會議、研討會等活動,充分發揮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在公共外交和文化互鑒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前海影響力。
因此,《辦法》支持的智庫類型主要是“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或其分支機構;港澳知名社會智庫、港澳高校或其在深合辦高校舉辦的智庫;其他對前海合作區建設粵港澳研究基地和文化軟實力基地具有重大意義、符合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發展需求的智庫”這三類。
只要該智庫是“獨立法人機構或經該智庫主管部門批準設立的機構,以及在前海合作區實際辦公,且有不少于5名教授(研究員)或相當職稱的專家組成的常駐研究團隊”即可申請支持。
聚焦四大研究領域
結合前海定位,《辦法》要求落戶的新型智庫研究領域包括“金融、會展商貿物流、科技服務、專業服務、新型國際貿易、現代海洋、數字與時尚等現代服務業研究;營商環境、城市建設、公共服務、區域治理研究;深港合作、自貿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建設研究;黨的建設研究”這四個,且至少其中有一個領域具有突出研究能力。
只要是符合條件的,落戶前海后即可在開辦運營方面獲得300萬元業務經費支持。同時,在辦公空間方面,事業單位組織形式的智庫可參照前海管理局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辦公用房管理有關辦法執行,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基金會組織形式的社會智庫則參照該局產業用房管理辦法執行。
智庫機構在前海須圍繞《前海方案》,以加強與港澳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為目標,積極開展咨政建言、政策創新、知識分享、人才延攬、對外交往等。
全球智庫100強獎100萬元
智庫機構落戶前海后將獲得哪些發展?《辦法》將從“創先爭優、咨政建言、拓展影響、學術交流和招才引智”五方面予以支持。
其中,對新入選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名單或業界公認全球智庫排行榜前100名的智庫,將給予一次性100萬元獎勵。
對智庫向前海管理局報送研究成果并獲上級有關部門采納,根據成果質量及應用情況給予0.1萬/件至1萬/件獎勵。
對受國家部委、廣東省或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委托,承擔以前海合作區深港合作、改革創新、產業發展等為研究對象的課題項目,在順利結項后,按合同金額25%給予支持;對智庫全職研究人員在中央媒體發表署名文章,且以前海合作區深港合作、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產業發展等為主要案例的,按0.8萬元/篇給予支持。
對舉辦冠名“前海”且有利于提升前海合作區影響力的論壇、學術會議、研討會等智庫活動,可按實際活動費用的30%給予支持,不超過100萬元/次。
對邀請港澳和國際學者開展全職訪問交流的智庫,按教授(研究員)20000元/月、副教授(副研究員)15000元/月進行資助,資助期限不超過3個月/人,每家智庫申請人數不超過4人,每位訪學人員在前海工作時間須不少于1個月/年;對引進兩院院士、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等知名學者,并與之簽訂兩年以上勞動合同的智庫,給予20萬元/人獎勵。
■觀點
“大前海”如何建設
高端智庫集聚區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認為,“發展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粵港澳研究基地”是“大前海”戰略定位和區位優勢決定的。
從國家層面看,新興智庫是我國由大國向強國轉型過程中,不斷增強學術理論構建力、加強思想策源性和提升國際規則話語權的重要依托。
從“雙區”建設看,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多種語言,是思想交流最活躍和密集地區,最可能碰撞產生“火花”,適合智庫落地生根、繁榮發展。
從前海自身看,以智庫為代表的研究、咨詢、規劃等形態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價值環節。科技智庫、經貿智庫、規劃智庫是前海更好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服務“雙區”制度創新、實體產業、科技創新的重要支撐。
樊綱建議前海從四方面推動高端智庫集聚區的建設。
一是吸引集聚一批國家高端智庫,開展國家宏觀戰略、區域經濟產業、園區規劃等綜合性研究咨詢,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的實踐總結與重大理論構建。
二是加強與港澳智庫合作,引入和培育一批港澳研究機構,密切跟蹤港澳發展動態,針對港澳自身發展與港澳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大問題,提出高質量的政策建議,助力港澳保持長期繁榮穩定。
三是服務前海產業發展,尤其是新興產業,吸引集聚一批科技智庫,聚焦科技情報搜集、前沿性技術研究、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研究、科技戰略研究,推動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與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四是注重國際化,面向國際經貿規則談判主戰場,重點開展投資、貿易、金融、信息、人員等方面的國際經貿規則研究與咨詢,服務企業國際業務拓展,為企業提供戰略與投資決策咨詢服務,為我國國際經貿規則話語主導權添磚加瓦。
(記者 張瑋)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