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至21日,2021年第十六屆“中國芯”集成電路產業促進大會在珠海舉行。會上,廣東武岳峰集成電路股權投資基金、廣東粵澳半導體產業投資基金兩只基金正式啟動,落戶橫琴以市場化方式運作,支持珠海、橫琴集成電路產業發展。
同時,粵澳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中國芯”集成電路產教融合示范基地也正式揭牌,將分別落戶橫琴和珠海高新區,助力廣東打造集成電路產業第三極。此外,大會還發布了第十六屆“中國芯”優秀產品征集結果,珠海9家企業脫穎而出。
粵澳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揭牌
集成電路產業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本次大會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珠海市人民政府、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行委員會主辦,大會主題為“鏈上中國芯 成就中國造”。
開幕式上,珠海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積極發揮財政資金撬動功能,創新投融資機制,和武岳峰資本、芯鑫租賃、珠海先進集成電路研究院等專業機構合作,共同啟動了廣東武岳峰集成電路股權投資基金和廣東粵澳半導體產業投資基金,以市場化方式運作,支持珠海、橫琴集成電路產業發展。
其中,廣東武岳峰集成電路股權投資基金首期規模50億元,將落地橫琴,主要投向集成電路芯片設計領域及產業鏈上下游。該基金由武岳峰資本管理,省半導體及集成電路投資基金岀資15億元,珠海市出資25億元,橫琴產業基金、橫琴金投、珠海基金、高新區高新創業參與出資,武岳峰資本對外募集10億元。
廣東粵澳半導體產業投資基金首期規模超45億元,將落地橫琴重點投向半導體產業及相關應用領域,聚焦集成電路全產業鏈。該基金由芯鑫租賃與珠海國企共同管理,芯鑫租賃及相關主體出資20億元,珠海市岀資25億元,橫琴金投、珠海基金、格力集團及其他國企參與出資。
專業的產業園區是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重要承載地。會上,粵澳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也正式揭牌,致力于提升珠海、橫琴集成電路產業的核心競爭力,補齊集成電路設計產業鏈,打造產業生態圈,助力珠海、橫琴集成電路產業可持續發展。
據悉,該產業園是在珠海市、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由珠海大橫琴集團開發,珠海先進集成電路硏究院負責運營。園區落戶橫琴國際科創中心,面積超過3萬平方米,將提供專業的孵化器、投資基金、公共技術平臺等服務。
當前,集創北方、芯動科技、壁仞科技等知名企業已經落戶該園區。預計到2026年,將吸引50家集成電路設計企業落戶橫琴,產業總規模將突破40億元。
與此同時,由珠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以及珠海南方集成電路設計服務中心三方共建的“中國芯”集成電路產教融合示范基地也在大會上正式揭牌。
此前,珠海高新區已與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簽訂了“中國芯”集成電路產教融合示范基地合作協議,旨在匯聚產學研各方力量,為珠海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提供人力支撐并輻射到全省范圍,同時開展珠澳合作,加強澳門高新科技等產業領域聯動協調發展。
接下來,“中國芯”集成電路產教融合示范基地將整合行業資源優勢,開展集成電路產業人才招聘、人才培訓、會議賽事,以及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工作;積極探索成立產教融合聯盟,依托聯盟開展人才培養和實習實訓等有關活動,構建集成電路產業專業人才庫,建立長期人才培養機制,為高新區企業輸入更多具有創新能力、符合產業要求的復合型人才。
百款“中國芯”優秀產品發布9家珠企獲獎
會上,第十六屆“中國芯”優秀產品征集結果同步發布。
據悉,本次“中國芯”優秀產品征集活動中,共有來自217家芯片企業,累計319款芯片產品報名,報名企業數量同比增長31.5%,征集產品數量同比增長29.1%,再創歷史新高。
2021年申請企業數量相比2006年首屆活動增加187家,提交芯片數量增加284個,增長均超過6倍。這表明“中國芯”優秀產品征集活動已成為國內集成電路產品和技術發展的風向標和大檢閱。
從地區分布來看,上海、深圳、北京、珠海、蘇州等城市企業和產品數量均占總數一半以上,無錫、合肥、廈門、南京、西安、成都、武漢、廣州、天津等城市企業數量有所增加。
經過國內頂級集成電路專家的精心評議和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的討論,活動共遴選出100款“中國芯”優秀產品,包括年度重大創新突破產品3款;優秀技術創新產品39款,覆蓋微處理器/控制器、存儲芯片、計算芯片、顯示驅動芯片等芯片企業技術創新的焦點領域;優秀市場表現產品25款,涵蓋智能手機、智能可穿戴、物聯網、工業應用等主流市場,安防、汽車電子領域產品表現突出。
今年,活動還增設優秀支撐服務企業項目,共有12家企業脫穎而出,涉及EDA、IP和測試設備領域。芯火新銳產品共推薦了21個具有較高技術水平和潛在經濟價值的創新產品。
其中,珠海9家企業榮獲“中國芯”獎項:英諾賽科(珠海)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全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產品獲評優秀技術創新產品;珠海零邊界集成電路有限公司、珠海一微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市杰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炬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集創北方(珠海)科技有限公司產品獲評優秀市場表現產品;芯動科技(珠海)有限公司獲評優秀支撐服務企業;珠海歐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獲評芯火新銳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9家獲獎珠企中,4家來自珠海高新區。20日下午,珠海高新區同步為榮獲“中國芯”獎項的4家轄區企業發放共200萬元獎勵。這也是今年2月《珠海高新區促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出臺后,高新區首次兌現大獎,展現了高新區促進集成電路發展的最新成果。
■論策
珠海成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首批專家26人
助力廣東打造集成電路第三極珠海何以擔當支點?
集成電路是支撐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作為中國芯片設計產業的發源地之一,珠海如何加速打造千億級集成電路產業集群,為廣東打造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第三極貢獻更多“珠海力量”?
在第十六屆“中國芯”集成電路產業促進大會舉辦期間,珠海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高端智庫)也宣告成立,首批專家共26人,旨在充分發揮院士、專家學者和企業家的智囊作用,提高珠海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決策的科學化和專業化水平。
大會現場,珠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黃志豪還與8位特聘產業智庫專家和8位企業家代表進行了深入交流。在與會專家和企業家看來,珠海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大有可為,下一步的關鍵是要精準定位,營造有利于人才集聚的良好生態,攜手澳門實現差異化發展。
基礎??集成電路設計產業規模居全國前十
一直以來,珠海堅持把發展集成電路產業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將其擺在全市發展的突出位置。目前,集成電路產業是珠海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珠海重點打造的5個千億級產業集群之一。
據介紹,經過多年的創新發展,珠海已形成了以整機與集成電路設計相結合的應用產業鏈和支撐體系,打造了應用引導、設計牽頭、兼顧制造與封裝的產業格局。
2020年,珠海集成電路產業規模93.1億元,其中集成電路設計業規模83.4億元,同比增長23.5%,設計產業規模位居全國第九,珠三角第二。2021年1至10月,珠海集成電路產業規模99.34億元,同比增長50.08%。其中集成電路設計業規模83.32億元,同比增長43.7%。
“珠海是一個非常適合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熱土,也是一個價值洼地。”紫光集團有限公司全球執行副總裁吳勝武說,集成電路需要長期的持續投入,“此前珠海已經坐了一段時間的板凳,現在正好到了把板凳焐熱、去收獲的季節。”
在吳勝武看來,珠海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區位優勢,特別是隨著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建設起步,珠海集成電路產業迎來了歷史性機遇。“我們正在考慮怎樣把紫光集團下一步戰略規劃里的新東西往珠海發展。包括圍繞汽車電子,存儲領域進行國際合作,為珠海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貢獻力量。”吳勝武說。
會上,黃志豪也表示,珠海將加強組織領導、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強化體制機制建設、支持重大項目建設、支持特色園區建設,到2025年,爭取讓珠海集成電路產業集群規模達到1000億元,支撐和帶動千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發展,使產業結構更加合理,關鍵技術不斷突破,初步建成高端引領、協同發展、特色突出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集成電路產業集群。
產業特色??以設計為主帶動封裝測試和應用領域發展
發展千億級產業集群,精準定位、找準城市特色很重要。
“集成電路是一個知識密集型、勞動密集型、資金密集型的產業,沒有一個城市能把產業的所有問題都解決掉,珠海是一個非常適合做研發的城市,這是珠海的先天優勢。”電子科技大學副校長楊曉波建議,珠海未來還要繼續重點關注集成電路設計、封裝、測試和應用領域,構建自己的集成電路特色產業生態。
上海天數智芯半導體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刁石京對此表示贊同。他認為,從產業規律來講,集成電路產業已經從原來的技術驅動逐步轉向應用拉動的時代,“這是中國最大的優勢,我們有巨大的市場,怎么真正利用市場來帶動技術體系的建立,從而有體系化地推動創新,值得思考。”
“珠三角是我國制造業中心,對集成電路的需求非常旺盛,可以結合智能制造的需求,結合我們的市場、集成電路產業能力、軟件實力,打造出自己的應用。”刁石京說,同時,珠三角也是我國城市建設最集中的地方,“關于數字城市建設和管理,也可以充分挖掘需求。”
刁石京還建議,在此過程中,珠海需要找準、發揮好自己的城市特色,“珠海最大的特色就是開放,就是跟澳門的合作,可以聯合澳門打造一個平臺,加強境內外溝通、交流。”
“珠海的特點就是設計企業很強,并不比深圳差,這是我們需要堅持的方向。”在廣東省集成電路行業協會會長、廣州粵芯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陳衛看來,目前珠海集成電路產業的相關政策已經較為完善和優惠,“重點在于如何從效率上去支持企業發展。”陳衛建議,珠海可更多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加強與珠三角其他城市的聯動,揚長補短共同推進全產業鏈的合作。
“在尋找珠海的發展路徑前,可以先分析上海和深圳的經驗教訓。”北京華大九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偉平說,上海集成電路產業的特點是企業數量多,而深圳則是龍頭企業強。“短期內珠海可學習深圳,可以背靠格力等龍頭企業,集中資源培養幾個‘土豪’。”
在吸引項目方面,新思科技有限公司全球資深副總裁兼新思中國董事長葛群建議,未來珠海在招商引資的過程中,可重點篩選堅持深耕細分領域并經過磨合的團隊。
“大灣區產業鏈是一體的,目前中低端芯片市場已經進入惡性競爭的階段。珠海要更聚焦有市場潛力、技術含量高、具有前瞻性的產品。”西門子EDA副總經理劉巖建議,在前期,珠海還可加大力度吸引供應鏈下游的系統公司,成為供應鏈上的重要一環。
人才培養??聯動澳門吸引國際化人才落地
人才緊缺,是珠海集成電路產業現階段面臨的最大挑戰。如何為珠海引聚行業所需人才?本次座談會上,專家們也紛紛給出了建議。
關鍵詞之一是“加強對澳合作”。芯耀輝科技聯合創始人及聯席CEO、澳門大學集成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創始人余成斌說,“珠海的特色是與澳門唇齒相依,在產業政策和人才政策方面,兩地也應該加強聯動。”
余成斌透露,澳門有望在明年推出高端人才引進政策,珠海可利用好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平臺,通過澳門引進更多國際新興產業人才,讓更多行業人才在橫琴、珠海集聚。
炬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正宇對此表示認同。周正宇表示,炬芯科技扎根珠海發展多年,目前60%的人才靠自己培養。
“珠海很難從北上廣深等地吸引人才,但珠海的特點是來了就不容易走,人才比較穩定。現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更是個好機會,有利于吸引國際化人才。”周正宇認為,珠海可以聯動橫琴,研究更適合國際化人才生活扎根的配套環境,包括國際化學校、醫院等。
“深合區能不能解決海外人才的簽證問題,讓海外人才不用簽證,可以安心參與工作?”北京華大九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偉平進一步拋出了命題。同時,他還建議,珠海應多關注本地中層人才的培養,多管齊下,進一步完善產業人才培養體系。
加強校地合作,也是座談會上的“高頻詞”。
在瑞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勵民看來,珠海、福州、廈門等城市有一個共同的缺點,就是“好學校”的缺位。“珠海可加強與成電、西電等國內高校的合作,通過共建電子學院等模式,聯合培養行業人才。”
(記者 沈夢怡 何麗苑)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