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澳新通道青茂口岸澳門側工程及配套設施基本完工,珠海側工程也在加快收尾,將于9月8日正式開通。那么,新的青茂口岸顏值如何?跟隨記者的腳步一同先睹為快。
青茂口岸。
亮點一
國內電子化、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口岸
青茂口岸位于關閘—拱北口岸西南側約800米處,定位為獨立開放的信息化電子口岸,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構筑大灣區快速交通網絡的重點推進項目和粵澳合作重點項目。
據介紹,青茂口岸設有100條自助通道(出入境各50條)以及4條人工通道(出入境各2條),設計日通關流量20萬人次,以自助通關為主。青茂口岸通關后,將24小時開放。
青茂口岸自助通關。
值得一提的是,繼港珠澳大橋口岸、橫琴口岸之后,青茂口岸也將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通關模式,即粵澳雙方邊檢部門在粵澳中界線上共享一套自助通關設備查驗出入境證件,旅客一次排隊即可通過。新口岸僅供行人通行,不設車輛通道。
以合作快捷查驗通道為主的青茂口岸,是目前國內電子化、智能化最高的口岸。
亮點二
滿足三類人過關需求
據珠海邊檢方面介紹,青茂口岸適用以下三類人群:
1.持用電子往來港澳通行證,在辦理電子證件時已授權港澳地區使用其生物信息進行快捷自助查驗的內地居民。
2.持用回鄉卡及澳門居民身份證,已辦理內地快捷自助通關備案手續的澳門居民。
3.持用回鄉卡及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已辦理內地和澳門快捷自助通關備案手續的香港居民。
通關圖片。青茂邊檢供圖
因芯片損壞、指紋或人臉等生物特征比對無法通過、行李超寬或乘坐輪椅等特殊情況無法經合作快捷查驗通道通行的內地和港澳居民,以及持用上述規定證件,但因年齡或身高限制無法經合作快捷查驗通道通行的內地和港澳兒童,可經人工查驗通道通行。超出上述允許通行人員范圍的出入境人員,請選擇其他口岸通行。
亮點三
400米長廊與廣珠城軌珠海站便捷對接
青茂口岸跨越粵澳兩地,總建筑面積約16.7萬平方米,包含三大內容:在鴨涌河上修建約400米長的全封閉旅客出入境專用通道,實現青茂口岸與廣珠城軌珠海站、珠機站的便捷對接;綜合治理粵澳兩地的邊界河——2.3公里長的鴨涌河,將其打造成一河兩岸的生態景觀長廊;建設集出入境聯檢大樓、粵澳名優產品博覽中心及配套設施于一身的綜合建筑群。
青茂口岸。青茂邊檢供圖
南方+記者現場看到,新口岸由一條400多米長、20余米寬的風雨連接長廊聯通至廣珠城軌珠海站,長廊底層架空,二樓為拱北返澳門方向,三樓是離澳往拱北方向。雙層結構將出入境人流錯開,避免人流對沖,提升安全性。
亮點四
采用現代建筑風格,彰顯綠色生態環保
青茂口岸項目主體建筑設計采用現代風格,與珠海拱北新近落成的眾多商業樓宇以及澳門北區的城市風貌,在風格上作出呼應。作為珠海經濟特區的一個重要口岸,青茂口岸在外形設計上,強調綠色、生態、環保、高效的建筑風貌。
口岸交通體系設計遵循便捷通關、公交優先、行人優先的原則,重點關注營造良好的步行及車行空間環境;景觀設計則突出綠色建筑理念,并將建筑空間融入周邊自然環境,使建筑綠化與環境綠化交相呼應、和諧統一。
青茂口岸通關長廊在珠海共有兩大出入口:主出入口在粵海國際花園東北角,以四上四下共八條扶梯和兩條樓梯到達地面,前方不足百米即為城軌站架空層的桂花南路,同時也是通關車輛入境珠海車道;次出入口在通關長廊與城軌珠海站相交處的地面,即入境車輛通道第二關卡側。
亮點五
海關“黑科技”,為安全通關保駕護航
科技的普及,為早日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增添了智慧力量。在新的青茂口岸,各類防疫“黑科技”也是隨處可見。如一款造型別致的小座椅,一個神奇的“迷你倉”,原來是海關專設的隔離椅和負壓隔離單元。南方+記者了解到,負壓隔離單元為患者與正常人員之間提供了最佳的隔離保護措施,多用于轉運病例,隔離椅則用于旅客等待體溫復測和醫學排查。
隔離椅。
除了防疫黑科技,青茂海關旅檢三科科長王磊磊介紹,青茂口岸配備紅外測溫儀、智能CT行李檢查分揀線、非侵入式人身掃描設備等海關智能化監管設備,利用大數據開展出入境行李物品監管等業務分析研判,實現高風險旅客精準布控、攔截、識別,低風險旅客快速通行,為旅客提供更智能便捷的通關體驗。
海關“黑科技”,為安全通關保駕護航。
在青茂口岸海關監控指揮中心,海關配備廣播系統和電子沙盤系統,運用“AR+監管”創新理念,實現實時進出境旅客擁堵風險研判預警。未來,該系統將與海關多平臺對接,實現跨域多維數據的共享共用,為旅客快捷、安全通關保駕護航。
?。ㄓ浾?何麗苑)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