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隨著國家移民管理局進一步調整優化出入境管理政策措施,全面恢復實行內地居民赴港澳團隊旅游簽注“全國通辦”,內地居民可向全國任一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機構提交赴香港、澳門團隊旅游簽注申請,申辦手續與戶籍地一致。該政策為游客赴港澳跟團游增加便捷的同時,也為港澳旅游市場復蘇注入活力。
一直以來,廣東積極開展與港澳文化旅游交流合作,不斷增進文化共識、拉近感情紐帶、促進與港澳共同發展。今年,廣東將通過引客入粵、連心架橋、借力借勢等舉措,在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建設上求實效,高水平塑造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品牌形象。面向未來,進一步深化合作,開拓國際客源市場,將成為粵港澳三地文旅業界共同的目標。
進一步打通粵港澳合作渠道
粵港澳大灣區正迎來發展的關鍵階段。香港理工大學酒店及旅游業管理學院副院長、講座教授宋海巖指出,當前大灣區的文旅產業存在諸多優勢。其中,最顯著的優勢,在于粵港澳大灣區形成的平臺和機制優勢。這也是其他旅游目的地都不具備的特質。
在此背景下,外國游客可以將與國際接軌更緊密的港澳作為了解中國的首站目的地,體驗到中國的文化,進而對到大灣區和內地旅游產生更多的興趣。
另外,大灣區的各個城市都有各自的文化特色,如在國際上知名度頗高的佛山武術、粵菜等。大灣區應該發揮自身的文化影響力優勢,吸引更多的國際游客前來旅游。
如何依托優勢、實現大灣區旅游產業的均衡、高質量發展?粵港澳三地的合作是關鍵因素之一。
宋海巖指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等建設將為大灣區旅游產業帶來巨大機遇,會鼓勵更多的港澳企業或創業人士前往內地、大灣區發展,包括在國際上有領先地位的香港服務行業,進入內地后能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商業人流的增加,帶來的是商務旅游的機遇,現代化的休閑度假配置也會隨之增多,休閑業在商務旅游的帶動下會一起發展起來。
在合作過程中,香港同樣扮演著重要角色。一方面,能起到“樣板”作用。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中國香港跟國外接觸比較密切,在全球一體化的浪潮下,香港能夠把一些優秀的商業治理經驗引入內地,形成好的示范效應,帶動大灣區的旅游業和服務業跟國際接軌。
此外,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香港可以作為“門戶”,扮演好外循環中進口和出口的角色。在吸引外資推動內地行業復蘇的同時,香港穩定健全的金融市場也是內地對外投資的重要抓手。
宋海巖強調,接下來粵港澳三地如何進一步打開合作渠道,包括推出簡化過境簽證的政策等,是需要討論的問題,因為這對吸引高質量的國際游客是至關重要的。在他看來,目前,大灣區已經具備了很好的文旅產業集群,粵港澳三地的文旅產業集群形成了互補的格局,酒店業總體來說也是比較發達的。在原有休閑度假產業的基礎上,大灣區還可以根據人們的現代旅游需求,挖掘新興的業態,包括以自然為主體的探險旅游、體育旅游等。總體來說,大灣區的新興文旅業態和場景仍有較大的開發潛力,如能打造出相配套的產品、形成產業鏈,就會誕生較為成熟的文旅產業集群。
澳門是大灣區吸引國際游客的重要平臺
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的打造,離不開粵港澳大灣區文旅的一體化發展。澳門學者同盟理事、澳門會展旅游業協會副理事長梅東指出,大灣區的交通連接是明顯的優勢,便利的交通條件極大提升了游客出行的通達度。此外大灣區多樣的旅游資源,包括豐富的主題公園、具備鮮明地方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觀和嶺南文化,也是文旅產業所具備的資源優勢。
休閑旅游需要進行資源整合、協同發展,整個市場才能越做越大。大灣區的旅游發展要吸引的不光是人數,還有深度。要讓游客能夠有更長的過夜天數,形成一程多站、連線連片的旅游方式。他指出,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臺前,三地的旅游發展尚未很好地聯動。而近年來多項政策的出臺,都是將大灣區整體旅游資源向外推進的新契機。
不過,在協同發展之余,也要發揮各地所長。在梅東看來,建設大灣區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的過程中,澳門可以扮演“平臺”的角色。雖然澳門本身面積狹小、市場有限,但有著豐富的世界遺產,薈萃了古今中外的多元文化,這些歷史文化資源是大灣區和內地城市所不具備的。從交通的通達度來看,港澳往往是海外游客進入大灣區的首站平臺,澳門中西合璧的多元文化優勢可以說是重要的吸引點。對于整個大灣區來說,澳門起到了吸客源的平臺作用。
另一方面,澳門的休閑旅游產業有著較為成熟的經驗和模式,如澳門經常舉辦各類節慶盛事、文化藝術活動,營造出了良好的文化藝術氛圍。游客在世界美食之都的澳門不僅可以品嘗到本地的美食,更可以體驗到世界文化,這樣的文化包容性和多樣的表現形式可以為大灣區其他城市所借鑒。
為重振旅游業,澳門也已做了不少工作。“不過,澳門旅游業要真正回暖復蘇,還是要向外發展。因為澳門本身是外向型經濟體,客源中有80%來自內地游客,所以還是要‘走出去’,面向大灣區、面向內地去挖掘客源。”
在此過程中,“旅游+”是帶動澳門旅游業新動能的重要途徑。每年都有眾多精彩的會展、賽事和藝術活動在澳門舉行,這些節慶盛事和“旅游+”的結合,不僅能吸引大量的入境旅客,更能以一程多站的形式聯動周邊城市,打響澳門和大灣區的旅游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中提到,要發展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新產業,文旅會展商貿產業是要重點發展的四大產業之一,這對文旅會展業賦予了很高的期望。首先從發展目標來說,澳門的定位是世界旅游休閑中心,橫琴的定位是國際休閑旅游島,兩者的目標是高度契合的。在深度合作的背景下,琴澳有很多資源可以進行互補,例如橫琴和大灣區其他城市有很多旅游資源、土地資源、海洋資源,而澳門有著成熟的旅游發展模式和經驗,并且每年有大量來自海外的游客可以通過澳門進入大灣區,未來兩地的合作是可以進一步深化的。
不過,對比當前國際上成熟的文旅產業集群,大灣區文旅產業仍有許多可以發力的突破口。他指出,一方面要重視家庭游和親子游,這兩類客群的消費能力更強、體驗時間更長,能帶來比團隊游更好的效應。以家庭為單位的房車游受到大眾歡迎,目前在橫琴等地已經有了十分完善的房車基地,這些新興旅游業態都是市場上新的增長點。
另一方面,大灣區的旅游配套設施雖然相對完善,一些主題公園已經達到了世界級水平,但在服務等軟實力方面,還有加強的空間。可發揮香港先進服務業對大灣區的帶動效應。另外,澳門的服務業在世界上同樣位居前列,對此大灣區內城市可以加強交流借鑒。
此外,在他看來,大灣區的地標和交通樞紐——港珠澳大橋,既是絕佳的旅游目的地,也是非常值得開發的旅游IP。以港珠澳大橋作為背景和紐帶,可以將三地的旅游資源串聯起來,在此基礎上開發出新的文化旅游產品和海洋旅游線路。未來如何發揮大橋的旅游功能,會是粵港澳三地需要共同探討的話題。
(記者 周人果 葉綺涵)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