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要求,2月24日,廣東省政府以視頻連線中國人民銀行、前海合作區的方式,在橫琴合作區舉辦《關于金融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的意見》(下稱“橫琴金融30條”)和《關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意見》(下稱“前海金融30條”)政策文件發布會。橫琴合作區管委會主任、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賀一誠,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廣東省副省長、橫琴合作區管委會副主任張新等出席并講話。
在金融業對外開放等方面形成示范
“橫琴金融30條”和“前海金融30條”涉及20個中央部委,反復調研論證后最終出臺,凝聚了各方心血與智慧。兩份文件既關注民生金融便利、市場互聯互通等粵港澳合作的共同重點,又結合各自情況,提出了粵澳合作、深港合作的特色項目。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在共性政策方面,兩份文件提出優先開展服務民生領域的金融創新、深化金融市場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促進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加強金融監管。在特色項目方面,兩份文件結合粵澳合作、深港合作的各自戰略定位和獨特需求,推動特色金融產業發展,豐富拓展合作內涵。
例如,在橫琴,按照“立足服務澳門、琴澳一體化”定位要求,構建資金“電子圍網”系統,探索跨境資金自由流動途徑;根據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需要,創新發展資產管理、債券市場、融資租賃、綠色金融等現代金融產業。
在前海,堅持“依托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拓展香港金融業發展空間,發展綠色金融、供應鏈金融、航運金融、科創金融等金融產業,全面提升國家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范窗口和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試驗區功能。
實際上,在兩份文件的制訂過程中,相當一部分開放創新工作已經穩步推進并落地,受到廣泛歡迎。例如,港澳居民異地見證開立內地銀行結算賬戶的試點范圍和規模不斷擴大;“互換通”項目建設啟動實施,滬深港通、債券通、跨境理財通等市場互聯互通安排持續優化等。
建設國際金融樞紐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重要戰略。“橫琴金融30條”和“前海金融30條”緊扣粵港澳跨境金融合作這一鮮明特色,涵蓋金融機構、市場、業務、監管、人才等多領域合作,將引領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改革創新和融合發展,推動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建設進入新階段。
記者了解到,廣東將利用文件出臺契機,推動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建設邁上新臺階;充分把握政策機遇,促進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進一步鞏固,助力澳門創新發展資產管理、債券市場、融資租賃、綠色金融等現代金融產業,推動廣州、深圳的金融中心城市功能持續強化,加快建立起優勢互補和錯位發展的金融產業,加快形成服務實體經濟為導向的金融業態,加快構建與國際接軌的金融規則體系,在金融業對外開放、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營造世界一流水平的金融環境等方面形成示范。
為人民幣國際化先行先試提供示范
在專家學者和金融機構看來,“橫琴金融30條”和“前海金融30條”是繼《關于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大灣區“金融30條”)后,中央對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的又一個政策大禮包,同時也是一份大灣區進一步深化金融合作開放融合的指引性文件。
“‘橫琴金融30條’是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成立以來,由中央部委會同廣東省政府發布的首個金融產業創新發展專項政策。”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港澳臺研究中心主任任志宏表示,“橫琴金融30條”的創新舉措更多是從民生金融、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現代金融產業發展和進一步促進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等現實需求問題出發,以進一步發揮澳門獨特優勢,探索合作區與澳門金融深度合作,并逐步實現合作區金融服務一體化。
“‘橫琴金融30條’出臺后,可以預計未來澳門的跨境資金流動會進一步加強。”澳門金融管理局主席陳守信表示,未來將促進兩地金融業務的往來,進一步暢通資金流動和內外循環。
中國銀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分行行長劉湘虹認為,“橫琴金融30條”有力助推合作區成為國家金融改革創新試驗田,對銀行業務發展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
“前海金融30條”則注重拓展香港金融業發展空間,全面提升其國家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范窗口和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試驗區功能。
“‘前海金融30條’是《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落地后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和實施細則。”中銀香港金融研究院資深研究員應堅分析,當中有不少創新點,包括民生金融、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以及人民幣的國際化、特色金融等。
廣東金融學院副校長、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金融學院博士生導師易行健表示,兩份文件通過建設合作區,將給全國的金融開放提供試點和示范,同時也為人民幣國際化先行先試提供了示范和樣本。其中,“橫琴金融30條”對澳門的經濟發展能起到巨大的幫助,尤其對澳門金融業態的豐富、對文旅商貿會展產業的金融支持等起到促進作用。“前海金融30條”進一步鞏固了香港金融業的地位。“香港是世界主要的金融中心,但腹地較小,通過與前海、內地擴大金融來往,可以讓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更加穩固。”
拓展粵港澳金融業發展空間
讓不少金融機構振奮的是,兩份文件的諸多制度安排在全國有首創意義,這些舉措為粵港澳金融發展拓展了新的發展空間。
“橫琴金融30條”首次提出“探索構建電子圍網系統”,“在合作區探索允許使用澳門元作為小額支付使用”等多項政策。其中“制定電子圍網跨境資金流動政策”被認為是最大亮點。“這一條對于澳門深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具有標志性意義。”任志宏分析,此舉可大大提升澳門元作為人民幣價值體系籃中的作用,為大灣區金融融合促進發展打開了一個新的思路。
易行健同樣認為,“橫琴金融30條”最大的創新是“通過構建電子圍網系統,創新跨境金融管理,探索跨境資金自由流動途徑”。他認為,金融市場、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已是業界多年期盼,此次文件進一步將其細致化。電子圍網系統、優化改造自由貿易賬戶(FT賬戶)系統、完善賬戶的管理體系、發行人民幣計價的保險資產管理產品等跨境金融政策逐一落實,順利實現2025年及2035年的目標,將令橫琴和澳門的金融服務一體化,極大提高橫琴、澳門金融服務業的水平和資源的配置能力。
中國銀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分行對電子圍網系統的建立充滿期待。中國銀行澳門分行行長李光表示,將積極配合澳門特區政府及深合區管委會,在推動新政策制度、管理體系的細化過程中,當好參謀、抓好落實。“繼續配合好電子圍網系統建設,探索跨境資金管理創新。”
針對“前海金融30條”,易行健認為,最大亮點是探索與國際接軌的金融規則體系,打造一個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環境。
“前海金融30條”提到,到2035年,實現以負面清單為基礎的更高水平金融開放,跨境資金高效便捷流動,基本建成與國際接軌的金融領域規則體系。易行健表示,當前的金融開放是管道式開放,“以負面清單為基礎的更高水平金融開放,則能讓交易規則、監管規則實現基本對接”。
任志宏認為,“前海金融30條”開放力度空前:“提出前海合作區在跨境金融領域以及外匯管理改革和人民幣國際化領域方面先行先試,強化前海作為人民幣業務創新試驗區和國家金融業開放窗口,意味著前海在人民幣國際化總體國家戰略前提下,將有更大的作為和創新空間。”
諸多金融業態迎來新機遇
兩份文件緊扣粵港澳跨境金融合作這一鮮明特色,為合作區創設了更加開放的金融制度安排。在業界看來,兩份文件將為大灣區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再次按下“加速鍵”,大灣區諸多金融業態迎來了新機遇,將推動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建設進入新階段。
橫琴人壽董事長蘭亞東認為,“橫琴金融30條”為橫琴人壽持續推進區域保險業的融合創新發展提速創造了有利的政策環境。
“橫琴金融30條”提出“豐富合作區金融業態”,這使得合作區內各類金融業態大感振奮。易方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裁劉曉艷表示,文件的出臺,為合作區資產管理行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
微眾銀行是誕生、成長于前海的國內首家民營銀行和數字銀行。該行行長李南青正熱切期盼相關配套細則早日出臺。他認為,兩份文件的正式發布,是大灣區深化改革開放、推進金融創新的又一重大政策利好和政策保障。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是香港最大的本地注冊銀行,也是內地和大灣區最大的國際銀行。公司聯席行政總裁廖宜建透露,公司已在前海購置了自用辦公大樓作為匯豐的區域總部,將于明年投入使用。“匯豐將積極參與相關領域創新業務,用更優質、更便捷的產品和服務助力大灣區建設和粵港合作。”
隨著新舉措的落實,大灣區內的跨境金融服務需求將進一步釋放,金融機構迎來了更為廣闊的發展機遇。
招商金控業務橫跨深港兩地、業態覆蓋了銀行、證券、保險、基金、融資租賃、不良資產管理和私募股權投資等。招商金控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周星認為,“前海金融30條”的相關舉措將給成員公司在業務辦理上帶來便利,也將為風險投資機構到境外進行募資展業等帶來更大機遇。“各種業態的企業今后可在境內外為更多居民、企業提供跨境金融支持,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和科創企業,預計相關的業務量將會增加。”
對于如何用好政策大禮包,金融業界也拿出了種種計劃。
珠海華發投資控股集團副總裁楊振宇表示,將大力推動在深合區設立或引入公募基金、融資租賃、銀行理財子、消費金融等金融牌照,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保險服務中心建設,推進在澳門申請融資租賃和財富管理公司。
李光稱,將強化中行境內機構和境外機構聯動協同,全行一盤棋共同支持深合區建設,助力澳門特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為國家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貢獻力量。
(記者 黎華聯 唐柳雯 唐子湉 周美霖 蔡敏玲 張瑋 黃天儒 梁涵)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