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賀一誠日前在立法會發表2023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時表示, 2023年是深化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實現第一階段目標的關鍵一年。特區政府正扎實推進深合區建設,加強現代金融、高新技術、大健康、文旅會展商貿四大產業與深合區相關產業的合作,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自《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發布一年多來,重大項目加快落地、改革創新蹄疾步穩、各方人才紛至沓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彰顯勃勃生機。
促進四大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1年9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管理機構正式揭牌。賀一誠說,深合區揭牌至今一年多來,實現了“八個明顯增長”,主要體現在澳資澳企數量、實體經營企業、高端制造和科技研發類企業、全口徑稅收收入、澳門居民人口、澳門單牌車數量、在橫琴享受醫療服務的澳門居民以及在深合區就讀澳門學生等方面。
下一步,粵澳雙方將有序推動深合區綜合性立法工作,促進四大產業高質量發展。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王福強認為,促進四大產業換擋提速發展,將形成多點開花的產業發展格局,為澳門產業適度多元提供巨大機遇。
位于粵港澳大灣區內的橫琴,不僅是旅游勝地,還是政策高地。此前發布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明確指出,高水平建設橫琴國際休閑旅游島,支持澳門世界旅游休閑中心建設,在合作區大力發展休閑度假、會議展覽、體育賽事觀光等旅游產業和休閑養生、康復醫療等大健康產業。
為此,施政報告建議率先在深合區產業發展提出更具前瞻性的政策方向。如高新技術產業方面,“開展元宇宙產業招商工作,加快產業布局和企業集聚”“穩步推薦橫琴先進智慧計算平臺永久基地建設”;文旅會展方面,依托橫琴“加快建設澳門文旅會展產業的延伸區、拓展區”“舉辦國際高質量消費博覽會暨世界灣區論壇”。
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提供平臺
王福強表示,加快推動澳門產業適度多元發展已成為社會共識,澳門各界正大力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這也為澳門長遠發展注入新動力。
中醫藥是澳門產業發展重點。在中醫藥走向國際的過程中,澳門著眼建設世界一流中醫藥生產基地和創新高地,優化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發展路徑,以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為載體,發展中醫藥服務貿易,建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中國特色的醫藥創新研發與轉化平臺。例如,對在澳門審批和注冊、在合作區生產的中醫藥產品、食品及保健品,允許使用“澳門監造”“澳門監制”或“澳門設計”標志。
在科創產業發展方面,澳門一直以來致力推動橫琴深合區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支點。目前,澳門大學等高校的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已落地橫琴,并在特色芯片設計、人工智能、中醫藥、太空等領域為橫琴科技創新注入了顯著優勢。此外,橫琴還有著相對充足的科研空間,有著利于促進科創產業發展的一系列激勵機制,能夠為澳門的科研能力、創新成果轉化提供空間支撐、服務保障,琴澳之間可實現優勢互補。
積極推動粵澳更緊密合作
在此次賀一誠的施政報告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關鍵詞累計被提及40余次,并將“扎實推進橫琴建設,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寫入專章進行具體闡述。
一年多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持續打造與澳門趨同的創業、就業、生活環境。粵澳雙方平穩有序組建合作區管理機構。“執委會的管理隊伍是由澳門公務員與內地公務員共同組成的。我們同心同德、開拓進取、互學互鑒、交心交往,在‘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體制下努力創新探索。”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財政司司長、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委會主任李偉農說。
按照施政報告的要求,下一步,特區政府將積極推動粵澳緊密合作,分步驟、分階段有序推進合作區稅收政策、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措施、鼓勵類產業目錄等、國際互聯網跨境數據管理體系等涉及要素資源高效便捷流動等系列政策。
“特區政府將同廣東省一道,在堅持‘一國兩制’方針不變、行政區劃不變、司法體系不變的前提下,不斷健全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新體制,有效落實深合區建設總體方案,持續提升澳琴一體化發展水平。”賀一誠說。
(記者 任成琦)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