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首屆橫琴世界灣區論壇生物醫藥論壇暨2022中國大健康產業峰會在橫琴舉行,會上發布了《數字醫療健康發展趨勢觀察》報告和“健康中國 21CC癌癥關注”優秀案例評選結果。
首屆中國(澳門)國際高品質消費博覽會暨橫琴世界灣區論壇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廣東省人民政府、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指導,南光(集團)有限公司、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外貿發展局、廣東省商務廳主辦,金沙中國有限公司、南光國際會議展覽有限公司承辦,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作為論壇聯合承辦單位。
作為橫琴世界灣區論壇平行分論壇之一,首屆橫琴世界灣區論壇生物醫藥論壇暨2022中國大健康產業峰會圍繞“創新高質量發展 加速醫藥國際化”主題,邀請監管機構、行業專家等各方代表,深度聚焦中國醫療健康行業大變局、灣區生物醫藥產業集群。
圓桌論壇現場。 南方+ 關銘榮 拍攝
推動醫藥創新高質量發展勢在必行
“當下中國醫藥健康產業正處于揚帆遠航的黃金時代。”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編委會委員、21世紀經濟報道編委會委員于曉娜在致辭中提及,隨著“健康中國”戰略全面深入實施,我國逐步建立起全生命周期的科學監管體系,以臨床需求為導向,審評審批進程不斷加快,在政策鼓勵、企業發力、資本助力等多重利好下,生物醫藥成為當前醫藥健康行業發展最快的領域。
對于粵港澳大灣區而言,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產業的創新高質量發展備受關注與期待。國家衛健委規劃信息司發展規劃處處長桂熠表示,塑造“健康灣區”,加快發展健康產業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點領域。橫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的重大平臺之一,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承擔著建設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等重大任務,必將成為推動本土醫藥產品高質量發展、走向世界的展示窗口和試驗田。
澳門藥物監督管理局副局長李世恩指出,澳門的醫療資源相對豐富,進口藥物及醫療器械種類繁多。同時,澳門在創新藥物審批制度上亦具有一定優勢,符合審批條件的新藥,例如由內地藥企自主研發且獲國家藥監局批準注冊上市的新藥,經澳門藥監局審批后亦可較快于澳門登記上市。在醫療器械方面,澳門正研究制訂一套有助推動創新醫療器械在澳門使用的監管制度,計劃自2023年起分階段將不同類型的小型醫療器械納入進口管理。
廣東省藥監局行政許可處副處長梁云在演講中表示, “港澳藥械通”已經引進了20個藥品(共37批次),13個醫療器械(共15個批次),共使得1362人次受惠。目前,全過程追溯管理體系已經建立,監管部門、指定醫療機構、經營企業可實現全過程管理。
首屆橫琴世界灣區論壇生物醫藥論壇暨2022中國大健康產業峰會在橫琴舉行。 南方+ 關銘榮 拍攝
生物醫藥企業如何走穩創新路?
2021年下半年開始,資本市場風云突變,生物醫藥板塊開始震蕩下行。進入2022年,在多重不確定因素疊加影響下,生物醫藥投融資市場降溫明顯,很多小型Biotech遇到了現金流緊張的問題。
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詢有限公司合伙人、董事總經理毛化表示,從現在的企業發展情況來看,中國Biotech在發展成為Biopharma的4個階段中,主要會面臨產品同質化、價格競爭激烈和人才流失嚴重3大挑戰。具體來看,在產品布局方面,中國醫藥資本市場熱情高漲造成目前中國創新藥數量井噴,但中國基礎醫學研究能力薄弱也導致基礎研發能力依然不足;同時,在商業化收獲方面,中國患者支付能力受限和醫保談判降價壓力影響了企業持續性的盈利能力;此外,在團隊需求方面,Biotech公司渴望招募專業的高管人才,但如何快速適應企業文化、發揮人才優勢并且留住人才,則是另一個關鍵命題。
澳門大學講座教授、澳門中藥研發中心主任、原澳大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首任主任王一濤在演講中表示,國家戰略與澳門特殊優勢在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聚焦中醫藥研發制造。當下,善用粵澳橫琴特殊優勢 推進中華醫藥傳承創新已經成為一大趨勢。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經濟發展局局領導、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掛職干部謝艷康認為,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基礎平臺的培育,合作區需要將平臺補貼及獎勵細化覆蓋到各專業技術服務平臺,圍繞產業空間培育補短板、強弱項,給予專業、全面、可及的市場化支持力量。
作為我國生物醫藥產業主要聚集區,粵港澳大灣區擁有雄厚的產業基礎和過硬的創新能力,正向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高地發起“沖刺”。
此次論壇上,謝艷康、CIC灼識咨詢創始合伙人侯緒超、云舟生物董事副總經理黃銳、東方富海研究經理陳頻、恒諾康醫藥董事長張健存等嘉賓,也展開了圓桌討論,深度把脈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企業的發展新機遇。與會專家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隨著入駐企業不斷創新,粵港澳大灣區將成為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高地。
創新技術推動“健康中國”落地
國家監管層面自去年底開始接連出臺新政引導,推動企業研發回歸臨床價值,同時資本市場也開始回調,投資趨于理性。
論壇上,深圳三院院長、美國微生物學院院士盧洪洲,恒諾康醫藥董事長張健存,貝海生物董事副總經理蔣海華,圣美生物總經理石劍峰等代表,聚焦“如何加速原始創新推動醫藥高質量發展”這一話題展開深入探討。與會專家認為,中國創新藥企需要從“泛泛創新1.0”向“精選優質創新2.0”邁進,在逐步完善的中國生物醫藥研發生態里,尋求真正具有臨床價值的創新藥。
論壇上,21世紀新健康研究院發布了《數字醫療健康發展趨勢觀察》報告和“健康中國 21CC癌癥關注”優秀案例評選結果,助推中國癌癥防治關口前移,提升癌癥早篩早診率,助力實現到2030年癌癥總體生存率提高15%的目標。
(采寫 見習記者 黃天儒 記者 何麗苑 攝影 關銘榮)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