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補貼6億元!”不久前,一個重磅政策的落地,攪動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下稱“合作區”)產業發展的一池春水。
10月31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支持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下稱《措施》)印發,這是合作區在該領域出臺的首個專項扶持措施,讓業內人士滿懷期待。
“支持力度非常大,是真金白銀為合作區生物醫藥機構賦能。”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副院長王春明是生物醫學工程博士,在他看來,措施含“金”量十足,且很具備澳門、橫琴的特色優勢。
一石激起千層浪。《措施》發布后,不少澳門、橫琴的生物醫藥大健康企業摩拳擦掌。有企業開始布局中藥創新藥研發注冊,試圖打開新的大門;也有企業為自己算了一筆補貼賬,盤算未來幾年的發展規劃。
不少市場主體期待,此次政策能如一道杠桿,有力撬動行業發展的生命力,甚至在“澳門注冊+橫琴生產”等領域產生引爆效應,打開合作區新產業的全新局面。
力度??
高含金量政策解企業之急
“許多媒體在報道的時候,都把里面的扶持金額放在了標題里,包括6億元獎勵之類。其實從這個角度,我們都可以注意到它的‘含金量’了。”王春明認為,此次的政策支持力度非常大,如果能一一落實,對企業、機構都有很大助益。
事實上,從《措施》的條款看,確能體現其力度。例如,對在澳門審批和注冊、在合作區生產的中醫藥產品、食品及保健品,并獲許使用“澳門監造”“澳門監制”或者“澳門設計”標志的,每個品種相關補貼最高可達2000萬元;對中藥創新藥單個機構可獲得年度最高1.5億元的獎勵等;對具有全局帶動和重大引領作用的單個重大項目最高補貼可達6億元等。
充足的資金支撐,能緩解諸多企業的燃眉之急,為研發與生產提供后盾。
珠海市藤栢醫藥有限公司算了一筆賬。“按照政策,公司現階段預計可獲得研發費支持約2600萬元。藥品的整個研發周期,總預計可獲得約8200萬元。”該公司總經理楊新春透露,《措施》中“支持引進標桿項目”“支持生物制品和化學藥研”“支持人才引進培育”等,可以大大緩解公司研發費用壓力,幫助企業向前邁步。
此次的政策另一大亮點在于,其不止于對某一個環節幫扶,而是幾乎覆蓋產業鏈的全生命周期。
“這個政策做的還是比較專業的,產品的上下游都考慮到了。”王春明分析,新藥研發或生物醫藥產業,其本身的研究轉化路徑比較長,有的需要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在不同的環節資金的缺口非常明顯,而政策對其中一些環節的一些補貼,能夠彌補這種缺口。
廣藥集團(澳門)國際發展有限公司助理總經理黃穎也認為,政策根據各地對醫藥產業主要的支持政策,并結合橫琴、澳門研發和產品生產的實際,對標最高標準制定的政策。所以除了固定資產的投入以外,還會對生產、對批文和研發等都有一些支持。
“希望為合作區生物醫藥大健康類企業打造全生命周期的支持環境,實現從落地進駐到產業化階段全覆蓋。”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經濟發展局相關負責人透露,政策制定時著重五個突出特征,包括突出促進澳門產業多元發展的站位高度、突出支持中醫藥發展的扶持強度、突出研發創新獎補的支持力度、突出服務產業發展的配套準度,以及突出粵澳聯合的評審制度。
優勢??
“澳門注冊+橫琴生產”的引爆效應
橫琴合作區肩負著發展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新產業的使命。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是合作區錨定的四大產業方向之一。在這份新出臺的政策中,打響“澳門注冊+橫琴生產”品牌,勾勒出了更為具體的發展路線圖。
10月31日,廣藥集團(澳門)國際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廣藥澳門”)迎來一項突破,其經過工藝創新的復方板藍根顆粒正式獲批上市,也成為澳門藥監局批復的第一張口服創新型同名同方新藥批文。
“對比國內同名同方的參照品,這個產品減掉了約糖的用量,也就是輔料,在國內屬于重大工藝創新的新藥,目前在澳門已經可以上市了,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極大的突破。”黃穎透露,通常情況下,在內地作為新藥去CDE注冊,可能要五六年的時間,而這次在澳門,他們只花了短短的10個月。“不到一年就拿到了一張全新的中藥上市批文,幾乎沒有哪個地方能做到,這在國內將產生一定的引爆效應。”
事實上,廣藥澳門的這一突破,正是對《措施》打響“澳門注冊+橫琴生產”品牌的落地踐行。
新政策重點提到,鼓勵橫琴研發中成藥產品到澳門注冊;在澳門審批和注冊、在合作區生產的中醫藥產品、食品及保健品,并獲許使用“澳門監造”“澳門監制”或者“澳門設計”標志的,都可獲得高額的補貼;政策也鼓勵合作區企業辦理相關生產類許可,承接澳門注冊產品落地生產。
廣藥澳門的探索,正在為政策的落地開花撕開口子。
“我們在澳門已經落地了一個中藥廠。去年底投產的廣藥集團澳門生產基地——青洲制藥廠,目前是澳門最大且首個按照現代GMP標準設計建造的中藥制藥廠。”不過,黃穎也提到,受制于澳門本地的產業規模、場地用地、成本的影響,并不能在澳門實現大規模生產,而更多是提供一個標準化的公共服務平臺。“我們大生產的目標是在橫琴,目前正著手在合作區落地一個規模化的工廠,目前項目推進也較為順利。”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醫藥的優勢得天獨厚,近年也有一系列扶持政策相繼出臺。而“澳門注冊+橫琴生產”這一獨特品牌,則讓兩地眾多藥企有了更明確的目標。
嘉亨(珠海橫琴)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藥物研究院負責人透露,受《措施》的激勵,其公司也正布局澳門同名同方藥的注冊申報工作。“《中藥藥事活動及中成藥注冊法》的發布,為中醫藥產品在澳門注冊以及‘澳門制造’產品出海葡語系國家提供了法規支持。其中,同名同方藥以其便捷的注冊要求,有望成為內地名優中成藥入澳的快車道。”
方向??
從源頭創新到全產業鏈
“中藥創新藥單個機構最高可獲1.5億元”“符合條件的生物制品和化學藥最高可獲1.2億元研發費”“醫療器械研發單個機構最高獎1800萬元”……
從多項條款中,不難看出,新政策對于創新與研發的高度重視。“《措施》把中藥研發放在首要位置給予支持,對中藥創新藥、改良型新藥、經典名方、同名同方藥、醫療機構中藥制劑以及中藥飲片在內的各個品類均進行針對性支持,中藥研發正是我們重點發展的業務方向,政策也將大力推動公司的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科技創新。”盈科瑞(橫琴)藥物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毅生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措施》專門提到,支持澳門高校在合作區的產學研示范基地發展,每個基地年度最高補貼500萬元。對獲得澳門特區政府科技類資助的生物醫藥大健康領域項目,也有高額。
這讓王春明振奮不已。“這對于吸引澳門高校的原創、高技術性的研究及成果轉化,提供了一個動力。”王春明介紹,澳門大學在2019年在橫琴建立了大灣區首個產學研示范基地,也就是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從無到有,該院開始成立中華醫藥及轉化醫學的研究中心,目前承接的生物醫藥類政府商業項目等合同超過了50項。“這個專項補貼,對于研究院來說,無疑將提升基礎設施的水平,降低成本壓力,進一步聚集人才。”
在格外注重研發創新之外,新政策對源頭創新乃至評審制度都有兼顧,并專門提到支持建設落地合作區的生物醫藥大健康領域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省級以上創新載體,以及專業技術服務平臺等。
上述嘉亨醫藥藥物研究院負責人表示:“公共服務平臺及創新載體至少能在檢測需求、創新項目挖掘上,解決研發型企業的痛點,有利于資源優化,有利研發企業輕裝上陣。”其透露,該公司此前已落地了“國家中藥現代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藥大品種培育分中心”等省級科研平臺,目前已取得多項研發成果。
周毅生也認為:“平臺和創新載體的集聚,為生物醫藥產業鏈的聚集創造了有利條件,能夠聚集產業資本和中醫藥高新技術人才,為中醫藥科技創新和整條產業鏈做大做強提供有利支撐。”
多個受訪單位表示,對政策的落地十分期待,同時也表達了同一個共同的心聲,即希望政策可以盡快落地執行,并出臺細則,讓企業、機構更有方向、有抓手,讓政策杠桿發揮最大撬動力,也讓政策紅利真正轉化為發展成果。
(記者 梁涵 黃天儒)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