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完整版,亚洲三级欧美,国产精品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非凡十年·廣東答卷|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共繪同心圓 開啟新征程

2022年10月10日 來源:南方日報

[ ]

  金秋時節,南海潮頭又東風。

  9月23日,一場特別的交流共商之行在澳門開啟。這天,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下稱:合作區)代表團來到澳門,拜訪澳門多個機構,走訪調研企業、高校,雙方共商深度合作、共尋全新機遇。

  “新”是機遇,也是使命。去年9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管理機構正式揭牌,合作區進入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階段。自此,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體制正式開啟,一場制度創新的“國家試驗”就此啟航。

  心同意合,謀無不成。

  一年來,粵澳雙方主動靠攏,相向而行,推動管理機構組建、重大政策落地、創新資源集聚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效,合作區建設實現良好開局、穩健起步,合作區內澳門元素明顯增長,實有澳資企業超5000戶,居住澳門居民增逾11%。

  一年來,合作區以踔厲奮發姿態接續奮斗,守正創新國際化環境中黨的建設工作,讓黨旗在合作區高高飄揚、把黨徽在合作區越擦越亮。

  開局之年,起筆不凡。這一年,合作區順利開啟琴澳一體化發展、豐富“一國兩制”實踐新征程。新風口上,橫琴將繼續堅守初心,示范顯擔當,開放向未來。

  奮斗歲月:粵澳同心 分工不分家尋找“最優解”

  9月26日,省委橫琴工委、省政府橫琴辦召開第十八次聯席會議。會上,省委橫琴工委書記呂玉印表示:“要密切聯動合作區執委會推進重點任務、專項規劃、重大政策等落實到位,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

  他也曾多次強調,合作區管理是“分工不分家”,要在求同存異、優勢互補的基礎上,推動粵澳雙方在工作上、理念上找到最大公約數和最佳平衡點。

  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新體制,是前所未有的創舉,也是合作區最大的特色和亮點,是建設合作區的比較優勢和特殊條件,是新思維、新途徑和新探索。

  回望方知行漸遠,登高更覺天地闊。一年來,粵澳雙方攜手同心,全面準確把握合作區管理機制的深刻內涵,凝聚出“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強大合力。

  這一年里,合作區管委會雙主任共同主持召開4次管委會會議,分別召開7次專題會議,統籌協調、高效決策合作區發展重大事項。創新融合粵澳兩地行政管理特點,制定管委會工作規則、執委會議事規則等內部規章45部,明晰權責范圍、職責邊界和運作機制。

  “目前,在執委會有31名澳門同事,大家在一起朝夕共處、共商共建,圍繞著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這個目標,主動靠攏,相向而行,取得了很多創新性的突破。”省委橫琴工委副書記、省政府橫琴辦主任聶新平,同時擔任合作區執委會副主任,他對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體制有著深刻的體會。

  管理執行共商共建,理念思想同心同向。這一年,合作區建立了執委會、省派出機構、管委會成員單位間聯席會議制度,同時不斷推動粵澳雙方思想同向。

  “我們在執委會推行‘組織生活開放日’,邀請澳方同事列席參與,將‘政策傳達會’和‘民情座談會’有機結合;兩新組織黨委有針對性地對粵澳企業出資人、社會組織負責人進行教育引導和培養;社區工作黨委聯合澳門街坊總會,創新推廣沉浸式紅色教育活動,吸引社區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和澳門青年積極參與。”省委橫琴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以此促進粵澳雙方在思維理念、決策模式、執行方式上找到“最優解”。

  歷經一年的探索與實踐,橫琴與澳門,逐漸從“你們”變成了“我們”。新征程上,粵澳雙方將繼續凝心聚力,打造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橫琴示范。

  夯實堡壘:織密組織體系鍛造先鋒隊伍

  走進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橫琴國際商務中心樓宇以及各單位辦公點,一個個紅色領地,彰顯著合作區積極向上的奮發活力。“紅領·驛站”“琴稅丹心”等黨組織陣地,已成為合作區黨建品牌欄目。

  一年來,合作區不斷織密“組織網”,擴大黨的組織覆蓋。建立“省委橫琴工委牽頭抓總、各領域黨委分別負責、各基層黨組織具體落實”黨建工作機制。同時,建立起合作區機關黨委、執委會直屬黨委、社區工作黨委、兩新組織黨委和教育系統黨委等五大領域黨委,實施全領域、扁平化、全覆蓋管理合作區所有基層黨組織模式。

  “合作區澳資企業眾多,我們創新黨組織設置方式,建立了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園區黨委、橫琴國際商務中心樓宇黨委等,打造區域化、融合型黨建品牌。”前述省委橫琴工委負責人透露,自此前東西匯(橫琴)發展有限公司設立首個澳資企業黨支部后,又有不少澳資企業加入,成為合作區黨組織建設的一支獨特力量。

  在黨組織建設中,合作區注重劃好“責任田”,牢牢守住黨組織黨的建設主責主業;注重建設“主陣地”,夯實基層黨建和基層治理實體支撐。上述負責人介紹,合作區在社區、園區推進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并拓展中心的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引入愛國愛澳的澳門社會團體澳門街坊總會、澳門婦聯進駐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打造服務粵澳居民的堅強陣地。

  一面織密筑牢合作區黨的組織體系,一面著力鍛造忠誠干凈擔當的先鋒隊伍。

  經橫琴口岸過關往來時,一個陳列著各色吉他的展館格外引人注目。這個揭牌不久的正安吉他館,是《橫琴·正安東西部協作框架協議》的實踐成果之一。在此背景下,合作區還在貴州遵義舉辦基層黨組織書記培訓班,帶領書記學員重走長征路,弘揚長征精神,傳承紅色基因。通過實施“黨旗領航·頭雁爭先”工程,以高素質“車頭”隊伍引領高質量黨建,鍛造合作區的先鋒隊伍。

  今年9月,省委橫琴工委開展先進評比,共評選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人民檢察院黨總支等7個“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黨建示范點”,社會事務局黨支部等9個“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黨建優秀案例”、游亞林等9名“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支持黨建工作企業家”,以弘揚先進、崇尚先進、學習先進。

  此外,合作區不斷擴大儲備發展黨員,并注重引領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特別是,將疫情防控期間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干部下沉到社區村居的經驗固化為制度,讓黨員干部在大戰大考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讓黨旗在合作區高高飄揚。

  紅色引領:以高質量黨建促高質量融合

  9月9日,合作區兩新組織黨委產業鏈黨建聯盟正式成立。現場,還為科技研發和高端制造、醫療健康產業聯盟、文旅會展商貿、現代金融等首批產業鏈黨建聯盟授牌,為黨業融合發展注入紅色新動能。合作區兩新組織黨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實現黨建與產業鏈共建互促、雙向發展。”

  開發建設橫琴的初心,就是為澳門產業多元發展創造條件。一年來,合作區各級黨組織聚焦“黨業融合、相互促進”,以書記項目為牽引,推動各基層黨組織聚焦業務進行攻堅立項,以高質量黨建促進琴澳高質量融合。尤其是,執委會直屬黨委以黨建引領經濟發展,營造“抓發展就是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濃厚氛圍。

  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合作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3.93億元,同比增長2.5%。促進澳門產業適度多元發展成效初顯,四大產業齊頭并進,合作區注冊科技型企業達1萬家,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累計注冊企業228家,文旅休閑、文化會展、體育賽事等“全面開花”,現代金融蓬勃發展。

  此外,在教育系統,各學校黨組織根據本校學生年齡段、教學內容等,對持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黨史學習教育進行立項,教育引導琴澳學生厚植愛黨愛國情懷;在社區,基層黨組織圍繞打造“黨建引領—粵澳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社區治理新模式進行立項,努力實現琴澳民生融合發展,讓合作區真正成為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第一站。

  新家園,新期待。只有讓澳門居民有了幸福感、歸屬感,合作區才能成為真正的家園。

  “當初搬到這里,最擔心喝不到‘澳門味道’的咖啡,沒想到茶餐廳的經營者都是澳門老板,是家鄉的味道。”合作區管理機構揭牌前不久,由于家人看好合作區的發展前景,79歲的張達明和75歲的潘妙嫦夫婦一家三代同堂九口人,從生活了40多年的澳門,搬到了橫琴。

  如今,一年過去,這對老夫婦在這里的生活變得越來越舒適安逸,“異鄉人”的心結被慢慢解開。如今怡然自得的二老時常感嘆,“當初要搬過來的決定是對的。”

  據統計,目前在合作區居住的澳門居民明顯增長,現有3632人,同比增長11.2%;橫琴醫院為澳門居民提供診療服務超8000人次,同比增長1.5倍。

  一年來,為打造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家園,合作區也構建了“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社區服務”新模式。推進社區治理服務融合,引導琴澳居民有序參與社區民主自治工作,逐步打通澳門居民參與社區治理通道。

  如今,合作區人氣、煙火氣越來越旺,粵澳居民的“心距離”快速拉近,新家園正逐步構筑。

  火熱實踐:在國際化環境中創新黨建工作 

  自去年9月合作區掛牌運作以來,省委橫琴工委、省政府橫琴辦積極適應開發建設新模式和對外開放新要求,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守正創新國際化環境中黨的建設工作,讓黨旗在合作區高高飄揚、把黨徽在合作區越擦越亮。

  目前,合作區共有黨員1912名,基層黨組織189個,黨員隊伍整體學歷較高、年輕黨員較多,本科以上學歷黨員占77%,35歲以下黨員占49%。一年來,合作區黨建工作呈現四大創新亮點。

  聚焦“全覆蓋”,建立健全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一年來,合作區理順了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工作體系,并實施《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按照“理順一批、調整一批、撤銷一批”工作思路,對原橫琴新區170多個基層黨組織進行全面梳理,建立健全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使黨的領導、黨的工作、黨組織的作用覆蓋到合作區各領域各方面。

  賦能“領頭雁”,以高素質“車頭”隊伍引領高質量黨建。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書記,機關黨委、執委會直屬黨委、社區工作黨委、兩新組織黨委、教育黨工委、國企黨委等六個黨委下設基層黨組織書記均由部門一把手、優秀經營者、科研帶頭人、社區居委會主任擔任,強化后備力量儲備,培養好基層黨組織“領頭雁”。同時,啟動實施“黨建引領·書記賦能”工程,培養守信念、講奉獻、敢擔當的高素質基層黨組織書記隊伍。

  建設“主陣地”,鞏固基層黨建和基層治理戰斗堡壘。加強社區、園區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把黨群服務中心納入城市公益性設施建設規劃,打造多功能服務陣地。同時,為營造趨同澳門的居住環境,通過引入澳門婦女聯合會等澳門社團組織,拓展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將黨群服務中心打造成為服務粵澳居民的溫馨陣地,并支持澳門居民參選居委會非戶籍委員,打通澳門居民參與社區治理通道。

  打造“創新點”,與時俱進與民同進永葆黨的生機活力。落實創新發展理念,依托跨境黨員活動中心,推動組建合資、澳資企業黨組織,培育黨建創新示范點、黨建創新案例等黨建創新品牌,形成“點上出彩、帶動全域”的示范效應,激活黨組織在國際化環境下創新發展的生機活力。

  一線案例:“五個一”跨境稅收機制 締結灣區紅色紐帶

  6月16日,合作區舉辦新聞發布會,對外解讀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的“雙15%”稅收優惠政策,宣布該稅收政策已進入落地實施階段。

  除去早前已實施的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今年是合作區澳門居民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首個落實年度,也是合作區稅務部門加快推進葡語國家及地區稅收合作的第一年。圍繞服務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主線,橫琴稅務局國際科黨支部結合“深合財稅直通車”書記項目,打造了“五個一”跨境稅收服務機制。

  打造一支國際化復合型的黨員先鋒隊。選拔一批政治立場堅定、業務本領過硬、外語水平較高的黨員或積極分子,組建跨境稅收服務黨員先鋒隊;建立書記帶頭學政治理論,尖兵帶頭講專業知識的內部交互學習制度。

  建立一本精準畫像的動態服務臺賬。以澳門居民個稅優惠政策落實為契機,為合作區澳門居民建立1套動態更新、精準畫像的管理臺賬;針對粵港澳三方聯營等新業態,發揮先鋒隊成員跨專業優勢,對新業態進行動態跟蹤,與重點企業建立直聯通道。

  繪制一張精細全面的服務駐點地圖。依托“一區一廳一站一中心”推出跨境聯動智能辦稅模式,基于“黨員先鋒崗”特設“澳人澳企辦問協同服務專席”;推動葡語國家及地區稅收合作辦公室進駐創業谷“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助力持續完善離岸創新創業機制、政策和服務體系。

  搭建一套“數據+跨境稅收服務”體系。利用稅收大數據挖掘發票數據,客觀全面反映生產經營企業商品供給的獨特價值,結合橫琴產業實際,推進中葡貿易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供需匹配;開發“澳門居民個人所得稅優惠輔助系統”,助澳門居民實現“足不出戶”辦理退稅。

  構建一個多方協同共建的互動平臺。與合作區財政局通過“支部書記項目”搭建“深合財稅直通車”互動平臺,聯合推出企業全生命周期的“面對面”政策服務;加強與澳門財政局、澳門會計師專業委員會等的合作交流,聯合推進稅收服務葡語國家“引進來”“走出去”。

  據悉,目前累計享受個稅優惠政策的澳門居民超過500人,累計引進葡語國家及地區企業超過4800家,成功助力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跨境說公司等多家企業跨境合作,總貿易額超19億元。

  數讀

  ●2022年上半年,合作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3.93億元,同比增長2.5%;商事主體實體登記占比由近14%提升至超30%

  ●新注冊澳資企業705戶,實有澳資企業超5000戶,注冊資本總額突破1427億元

  ●形成12類規則銜接路徑,提出30項年度工作清單,計劃3年內開展超100條規則銜接具體事項

  ●居住的澳門居民同比增長11.2%,橫琴醫院為澳門居民提供診療服務超8000人次,同比增長1.5倍,就讀的澳門學生194人,同比增長66%

  ●全面取消澳門單牌非運營小客車配額總量限制,經橫琴口岸出入境達69萬輛次,同比增長23%

  (記者 梁涵)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善盟| 绥宁县| 库尔勒市| 奉贤区| 昌江| 安泽县| 松阳县| 巴中市| 板桥市| 察雅县| 绥江县| 罗源县| 赤峰市| 延津县| 宁河县| 麟游县| 阳江市| 门源| 秦皇岛市| 北流市| 资溪县| 田阳县| 渑池县| 孟州市| 视频| 申扎县| 成武县| 长海县| 海原县| 获嘉县| 旺苍县| 阜新| 三门县| 越西县| 奉节县| 黑河市| 灌南县| 锡林浩特市| 房山区| 丹凤县| 洞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