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之濱,伶仃洋畔。橫空出世,琴鳴天下。
從荒島變城區,從《總體建設方案》發布到管理機構揭牌。橫琴的每一步發展,都傾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深情關懷和殷切期望。橫琴必將肩負使命,努力成為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新示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高地。廣東廣播電視臺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掛牌一周年之際推出全媒體專欄,呈現合作區成立一周年來的變化。展望未來,合作區將繼續發揮“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優勢,加快推進橫琴高質量發展,用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
2021年9月,《橫琴方案》、《前海方案》相繼發布。一年來,廣東舉全省之力加快推進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目前,橫琴合作區建設穩步推進,推動澳門產業多元發展成效初顯;前海“政策擴區”與“物理擴區”疊加推進,發展動能強勁。兩個合作區在產業發展和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的輻射帶動明顯增強,有力助推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日前,橫琴發布“穩經濟”30條,涵蓋謀劃推動一批重點項目建設、精準施策積極培育發展新產業等五方面。一年來,在諸多“政策紅利”的帶動下,現代金融、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產業已在橫琴呈現聚集效應。
在橫琴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里,這家去年剛剛入駐的生物醫藥企業正在研發一款降糖減重的創新藥。
聯邦生物科技(珠海橫琴)有限公司研發高級經理黃亮介紹:這款藥物在完成相應的臨床試驗之后,首先會進入到(珠海)金灣的生產基地進行成果轉化,再依托中山的制劑工廠,進行一個規模化的生產并上市銷售。
研發在橫琴,成果轉化和規模生產放到周邊城市來完成,成為合作區內不少企業的發展路徑。現代交通路網加速建設,周邊城市的產業配套日漸完善,為橫琴合作區新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聯邦生物科技(珠海橫琴)有限公司總經理曹春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橫琴是珠江西岸發展的一個重要極點,借助橫琴在資本和人才聚集的優勢,聯合珠江西岸這些城市:珠海、中山、江門的企事業單位一起合作,這樣能夠幫助我們把整個產業盡快地做大起來。
數據顯示,2021年,橫琴合作區生產總值達到454.63億元,同比增長8.5%。2022年上半年,合作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3.93億元,同比增長2.5%。其中工業高速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4.8%。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陳廣漢表示:通過引進人才,打造平臺來推動創新發展,特別是發展一些戰略性新型產業,兩個合作區這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在整個大灣區形成一個研發、轉化和制造,這樣一個很好的協同體系。我們大灣區叫做極點帶動、軸帶支撐,發揮它們的帶動作用,才能夠推動平衡發展。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