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由金灣區人民政府、珠海市招商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經濟發展局聯合舉辦的珠海電子化學品產業招商大會在金灣區市民服務中心召開。大會簽約儀式上,共11個電子化學品產業重點項目簽約落戶金灣,總投資近60億元,進一步壯大珠海電子化學品產業集群。
隔岸相望、路橋相連;優勢互補,產業互動。這是一次金灣與橫琴的聯手招商,是雙區聯動、雙城連線的最新實踐。此前不久,金灣區人民政府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經濟發展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繪出雙方未來合作的全新藍圖,建立聯合招商引資合作機制。
一紙協議再度把兩片熱土緊密相連,開啟跨越廣闊磨刀門水道的區域合作大幕,有望在產業發展方向高度契合、資源條件互補優勢明顯的基礎上,進一步激發潛能共同探索產業協同新模式。
從合作內容上看,無論是信息互通、產業合作共贏還是探索新機制,雙方均展露出滿滿誠意——建立不定期互訪交流機制、在產業鏈整合互補和產需對接上加大合作力度、積極探索“橫琴政策+珠海空間”發展新機制、把金灣區發展成為合作區的產業聯動區……
一系列的探索,既體現了雙方強烈的合作意愿,也將承載未來區域合作的新希望,正加速繪就“總部研發在橫琴,生產制造在金灣”的全新圖景。
區域競合
路橋相連共筑產業“大廈”
在地圖上看,金灣與橫琴,是珠江口西岸向南突出的兩個陸地板塊,一條磨刀門水道將其分割開來,兩地相連的直線距離不過10公里。
行走在有金灣“情侶路”之稱的海濱景觀帶上向東眺望,橫琴國際金融中心等高聳入云的城市地標群清晰可見。地理上的相近,是雙方合作最便利的基礎條件之一。
特別是隨著近年來的交通基建大提升,一條條跨海大橋正將隔岸相望的兩地變為路橋相連。2020年,洪鶴大橋正式通車。從金灣航空新城駕車東去,穿越芒洲濕地公園抵達橫琴僅需十多分鐘。
眼下,又一條連接橫琴與金灣的跨海通道即將開通。依托公鐵兩用的金海大橋,橫琴與金灣間的車程將縮短至10分鐘以內。珠機城軌二期投入使用后,更將形成軌道相連的交通格局,實現與機場空港門戶的便捷往來。
作為硬件設施的交通路網,正為雙方的合作打下牢固地基。地基之上,如何攜手構筑產業大廈,成為當下雙方合作最迫切的期望。
值得留意的是,協議用“產業發展方向高度契合”描繪了當下雙方的合作基礎。在明確提到的三項合作內容中,產業是高頻關鍵詞。
以“工業立區、智造強區”為特色的金灣,有著厚實的制造業底子。近年來,金灣聚焦打造“5+2+N”現代產業體系,實體經濟發展保持穩健向上的勢頭。堅持“產業第一、項目為王”的理念,金灣圍繞土地整備、產業新空間建設方面下足功夫,并進一步梳理優化項目建設流程,推動實現“拿地即開工”,陸續迎來高景太陽能、埃克森、華燦光電等重點項目的落地。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則在專注于科技研發和高端制造、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文旅會展商貿以及現代金融產業“四大產業”的同時,不斷探索制度創新,企業及個人所得稅“雙15%”優惠政策、金融“三十條”、海關“二十條”等政策相繼出臺,依托制度優勢為特色產業增量提質。
當制度創新高地遇上工業制造大區,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在雙方的持續合作中,基于現實需求的深層次探索將持續開展,為“橫琴政策+珠海空間”打開更多想象空間。
優勢互補
探索“橫琴政策+珠海空間”
有了良好的合作基礎條件,還需要明確合作方向,從而實現優勢互補的最大化收益。從戰略合作協議的內容來看,重點無疑落在了產業上。
在信息互通方面,金灣與橫琴將圍繞打造產業生態、深化雙方招商互動、產業協同的合作目標,加強溝通聯絡,安排專人對接,建立不定期互訪交流機制,通過專題論壇學習、小分隊精準對接等多種方式,形成良好互動。
為實現產業合作共贏,將在產業鏈整合互補和產需對接上加大合作力度,開展招商聯動,緊密協同,優勢互補,合力招引符合區域產業發展的創新能力強、投資實力強、帶動潛力強、高成長性優質項目,推動產業集聚。
此外,在探索新機制上,雙方還將積極探索“橫琴政策+珠海空間”發展新機制,充分用好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釋放的制度紅利、區位紅利,進一步深化珠澳規劃協同、發展聯動、文化交融。
這都表明了雙方在產業協同上,實現互通有無、資源共享,攜手開啟機遇之門的誠意和決心。其中,金灣區的角色定位進一步被明確,通過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產業發展提供支撐和拓展,要發展成為合作區的產業聯動區。
值得留意的是,產業合作的重點領域也有了具體方向——聚焦新能源、生物醫藥、集成電路、互聯網科技、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這都被視為雙方交集最廣、連接最緊密的產業,各自有著不俗實力。如何實現“1+1>2”?“橫琴創新、金灣生產”將成為探索路徑。
當下,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珠海澳科大科技研究院、橫琴先進智能超算中心等一批科創平臺已落地橫琴,高人才聚集度的知識密集型產業模式加速形成,“腦力”品牌效應初步顯現。與此同時,堅持制造業當家、實體經濟為本,有著深厚產業發展底蘊與體量優勢的金灣區,則手握強大的生產執行力,有利于為創新落地提供最便捷的兌現條件。
可以集成電路產業作為觀察雙方產業互補潛力的具體案例。據悉,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實際運營的集成電路企業已超40家,初步形成涵蓋知識產權(IP)、第三代半導體等領域的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生態。而在金灣,集成電路產業的優勢則體現在制造上。尤其是近年來景旺電子、興森科技等一批集成電子生產制造商的入駐,補齊產業鏈各環節,也吸引著上游設計企業的目光。
“資源條件互補優勢明顯”,基于這一共識,未來,金灣與橫琴間的產業協同將不斷兼容與優化,在磨合中實現更好地銜接。
融入灣區
開展高水平開放“金琴”實踐
跨越磨刀門的握手,正引發無限遐想。服務橫琴、連接灣區,對處于對接港澳“向西第一站”,占據大灣區承東啟西樞紐位置的金灣而言,可在何種程度實現自身價值,又面臨著怎樣的使命任務?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具有粵港澳合作的先天優勢。開放的市場準入制度、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有助于構建與澳門一體化高水平開放的新體系,吸引大量境內外優質企業和高層次人才匯聚橫琴。通過在招商聯動、產業合作等方面與金灣緊密對接,以項目推薦、聯合洽談等方式共同推進區域產業發展,雙方的產業聯動基礎業已形成。
如今,高景太陽能總部、聯邦制藥生物醫藥研發總部、麗珠集團中醫藥研發中心等已落地合作區,相關的生產制造業務落地在金灣區,充分發揮合作區政策優勢和金灣區載體優勢。這都是雙方產業協同的具體表現模式。
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金灣與橫琴的戰略合作也將作為區域合作聯動發展的樣板,在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融合發展進程中發揮“先行先試”的作用,并有望促進內地與香港、澳門之間進一步融合發展。
作為珠海首個同橫琴達成戰略合作的行政區,金灣區正以更積極主動的姿態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跳出“一城一地”的局限,透過更廣闊的國際化視野,去觀察區域合作的機遇與挑戰,把握大灣區融合發展脈搏。
涵蓋政策銜接、民生融合等領域,更深層次、全方位的戰略協同正持續跨越磨刀門水道而來,連接珠海西部城市中心,深入到產業腹地中。
作為全國少有的同時擁有空港、海港和綜合保稅區的區(縣),金灣的機場和深水港口的資源有望進一步加強橫琴國際化平臺的實力。距高欄港僅2公里外,珠海高欄港綜合保稅區已于今年6月正式封關運作,隨著越來越多“橫琴項目”的入駐,一條貨暢其流、人暢其行的產業大通道正在鋪就,加速融入大灣區城市圈和全球經貿合作。
制度創新、商務往來、就業創業、教育養老,推動各項要素實現高水平開放,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與金灣區有著共同的愿景。以建立戰略合作為契機,在實踐中不斷加深合作層次、拓寬合作范圍、創新合作模式,促進各類產業要素和創新人才不斷在橫琴和金灣集聚,最終實現產業聯動協調發展。
雙向奔赴的金灣與橫琴,正攜手融入灣區、奔向世界,闖出“金琴”合作的美好明天。
(記者 董謙君)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