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深入推進,灣區金融改革創新的廣度和深度正在被不斷刷新。
今年2月23日,為貫徹落實《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要求,人民銀行會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的意見》(下稱“橫琴金融30條”)和《關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意見》(下稱“前海金融30條”),各提出三十條金融改革創新舉措,強化金融支持橫琴和前海發展的力度。
顯而易見的是,隨著上述兩份文件的出爐,橫琴和前海的金融業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也將有力推動整個大灣區金融融合走向縱深。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財政金融研究所所長劉佳寧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采訪時就表示,兩份文件的出臺,不僅為加快實現琴澳、深港金融服務一體化發展及高水平開放的金融制度安排提供政策指引和支持,還將為統籌推進粵港澳三地金融深度合作、實現大灣區金融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橫琴前海金融業喜提“大禮包”
珠海橫琴、深圳前海是推動粵港澳合作發展的重大平臺,做好金融支持工作,有利于充分發揮其在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合作中的試驗示范作用。
2月24日,人民銀行副行長、外匯局局長潘功勝在金融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前海合作區政策文件發布會上介紹稱,兩份文件按照“遠近結合、民生優先、循序漸進、防控風險”的工作思路,圍繞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求,聚焦金融改革的重點領域,在兩地分別部署了六大方面30項金融改革創新工作。“兩份文件既關注民生金融便利、市場互聯互通等粵澳深港合作的共同重點,又結合兩地情況,提出了粵澳合作、深港合作的特色項目。”
在共性政策方面,一是優先開展服務民生領域的金融創新。通過便利港澳居民信用融資、便利港澳居民就業、便利使用移動支付等舉措,提供更優質更多樣更便捷的民生金融服務。二是深化金融市場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通過加強與港澳市場互聯、完善賬戶管理、完善跨境保險業務等舉措,不斷提升大灣區資金融通便利度。三是促進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通過提升跨境貿易結算便利化水平、優化完善跨境投融資政策等舉措,在外匯管理改革和人民幣國際化領域先行先試。四是加強金融監管。通過建立金融監管合作機制、探索跨境金融監管創新等舉措,完善與開放水平相匹配的金融風險防控機制。
在特色項目方面,結合粵澳合作、深港合作的各自戰略定位和獨特需求,推動特色金融產業發展,豐富拓展合作內涵。在橫琴,按照“立足服務澳門、琴澳一體化”定位要求,構建資金“電子圍網”系統,探索跨境資金自由流動途徑;根據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需要,創新發展資產管理、債券市場、融資租賃、綠色金融等現代金融產業。在前海,堅持“依托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拓展香港金融業發展空間,發展綠色金融、供應鏈金融、航運金融、科創金融等金融產業,全面提升國家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范窗口和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試驗區功能。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一系列的金融改革創新舉措加持下,兩個合作區的金融業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在中國銀行澳門分行行長李光看來,“橫琴金融30條”在民生金融服務、金融業對外開放、人民幣跨境使用、現代金融業發展、金融設施互聯互通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和安排,為澳琴金融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平臺。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聯席行政總裁廖宜建同樣表示,“前海金融30條”的金融開放和深化深港金融創新政策,特別強調金融服務民生、服務實體經濟,推出了便利香港居民信用融資、擴大香港居民代理見證開立內地銀行賬戶等政策。“這一系列開放和創新政策,對于市場信心是一個極大鼓舞,同時為深港居民、企業、金融機構帶來巨大機遇。”
灣區金融市場聯通再“加速鍵”
促進大灣區金融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進一步發揮大灣區金融“窗口”和“試驗田”作用、推動對內對外金融雙向開放的必然選擇,也是建設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的基本要求。
事實上,在大灣區落地建設近四年來,灣區金融融合發展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效,而“橫琴金融30條”和“前海金融30條”則針對琴澳、深港金融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聯通推出了一系列突破性的創新開放措施。
比如,“橫琴金融30條”明確,要對標國際標準制定賬戶規則,優化改造自由貿易賬戶(FT賬戶)系統,通過金融賬戶隔離,在合作區建立資金電子圍網。制定電子圍網跨境資金流動政策,優化跨境資金清算渠道,探索跨境資金自由流動途徑。
再比如,“前海金融30條”要求,率先探索深港私募通機制。允許開展跨境雙向股權投資便利化試點,率先在前海QFLP與香港LPF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方面形成突破,簡化申辦流程,拓展投資范圍,探索降低香港投資者準入要求,實行投資額度靈活便利管理,全方位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度。
匯豐銀行方面直言,兩個合作一系列金融創新開放措施標志著大灣區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再次按下了加速鍵。“作為一家以服務大灣區為重要業務戰略的國際銀行,新的開放舉措讓我們尤其感到振奮。”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當前灣區金融市場的開放仍然是漸進式、管道式的,尚未達到一個全面開放或制度開放的狀態,大灣區金融融合發展的進程仍有待加快。
對此,中國市場學會理事、經濟學教授張銳建議,有必要將粵港澳三地的法律、經濟、會計等方面政策優勢資源對標起來,并賦予金融企業更充分的業務創新空間,在此基礎上引導支持成立粵港澳金融聯盟,同時建立由中央、粵、港、澳四部門組成的協調組織機構,協同推進三地金融的融合進程。
(記者 家俊輝)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