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橫琴方案”)與《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下稱“前海方案”)正式發布。
在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教授陳廣漢看來,兩個方案的提出,將賦予橫琴與前海更開放的空間與更高的使命。橫琴與前海分別作為廣東重要增長極的組成部分,聚焦港澳所需、橫琴前海所能,在產業發展和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發揮以點帶面的輻射帶動作用,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澳門更深層次參與橫琴開發建設
記者: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提出,相比過去的平臺有怎樣的突破?
陳廣漢:“橫琴方案”最大的突破在于管理體制的創新,健全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體制。我們留意到,合作區管理委員會的主任由廣東省省長和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共同擔任,澳門特別行政區委派一名常務副主任;執行委員會的主要負責人由澳門特別行政區委派。可見,澳門將更深層次地參與到橫琴的開發和建設中,收益共享機制也將讓兩地共同分享合作區的發展成果。
在體制機制的創新方面,橫琴的分線管理模式將取得新突破。對貨物實行“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分線管理將向前一大步,橫琴有望成為一個貨物自由港。此外,稅收政策方面,對合作區符合條件的產業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對在合作區工作的境內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其個人所得稅負超過15%的部分予以免征。
記者:橫琴合作區實行分線管理,對貨物實行“一線”放開,“二線”管住,人員進出高度便利,將對合作區發展帶來怎樣的促進?
陳廣漢:一方面,未來通過消費品的免稅政策,可能對旅游業帶來提振。例如,內地、境外游客可以赴橫琴旅游,同時在島內進行免稅購物。
另一方面,這也有助于實體經濟的發展。“一線”放開對許多進口原材料、儀器免征關稅,有助于吸引更多創新型企業落戶橫琴合作區。此外,“二線”管住意味著,在橫琴合作區內企業生產的貨物,如果不含進口料件或含進口料件在合作區內加工增值在30%以上,經“二線”進入內地免征進口關稅。這與CEPA給予香港和澳門本土生產制造品的“原產地”標準相似,可以免稅進入內地市場,有利于在橫琴合作區內發展制造業、高新科技產業。
發揮前海擴區與政策疊加效應
記者:前海一直走在改革創新的前沿,是與港澳規則銜接、對外開放的試驗田。前海合作區擴區至此前的8倍,有望帶來怎樣的規模效應的提升?
陳廣漢: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有兩個主要的定位: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臺和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過去,前海的區域面積僅有不到15平方公里,通過擴區覆蓋至蛇口自貿片區、會展新城和海洋新城片區等重要區域,著力釋放強大的規模效應。這不僅僅是土地空間的拓展、規模體量大的簡單擴張,更是改革、發展、產業優勢的疊加。
記者:面對區域政策疊加,如何最大化政策優勢,助力深港發展?
陳廣漢:擴區后,前海與蛇口自貿片區等區域政策疊加,這需要進一步梳理共同點、研究互補性,把制度的綜合效應最大化利用。聚焦港澳所需、前海所能,梳理前海適用的政策,深化金融、法律等規則與港澳銜接,助推整體區域的體制機制創新,充分發揮政策疊加效應。
記者:在產業創新方面,橫琴和前海分別提出了若干重點發展的產業,應該如何協調錯位發展,形成獨特優勢?
陳廣漢:橫琴與前海提出的重點產業多為港澳優勢產業,它們之間既有縱向的聯系,可形成創新鏈條,也具有一定互補性。
創新鏈中,既包含基礎的研究、應用研究,也覆蓋成果轉換、產品開發和運用,橫琴和前海可以與澳門和香港以及大灣區其他城市實現分工。例如,澳門和橫琴可以吸引高端創新要素和高科技企業進行科技研發,輻射帶動珠西高端制造業發展。深港合作前景更為廣闊,前海是深港科技合作的重要平臺。在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和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中,深港合作能夠發揮科技創新的領頭羊作用。在橫向對比上,橫琴與前海的產業具有互補性,例如橫琴大力發展中醫藥產業、文旅產業,扮演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經貿和金融交流的橋梁和紐帶,具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橫琴還是前海,都是一個開放的區域,不是對當地產業的“保護區”。它們通過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將吸引全球的科技企業和創業者。我相信,這將有利于發揮“鯰魚效應”,為發展港澳優勢產業提供了更高水平的平臺、更具競爭力的發展機會。
雙合作區將產生輻射帶動作用
記者:廣東如何用好兩個合作區,在產業布局、創新要素聚集、創新成果轉換等方面,有哪些可為之處?
陳廣漢:兩個合作區對于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創新高地、建設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有重大意義。在橫琴和前海發展人工智能、健康醫療、金融科技、物聯網、能源新材料和海洋經濟等產業以及高端服務業,將對廣東其他區域的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產生輻射帶動作用。
廣東提出以點帶面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部署“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早期,廣東的開放得益于深圳和珠海這兩個經濟特區,兩個合作區又是特區中的特區,必將為廣東帶來輻射帶動作用。深圳的發展帶動了東莞、惠州,接下來,希望橫琴能發揮輻射作用,帶動珠江西岸的城市群發展,包括中山、江門、陽江等。
記者:廣東將以橫琴和前海雙合作區建設為契機,加快推動與港澳跨境政務服務便利化。在法律法規、交通、通信、信息等領域,有哪些值得推廣的嘗試?
陳廣漢:在體制機制創新方面,廣東既要給予充分的政策扶持,也要充分發揮合作區的帶動作用。梳理前海、橫琴合作區的先進經驗,探索是否能在珠三角和其他城市復制推廣。
其次,在基礎設施連通方面,琴澳、珠澳的互連互通還有更大的空間。目前,橫琴到廣州、深圳沒有高鐵,澳門也期待未來與內地輕軌網絡聯通。接下來可完善方向包括:橫琴與澳門之間可以修建更多通道,其中我認為隧道是重點;此外,橫琴與內地其他地區連通的基礎設施建設也亟待快速發展,建立高效互連的交通網絡。
(記者 唐子湉)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