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江門高沙—深圳鹽田組合港”首航啟動儀式暨業務推介會在江門市蓬江區舉行。在嘹亮的汽笛聲中,仕泰329號駁船緩緩離泊江門高沙碼頭,駛向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標志著“大灣區組合港”模式下的“江門高沙—深圳鹽田港”新航線正式開通。這是繼惠州、東莞、中山中外運碼頭、中山港國際貨柜碼頭、珠海高欄港之后,鹽田港區開通的第六個大灣區組合港。
江門是粵港澳大灣區承東啟西的重要節點城市,擁有家用電器、通用機械設備、液晶顯示板、造紙、家具及塑料制品等優勢產業,業態豐富,出口需求較大。江門港水路連通珠江三角洲河網,公路與珠三角環線高速公路相連接,水陸交通便利,輻射珠三角和西江流域廣大地區,腹地縱深廣闊,是西江流域出海大港。深圳港鹽田港區具有突出的深水良港天然優勢,擁有粵港澳大灣區內唯一近18米深、475米寬,可實現20萬噸級船舶全天候、雙向通航的天然航道,以“零時差”“零潮差”滿足超大型船舶的高效進出,成為眾多國際班輪公司歐美航線的最后掛靠港、亞洲區內航線的掛靠港以及華南跨境電商首選港。
記者了解到,在“大灣區組合港”優勢模式下,江門及周邊外貿企業可充分利用“兩港合一”的組合模式,通過關區貨物數據共享,實現貨物通關本地化,貨物在高沙當地報關,等同于在鹽田報關,全程只需一次報關、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就可接駁鹽田港區豐富的國際航線,實現貨物通達全球。
據介紹,新模式下,通關時間由原來的4個小時縮短至30分鐘,通關效率提升了87%,大幅節省企業的時間成本、人力成本和物流成本,提高了貿易便利化水平,真正意義上實現了粵港澳大灣區港口之間的互聯互通,構建起極具競爭力的現代化港口協同發展新模式,助力江門制造更高效、更低成本地走出國門、邁向世界,進一步促進深江兩地互利共贏、融合發展,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堅實支撐。
(記者 易東 通訊員 邵陽)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