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記者從中鐵大橋局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部獲悉,隨著最后一個中引橋橋墩澆筑完成,歷時349天的艱苦建設,該項目19個整幅式TY墩全部完工,為海域段架梁工作的全面開啟拉開序幕。
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共23個整幅式TY型復合墩,涵蓋黃茅海大橋和高欄港大橋輔助墩、過渡墩以及中引橋、東引橋墩。此次建成的19個TY墩由中鐵大橋局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部承建,墩身最大高度達62米,蓋梁長度均為37.4米。
基于TY型橋墩這一特殊的結構形式,施工建造時面臨多個技術難題。例如,變截面圓弧形斜肢的復雜造型,加大了鋼筋加工成型及現場綁扎難度,斜腿傾角達45°,工人在鋼筋綁扎過程中行走困難,施工功效低;高空大懸臂蓋梁托架受力復雜,結構安全風險高,且安全防護設置難度大等。
為統籌施工安全與質量,確保結構物成品內實外美,項目部通過前期謀劃,對高空大懸臂蓋梁托架方案進行各方內審并召開專家評審會充分論證。在施工過程中,采取對安全防護結構與托架主體結構同步設計、同步制造、同步安裝驗收的“三同步”措施,嚴格按照規范要求進行堆載預壓并對關鍵受力部位進行應力監測,加強過程檢查與驗收,確保結構安全。
“我們不斷優化工藝工序,通過嚴格的防流掛措施,在蓋梁模板底部墩身范圍包裹土工布,防止蓋梁澆筑及養護過程中發生漏漿或流掛現象,污染已澆筑墩身結構。并組織詳細的技術交底,讓現場高效地動起來,極大地提高了TY墩施工的速度。”黃茅海跨海通道T4合同段負責人劉宏達表示,TY墩建設計劃原定為每個100天,而現在通過工序優化、熟練度提高,能夠將時間壓縮到60天,總工期較施組計劃提前完成了17天,為跨海通道基礎建設積累寶貴經驗。
目前,黃茅海跨海通道關鍵控制性工程黃茅海大橋與高欄港大橋2座主橋的5座主塔已順利封頂,即將開始鋼箱梁吊裝,預計明年4月鋼箱梁合龍。此外,象山隧道已累計掘進3042.6米,占總長度的94.2%左右,預計今年8月前完成貫通,整體項目預計2024年年底建成通車。
(記者 吳冠霖 通訊員 張璞)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