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上午,從深圳機場衛星廳出發的深航ZH9103、南航CZ3553兩個首航航班由深圳機場兩條跑道同時起飛,標志著深圳機場衛星廳正式投入運營。該項目是今年9月深圳前海合作區擴區后,“大前海”首個建成投用的百億級交通基礎設施項目。
深圳機場衛星廳位于T3航站樓的北側,通過捷運系統連接目前的T3航站樓和規劃中的T2航站樓。衛星廳總建筑面積約為24萬平米,平面呈“X”構型,共設地上四層、地下一層,同時新增配套站坪面積約100萬平米,機場地空資源將得到進一步釋放。
“根據規劃,深圳機場衛星廳設計年旅客吞吐量2200萬人次,啟用后將新增42個標準廊橋機位,其中11個為組合機位可實現機位的靈活轉換,最多可保障53架飛機停靠廊橋,過站航班靠橋率有望提升至90%以上。”深圳機場集團副總經理楊海斌說。
據了解,出港旅客要在T3航站樓辦理完值機、托運、安檢等手續后,搭乘捷運系統3分鐘可達衛星廳候機、登機,到最遠登機口的距離也僅為300多米。抵深旅客,則需要從衛星廳前往T3航站樓后,再提取行李。“從T3航站樓搭乘捷運到衛星廳非常便利,指引也很清晰,衛星廳整體設計科技元素很足,設施也很人性化。”搭乘南航首發班機前往上海出差的洪小姐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機場衛星廳啟用后,現階段將采用與T3航站樓一體化的運營模式,本身并不單獨運行,只承擔T3航站樓附屬的旅客候機、登機、抵達和中轉功能。如果旅客航班的登機口顯示在501—583區間,則需要前往衛星廳候機、登機。
(記者 張秀娟)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