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廣州白云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簡稱“白云機場三期擴建工程”)開工。白云機場三期擴建工程的開工,按下廣東機場集團爭創世界一流機場集團的“快進鍵”,成為加快推進廣東省“5+4”骨干機場布局和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建設,推動廣東民航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為什么要擴建?
三期擴建是必要且迫切的
白云機場是大型國際航空樞紐機場、珠三角機場群的核心機場,是我國航空運輸網絡的重要樞紐節點。白云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是落實大灣區發展,加快推進白云機場國際航空樞紐建設,促進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建設,助推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發展的一項重點工程。
珠三角地區民航市場發展非常迅猛。據統計,2005年至2019年,珠三角地區(不包括港澳)航空旅客吞吐量由2005年的4050萬人次增長至2019年的1.42億人次,年均增幅超過9%。如果加上香港和澳門的話,2008年到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運輸機場的年旅客吞吐量從1.1億人次增加至2.23億人次,翻了一番。今年以來,盡管受到疫情的沖擊,但大灣區依然被認為是民航業最具發展潛力的地區之一。
然而,現有的機場設施已無法滿足民航客貨運輸快速發展的勢頭。這在白云機場表現得十分突出。同樣在2008年至2019年,大灣區內未新增大型運輸機場,九成左右的運量集中在現有廣州、香港、深圳三個千萬級機場,主要機場的基礎設施均不同程度面臨飽和或超負荷運行問題,對民航可持續發展的約束更加明顯。以白云機場為例,2019年白云機場航線網絡已覆蓋全球230多個通航點(其中國際和地區通航點超過90個),實現年旅客吞吐量7338萬人次,位居全國第三,約占粵港澳大灣區民航旅客吞吐總量的三分之一。白云機場現有3條跑道和2座航站樓,機場基礎設施設計容量為年旅客吞吐量8000萬人次,目前已接近飽和。
在今年3月召開的白云機場三期擴建工程預可行性研究報告評估會上,有關業內人士圍繞白云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必要性、建設內容和投資規模、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等方面,進行了充分討論、認真評估,并認為,為服務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和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滿足大灣區快速增長的航空運輸需求,推進區域經濟發展,白云機場三期擴建是必要的、迫切的,有利于緩解大灣區民航發展需求與機場設施之間的矛盾。
T3長什么樣?
T3航站樓設計凸顯“智慧”
為提升機場保障能力,滿足持續增長的航空運輸需求,踐行“平安、綠色、智慧、人文”的“四型機場”建設理念,按照廣東省和廣州市的部署,廣東機場集團提高站位和認識,進一步增強責任感緊迫感,緊緊抓住當前推進白云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建設的重大機遇,全力以赴爭創世界一流機場集團,推進廣東民航高質量發展。
根據可研報告的批復,白云機場三期擴建工程主要包括:機場工程、空管工程、供油工程,以西二、東三跑道和T3航站樓、交通中心,T2航站樓東四、西四指廊為機場主體工程。三期擴建的機場工程飛行區等級指標為4E,在現西一跑道西側915米處建設長3400米、寬45米的西二跑道,在現東二跑道東側1530米處建設長3600米、寬45米的東三跑道。新建42.2萬平方米的T3航站樓,14.4萬平方米的T2航站樓東四和西四指廊,新建24.2萬平方米的綜合交通中心和停車樓。此外,三期擴建還新建超過190個機位的機坪,以及貨運、生產生活輔助用房及公用配套設施等。
三期擴建工程最引人注目的是T3航站樓。據T3航站樓設計方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介紹,T3航站樓的設計目標就是打造一個以人為本、智慧運行、面向未來的航站樓。設計方希望在“新基建”框架下,充分運用5G、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打造智慧服務、智慧運行、智慧管理的航站樓,面對旅客提升出行效率、優化出行體驗,滿足未來民航運輸“全自動、無人化”發展需求。
廣東機場集團工程建設指揮部表示,T3航站樓在設計上的一個思路是突出機位多、效率高的功能特點。為此,在航站樓造型上收窄東西兩翼,使得T3航站樓更像是一座地面上的“木棉花”。此外,T3航站樓的東西指廊被設計為前列式,空側具備兩條平行滑行道和一條站坪滑行通道,中部大港灣設置直角布局的四條站坪滑行通道,以實現更多機位同時獨立運行,達到空側運行效率最高的目的。“木棉花”的設計也有利于縮短旅客從T3航站樓中央區域至四個指廊登機口及中轉流程的平均步行距離,既滿足旅客快捷乘機的需求,也提升了旅客候機乘機的舒適度。
如何聯運?
建多種交通方式聯運的綜合體
白云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同步引入穗莞深城際、廣河高鐵、廣中珠澳高鐵和地鐵22號線北延段(芳村至白云機場城際鐵路)等軌道交通以及第二機場高速公路接入機場。T3航站樓將是白云機場集航空、公路、鐵路(城軌)為一體的多方式聯運的交通綜合體。
據廣東機場集團工程建設指揮部介紹,三期擴建完成后,白云機場空側通過地下服務車道聯系第一和第二航站區,陸側通過地鐵、城軌將T1、T2、T3航站樓連接起來,實現兩個航站區功能整合,互聯互通,資源共享。機場周邊通過穗莞深城際和地鐵22號線北延段(芳村至白云機場城際鐵路)把航站樓緊密聯系起來。屆時,白云機場T1和T2航站樓將連成一個整體,白云機場將成為我國民航單體航站樓建筑面積最大的機場。
其中,T3航站樓引入穗莞深城際、廣河高鐵、廣中珠澳高鐵和地鐵22號線北延段(芳村至白云機場城際鐵路),結合T1、T2航站樓現有地鐵3號線北延線,將實現從白云機場20分鐘內可達廣州火車站或廣州白云站(棠溪站)以及琶洲地區,30分鐘內通過高快速路可達老城區和天河中心區,快速接駁大灣區及省內城市。
與T3航站樓一體化設計的,是在軌道交通上方設置值機換乘大廳及綜合交通中心。創造性地把綜合交通中心出港、到港流程分層分流,旅客導向清晰,軌道交通出港旅客輕松體驗同層值機及行李交運,愉悅出行。也可同層換乘其他軌道交通,快捷高效。航站樓到港旅客在首層平層銜接交通中心,與各類公共交通無縫銜接,非常便捷。
伴隨三期擴建的建成并投入使用,白云機場最終將實現5條跑道,2個航站區的規劃格局,匯聚航空、高速公路、高鐵、城軌等多種交通工具,天空、地面聯結成一個現代化的綜合交通體系。
擴建將帶來什么?
助推大灣區機場群建設
根據新修編的總體規劃,白云機場按照2030年飛機起降77.5萬架次、旅客吞吐量1.2億人次、貨郵吞吐量380萬噸,2045年飛機起降87萬架次、旅客吞吐量1.4億人次、貨郵吞吐量600萬噸進行規劃。
三期擴建工程建成后,有利于提升白云機場綜合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完善綜合交通集疏運系統,滿足持續增長的航空運輸需求。白云機場將加快推進廣州航空樞紐建設步伐,全力拓展國際網絡,加強“一帶一路”空中通道建設;全面加強戰略協同,天地融合強化樞紐建設;大力提升中轉競爭力,用好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紅利,促進國際樞紐功能進一步提升。隨著空域改革加快推進,白云機場的國際樞紐競爭力將進一步提升,成為全球重要的航空綜合樞紐之一,為旅客出行和貨郵運輸提供更安全舒適、便捷高效的服務。
廣東機場集團將以白云機場三期擴建為契機,著力提升機場運營管理水平,推動形成更高品質的航空樞紐,使白云機場在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建設中發揮更積極作用。同時以樞紐機場協同中小機場發展,打造出一流的航空樞紐和機場群,以最大力度和成效推進“5+4”骨干機場布局,形成珠三角世界級機場群和粵港澳大灣區機場協作的核心體系。
白云機場三期擴建期間,正值“十四五”規劃謀篇布局和推進實施之際,也是我國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歷史機遇期。廣東機場集團緊抓時代機遇,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積極推動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推動白云機場三期擴建、揭陽潮汕機場航站區擴建、湛江機場遷建、韶關機場建設、惠州機場擴建等工程,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推動廣州國際航空樞紐建設為核心任務,全力推進廣東省“5+4”骨干機場布局,為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建設和廣東民航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鏈接
聚焦“六穩”“六保”,連續兩個月客流量居全國首位
白云機場打造
城市經濟穩增長空港引擎
今年7月以來,廣州白云國際機場各項業務指標繼續保持良好增長態勢,8月單月旅客吞吐量461萬人次,自7月之后再次排名全國第一,國內客流已基本恢復至正常水平。面對疫情影響,白云機場聚焦“六穩”“六保”,主動求變、開拓市場,深入推進智慧機場建設,謀劃開展科技防控、無接觸服務、經廣飛品牌營銷等一系列創新項目,實現業務復蘇和培育新發展動能兩促進,著力打造城市經濟穩增長的空港新引擎。
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建設主力軍
廣州白云國際機場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機場之一,是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建設的主力軍,也是全球航線網絡中的主要航空樞紐節點之一。截至2019年底,白云機場通航點已經增加到230多個,國際和地區通航點超過90個,航線網絡覆蓋全球。加上144小時過境免簽、南航通程聯運行李直掛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相繼推出,白云機場客運業務不斷增長、結構進一步優化。2019年旅客吞吐量已經突破7300萬人次,客流量排名躍升至全球第11位;2019年國際及地區旅客達到1871.3萬人次,同比增長8%;國際及地區旅客已經占白云機場總客流量的四分之一。
疫情之下生產恢復速度明顯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球民航業受到巨大沖擊,但經過全國上下共同努力,民航運輸生產觸底反彈、快速復蘇。其中,廣州白云機場的恢復速度明顯,國內業務量恢復至去年同期90%以上。自7月份起,白云機場連續兩個月旅客吞吐量超400萬人次居全國首位;8月最高峰日運輸旅客突破17.6萬人次,創下疫情防控以來最高紀錄。進入9月,雖然受到臺風、雷雨天氣的影響,但白云機場航班和客流持續保持穩定,截至目前,平均每天進出港航班保持在1150班以上、進出港客流超過15萬人次。
機場對地方經濟有明顯拉動作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近期完成的一項研究表明,依托白云機場航空樞紐特有的要素吸聚能力,除直接帶動臨空經濟產業發展外,白云機場對廣州市的商貿、旅游、酒店、文化、教育等產業也有明顯的帶動作用。據測算,白云機場業務量發展對廣州市產業經濟的投入產出比達到1∶9.7、對廣東省產業經濟的投入產出比達到1∶8.2。每增加100萬人次旅客吞吐量,可拉動廣州市GDP值29.9億元、廣東省GDP值增長120億元;可為廣州市新增2823個間接就業機會、為廣東省新增6123個間接就業機會。每增加10萬噸貨郵吞吐量,可拉動廣州市GDP增值87億元、廣東省GDP增值356億元。三期擴建工程建成后,白云機場對地方經濟社會增長的拉動作用將更加明顯。
落實疫情防控常態化舉措,為白云機場三期擴建保駕護航
廣東機場集團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建設
廣東機場集團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堅持“兩手抓、兩不誤”,在毫不松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安全、平穩、快速推進白云機場三期擴建工程等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工作。
面對疫情,廣東機場集團全力確保各機場工程項目最早時間復工復產,實現了建設工地“零”疫情。進入疫情常態化防控階段之后,廣東機場集團認真貫徹落實疫情防控工作相關部署要求,慎終如始抓好疫情防控。
廣東機場集團工程建設指揮部表示,在白云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建設中,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工程建設。在建設管理上,強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在建設工地上,嚴格落實建設工地封閉管理,確實做到“六個到位”(人員摸排到位、工地封閉到位、食堂管理到位、住宿管理到位、物資保障到位、檢查督促到位)織密織牢疫情防控網。
據介紹,白云機場三期擴建工程落實建設與運營一體化,在建設過程以及在規劃方案、流程設計、使用需求等方面,統籌考慮后期運營需求。為全面落實總進度計劃,白云機場三期擴建工程項目還將實施建設與運營進度綜合管控技術,采用對各專業施工的進度進行數據收集與分析、重大風險識別及進度預警、進度偏差糾偏與建議等方式,使項目按照總進度目標分批次投運,緩解白云機場運營壓力,同時確保按期完成白云機場三期擴建工程總進度目標。
探索航站樓建設新標桿
以新定位、新基建、新模式
推動機場功能轉型升級
根據“引領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建設,打造支撐民航強國戰略的國際航空樞紐”這個定位,按照廣東省和廣州市的部署,圍繞廣東機場集團“爭創世界一流機場集團,推進廣東民航高質量發展”這個戰略目標,廣州白云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踐行“平安、綠色、智慧、人文”的“四型機場”理念,以新定位、新模式、新基建來推動機場功能轉型升級,探索機場擴建工程的新標桿。
在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對三期擴建工程設計方案基礎上,廣東機場集團工程建設指揮部和廣州白云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對設計方案進一步做了優化。其中,T3航站樓和綜合交通中心、停車樓的規劃設計十分引人注目,除T3航站樓設計突出機位多和效率高的功能、打造多種交通方式聯運航站樓綜合體和智慧航站樓之外,還有很多亮點。
白云機場擁有兩個航站區
當T2航站樓東四西四指廊建成后,原T1和T2航站樓將連接成一個整體,組成白云機場第一航站區。以本期規劃的T3航站樓和綜合交通中心、停車樓為主,將構成白云機場第二航站區。根據規劃設計,第二航站區設計為單向逆時針的循環系統,航站樓、交通中心、酒店三股最主要交通流各自形成內中外三個逆時針循環系統,實現零交叉,舒適便捷,快進快出。
亮點1鮮明羊城特色的城市門戶
通過三期擴建,白云機場打造具有鮮明羊城特色的花園般的城市門戶。T3航站樓以“花”為設計主題,8片花瓣構成“花”的形態,結合“繽紛花海”似的玻璃穹頂,航站樓第五立面如鮮花盛放,形成“羊城花冠”這一建筑意象。T3航站樓在造型設計上創新演繹了T1和T2航站樓經典元素,形成白云機場獨具風采門戶形象。
亮點2嶺南文化公共藝術展示平臺
按設計規劃,T3航站樓值機大廳中央的文化商業廣場和休閑區,可以讓候機的旅客一邊愜意休息,一邊欣賞或參與機場的文化節目,向旅客展示地道的廣府圖景,營造了一個富有嶺南特色的文化公共藝術展示平臺。
亮點3聚集人氣與活力的城市客廳
按設計規劃,T3航站樓的拱形結構實現大跨無柱空間,室內高大寬敞,結合先進的智慧化出行設施,給旅客出行帶來全新的出行體驗。花園式的綜合交通中心把交通與商業休閑設施結合起來,旨在打造一個充滿活力、聚集人氣的城市客廳。
亮點4領先全國的綠色三星航站樓
T3航站樓按照設計規劃將建造適應嶺南氣候特點的屋面飄檐,幕墻電動外遮陽百葉,將有效降低建筑能耗。開創性地在航站樓應用薄殼建筑蒸發冷卻系統、光伏玻璃直流電發電技術。
文/圖:劉倩 粵機宣 穗機宣
編輯統籌:甘韻磯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