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下午4時30分,保利長大廣州打撈局聯合體深中通道S08合同段在廣州舉行主體工程完工儀式。
深中通道S08合同段負責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東側9個管節(E32—E24)的澆筑預制及浮運沉放安裝等工作,自2018年6月標段成立以來,建設團隊高效高質推進,如期順利完成了節點目標任務。2022年7月22日,深中通道的沉管隧道E24管節完成沉放安裝,標志著深中通道S08合同段主體工程圓滿完工。
當天,廣東省公路建設有限公司、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中交公規設計院、上海隧道院、中交水規院、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院、海事局深中辦、保利長大工程有限公司、交通運輸部廣州打撈局等單位領導及嘉賓出席此次現場會。
智能沉管突破“芯”技術
“回首項目建設歷程,深中S08合同段自成立以來,在面對交叉施工環境復雜、建設工期任務緊、疫情防控形勢較為嚴峻等困難與挑戰下,保利長大與廣州打撈局‘擰成一股繩’,精誠合作、攜手共進,以平均‘一個月完成一個管節澆筑,一個月沉放一個管節’的建設速度,安全、優質、高效地完成深中S08 合同段主體工程建設?!眱x式上,保利長大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剛亮說。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長6845米,其中沉管段長5035米,由32個管節和1個最終接頭組成,為世界首例雙向八車道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按照設計,深中通道沉管管節為矩形雙層鋼殼、內部填充自密實混凝土的復合結構型式,每個管節有2200多個密閉隔倉,澆筑精度要求高,且澆筑過程基本不可逆。此前,國內無相關填“芯”經驗可以借鑒。
“簡單來說,這種結構形式就是鋼板包著混凝土,類似‘三明治’結構,具有承載能力大、防水性能好等優點。但澆注隔倉多,每個標準管節由2250個約4—16立方米封閉隔倉構成,在封閉隔倉里實現混凝土填充密實性是世界性難題。”保利長大深中S08合同段項目經理吳旭東介紹。
越是艱難越向前。為了突破鋼殼“芯”技術,保利長大建設團隊發揮“交通鐵軍”精神,以“用每一方優質自密實混凝土來保證每一個隔倉質量”的建設目標,通過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推動項目高質量建設發展。團隊創新性使用自密實混凝土澆筑工藝,有效解決了管節自密實混凝土澆筑方量大、強度高、作業連續性要求高等技術特點與施工難點,填補了國內大規模自密實混凝土澆筑工藝空白。
期間,保利長大建設團隊還研制出一套世界首創的智能澆筑設備及系統。該系統涵蓋鋼殼沉管混凝土生產、運輸、澆筑、檢測等全過程,可實現混凝土自動布料、自動澆筑以及澆筑速度控制,成功實現了智能化澆筑且混凝土填充密實度達100%,管節澆筑符合驗收標準。
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搶抓“黃金16小時”施工段,“白+黑”無間斷澆筑……一系列科學有力的生產組織方式,不斷刷新澆筑速度,項目每管節澆筑縮短至29天,以“一個月完成一個管節澆筑”的速度,推進深中通道項目高質量建設,書寫大型海底沉管隧道的建設速度新紀錄。
“重任801”刷新深中精度
深中通道S08合同段負責隧道東側9個管節的施工,其中4個為標準管節(E27—E24),長165米、高10.6米、寬46米;5個為非標準管節(E32—E26),長123.8米、高10.6米、寬度從46米漸變至55.4米;匯集了項目所有非標準管節,具有“超寬、變寬、深埋、回淤量大、挖沙坑區域穩定性差”等五大世界級技術難點,工程和技術難度前所未有。
為確保管節的濕拖浮運順利到位,交通運輸部廣州打撈局分別進行了“黃船030”重載、E32實體管節拖航演練,確保作業人員熟悉管節浮運作業全流程,并通過發現解決演練作業中出現的問題,驗證了拖航作業技術的成熟性和可靠性。目前,項目部已成功申請了外海復雜航道曲線變寬管節長距離浮運拖帶等多項專利。
為實現管節精準對接,廣州打撈局協同多家行業內頂尖企業,創新研發出世界首艘船架分離式全智能水下“3D打印機”高精度碎石整平船——“重任801”。該船是當前世界上作業水深最大的碎石基礎整平船,其獨創的橫斷面分幅錯縫攤鋪工藝為世界首例,能夠滿足碎石基礎變化需求,整平精度可達±2.5厘米。“打個比方,‘重任801’可以使用大量碎石均勻攤鋪出‘睡床’,讓管節沉放到水底后能夠穩當地‘躺’在上面,建設團隊過程中團結協作、攻堅克難,順利完成了9節沉管的浮運安裝,實現了‘一個月沉放一節管’的深中速度,創造了沉管水下毫米級對接的深中精度。”廣州打撈局黨委副書記、局長吳建成表示。
沉放對接作業中,要實現毫米級的對接精度,就要嚴密控制管節在水下姿態的縱向精度和水平精度。為此,建設團隊還自主研發了一套融合了全站儀、姿態傳感器等多種高精尖設備的沉管隧道施工輔助決策系統,能實時顯示沉管安裝情況,實現管節對接全程導航、定位、監測,全面保障管節對接精度需求。
目前,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已累計沉放28個管節,安裝長度達4372.8米。深中S08合同段主體工程順利完工,為項目2024年建成通車邁出堅實而有力的一步。
深中通道是粵港澳大灣區核心通道,為集“橋、島、隧、水下互通”于一體的世界級跨海集群工程。建成后將有效釋放廣東珠江口交通路網壓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東西兩岸互聯互通以及各類要素快速流動,提高粵港澳大灣區的“硬聯通”和“軟聯通”水平。
?。ㄓ浾?袁佩如 通訊員 黃夏)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