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巨龍騰灣區,長虹臥波架通途。6月16日,廣東交通集團發布消息,深中通道通過交工驗收,標志著這座歷經7年前期籌備、7年艱苦建設的世界級跨海集群工程圓滿完成各項建設任務,工程質量通過“大考”,即將在萬眾矚目中“上崗”,畫上珠江口“黃金內灣”A字形交通網絡骨架的關鍵一橫,開創灣區交通發展新格局。
攝影:沈仲
深中通道是國家高速公路網G2518跨珠江口的關鍵控制性工程,北距虎門大橋約30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橋約31公里,起自深圳機場互通立交,向西跨越伶仃洋海域,通過萬頃沙互通與南中高速連接,在中山市馬鞍島登陸,與中開高速對接。項目集“橋-島-隧-水下互通”于一體,全長約24公里,是當前世界上綜合建設難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
高質量通過交工驗收
全力以赴沖刺通車
6月15日-16日,深中通道交工驗收會議在深圳召開。作為項目通車前極為重要的一項工作,交通運輸部公路局、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廣東省交通運輸工程造價事務中心、交通運輸政務服務和應急指揮中心等共80家單位150余名代表參加驗收會。
6月15日下午,代表們前往東人工島、暗埋段隧道、沉管隧道、西人工島、深中大橋、中山大橋實地察看了工程現場,了解掌握土建工程和交安機電設施等實體外觀質量。16日上午,深中通道交工驗收會議召開。交工驗收委員會聽取了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及各參建單位代表的匯報,審閱了工程建設資料,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討論,認為深中通道工程質量保證體系完善,符合設計及技術規范要求,工序控制嚴格,工程質量合格,同意通過交工驗收。
攝影:沈仲
交工驗收委員會主任、廣東交通集團副總經理職雨風表示,“深中通道工程規模宏大、綜合建設技術難度高,項目開始即制定了以打造‘平安百年品質工程’示范和‘交通強國’‘質量強國’重大工程標桿為目標,全面落實現代工程管理,積極推行工業化和智能建造,大力實施技術創新、工藝創新等,相繼在超寬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建設關鍵技術、離岸海中超大跨徑懸索橋建設關鍵技術、跨海交通集群工程運營安全保障關鍵技術等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填補了行業空白,高品質、高精度、高工效推進了工程高質量建設,為交通強國建設貢獻了廣東智慧。”
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攻克“卡脖子”世界難題
深中通道是國家重大工程,是代表中國國家形象的名片工程。深中通道堅持需求引領、創新驅動,創新了跨海交通集群工程管理新范式,構建現代工程建設管理體系,實現“一流管理”;全力推行工業化建造和智能建造,研發形成了世界首制6毫米2060MPa鋅鋁稀土(鎂)超高強主纜鋼絲索股等15項世界首創的核心材料、關鍵技術和大國重器,攻克了一系列“卡脖子”技術難題,系統革新了離岸海中超大跨徑懸索橋建造技術、外海超大尺度沉管管節浮運安裝工藝,支撐了深中通道高質量、高精度、高工效建設,形成了“一流技術”;實施精細管理和精品建造,在世界首例雙向八車道海底隧道、世界最大跨徑離岸海中懸索橋、世界首例水下樞紐互通立交等領域取得五項突破引領性的“深中質量”,打造了“一流設施”;也培育了一批素質優良的跨海交通集群工程建設人才梯隊和創新團隊,為世界跨海通道工程提供了廣東經驗和中國方案。
攝影:沈仲
“深中通道順利通過交工驗收,不僅標志著深中通道內優外美、高質量建成得到了認可,更標志著我們建造世界級跨海集群工程的技術能力又實現了飛躍。深中通道打造形成的新質生產力,未來能應用到其他跨海通道建設中去。”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主任、總工程師宋神友在現場表示,“深中通道在推動珠江口東西兩岸更好融合的同時,能夠促進要素碰撞,從而產生更多新的生產力,從這個角度來說,深中通道也是新質生產力的催化劑。”
據了解,深中通道房建工程已于15日完成交(竣)工驗收。深中通道交工驗收通過后,還需要通過行業主管部門核備,才能正式具備通車條件。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