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我們認識幾位來自香港的創業青年。五年前,他們來到了生機勃勃的粵港澳大灣區,在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開始了他們自己的創業。這些年輕人并沒有坐在寫字樓里當白領,而是手拿菜苗、腳踩泥土,種起了蔬菜,用他們的話說,當上了新型職業農民。幾年來,粵港澳大灣區的變化日新月異,而這群年輕人的創業項目也已落地開花,一起走進他們的故事。
種菜養魚,是這三個香港“90后”共同的興趣,為了將興趣發展為人生的事業,2016年,他們一起從香港來到了廣東江門。
一開始,江門市為他們提供了200平米的溫室大棚和免費的宿舍,并在資金、政策上為他們實驗“魚菜共生”項目提供支持。
“魚菜共生”,就是讓養魚的水流進蔬菜種植區,魚糞中的養分作為菜的肥料,而經過蔬菜根系凈化后的水,再流回魚池,這樣整個循環下來,真正實現了養魚不換水,種菜不用化肥和農藥。種養出好吃、安全又賣相好的魚和蔬菜,雖然市場前景巨大,但對于剛走出校門沒多久的三個年輕人來說,創業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
最艱難的時候,江門的農業專家和附近的村民都給予他們很大的幫助。三個年輕人開始從魚種選擇、水體微量元素培養和灌溉系統優化等方面不斷嘗試。經過三年多的努力,他們的“魚菜共生”實驗,終于宣告成功。
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臺,明確將大灣區建設為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就在這一年,“魚菜共生”項目也正式落地江門,三位年輕人建成了8000平米的智能溫室大棚,蔬菜年產量達到400噸。
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和發展,三位香港青年既是見證者,也是受益者。追夢青春,不負韶華,對于事業和未來,他們充滿著期待。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