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東莞市委宣傳部“新春看開局”系列媒體集中采訪活動走進濱海灣新區,記者們走進重點項目建設一線,記錄新區“十四五”開局的火熱建設場景。
隨著省級高新技術開發區成功獲批、東寶公園及濱海景觀活力長廊濱海驛站開門迎客、交通路網建設不斷完善,濱海灣新區對重大產業項目和港澳青年創新創業的吸引力節節提升,目前港澳青年之家創新創業基地已吸引了14家企業進駐,重大產業項目新進展新動向不斷……
新產業、新項目、新動能正加快涌入濱海灣新區。新區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將有更多重點項目迎來突破性進展,并謀劃“粵港澳臺青年創新創業綜合實驗區”建設,進一步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的政策洼地與服務高地。
服務提質??基地配套設施應有盡有
幾何馬奇(東莞)教育科技、萊華爾科技、域道新媒體科技……走入濱海灣港澳青年之家創新創業基地,一連串新進駐的港澳企業名字出現眼前。從去年12月創新創業基地啟用,不到3個月時間,基地已吸引了14家港澳青年企業入駐。
記者走訪時看見,創新創業基地內會議室、餐吧、學習空間等配套設施應有盡有,部分港澳青年已在基地內交流、辦公。
“來莞創業的粵港澳臺僑青年進駐基地,不需要繳納租金,僅收每人500元的服務費。”創新創業基地執行董事黃宏波介紹,目前,青年創業家僅需繳納少量服務費,即可享受辦公空間、水電、寬帶等齊全的創業支持服務,真正實現“帶著電腦來就能創業”。
域道新媒體科技(東莞)有限公司是基地入駐企業之一,公司創始人吳偉超表示,投資成本是創業家首要解決的問題,濱海灣新區在租金、人才、政策上的補貼、補助,為他們提供了低成本、高品質的創業空間。
黃宏波介紹,除了優質低成本創業空間,創新創業基地還將為港澳青年來莞發展提供企業孵化、交流平臺、資源對接等貼心式服務,覆蓋“產、學、研”產業轉化升級、國際文化交流、一站式創新創業辦公孵化、港澳臺僑青年實習及就業、粵港澳社團聯絡、宣傳推廣的六大功能。
“作為澳門人,我們對本地的政策還不太了解。”吳偉超表示,得益于基地工作人員提供的全流程、菜單式服務,公司從創辦申報、手續辦理等方面都沒有遇到難題,“很多事情都可以線上辦理,十分高效”。
目前,濱海灣新區已有5個產業配套項目揭牌,包括濱海灣青創廣場、濱海灣青年人才驛站、濱海灣港澳青年之家創新創業基地、廣東省創業投資協會大灣區總部以及濱海灣版權產業服務中心揭牌啟用,為新區打造高品質創新創業空間提供重要支撐。
為給港澳同胞在內地學習、就業、創業、生活提供更便利條件,濱海灣新區還將進一步推動灣區莞港菁英薈總部、廣東省創投協會大灣區總部投入運營,先行把青創廣場打造成為青創城1.0版。今年,計劃引進不少于16家港澳臺僑企業,孵化不少于8家粵港澳青年初創企業,全面謀劃打造“粵港澳臺青年創新創業綜合實驗區”。
環境優化??濱海濕地公園成網紅打卡點
產業配套的逐步完善,吸引了更多的粵港澳青年把目光聚焦東莞濱海灣,而新區靚麗的濱海生態景觀和整潔漂亮的城市環境,則為吸引、留住粵港澳創業人才加分不少。
從廣深沿江高速公路下來,驅車不到5分鐘即可抵達濱海灣新區。平坦整潔的道路、成片的綠化彩色林、嶄新漂亮的灣區1號建筑……這是如今的濱海灣新區交椅灣板塊給人帶來的直觀感受。
鶯飛草長、綠芽初吐、花朵綻放,春末的濱海灣東寶公園,到處洋溢著生機。
一大早,公園綠化人員就來到公園綠地除雜草、引水澆灌。
“以前這里是一片荒涼的灘涂地,途徑河流還會發出惡臭味。”東寶公園相關負責人表示,東寶公園原本土壤鹽堿化嚴重,海岸線海水侵蝕明顯,積存了大量污水。近年來,通過長時間的育土培植,公園種植了莞草、蘆葦、翠蘆莉等親水植物,生態一天天好起來,不時有白鷺等飛鳥來覓食。
投資1.7億元、占地190畝的東寶公園,以及濱海景觀活力長廊濱海驛站今年元旦正式對外開放,僅春節假期七天便接待游客29萬人次,成為東莞市民新的生態休閑場所和網紅打卡點。每逢周末,都有上千名市民游客來到濱海灣新區景區,欣賞綠茵花海和濱海美景。
為進一步完善公園觀海平臺、景觀廊架、運動場等基礎設施,東寶公園二期計劃于2021年6月動工,爭取年底竣工。
東寶公園僅是濱海灣新區打造宜居宜游優質生態圈、生活圈的其中一環。
當前,新區正啟動濱海景觀活力長廊、威遠島森林公園、中心農業公園、磨碟河片區綜合治理及沙涌、苗涌整體景觀提升工程等項目建設,全面加快“一廊三綠心三水系”及交椅灣20公里潮汐碧道系統規劃落地,城市濱海生態魅力愈發凸顯。
環境生態優化重塑,濱海灣新區城市路網建設也取得多項重要進展,且建設步伐仍在加快。
去年,總投資約20.8億元、通車總里程約15公里的交椅灣板塊“五縱一橫”6條道路建成通車,濱海灣新區初步搭建了城市路網,加快城市“內聯外通”的交通網絡框架大格局成型。
3月27日,位于磨碟河入海口的濱海灣大橋首次完成鋼箱梁頂推作業,離建成通車又近了一步。“本次頂推段鋼箱梁在東岸,長34.5米、寬60米、頂推總重量達1100噸。”項目負責人表示,項目計劃今年10月完成主橋合攏,爭取明年4月完工。
濱海灣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孫海波表示,邁入2021年,恰逢省建設“軌道上的大灣區”重大機遇,新區將進一步發力交通建設。重點推動2號線三期前期工作,積極做好深茂鐵路、中南虎城際相關工作,爭取廣深第二高鐵在新區范圍內設站,全方位對接中心城區及廣州、深圳軌道交通網絡,為承接外來優質創新要素、資源做好準備。
產業集聚??OPPO數據中心預計年底交付使用
塔吊林立,器械轟鳴,工人熱火朝天施工……在濱海灣新區,繁忙的工程建設“春耕圖”隨處可見。
城市品質藍圖繪就,投資洼地效應初顯。當下,得益于營商配套環境的不斷提升,不少知名企業紛紛搶灘登陸濱海灣市場,助力新區激活發展新潛力,創造產業新動能。
去年,新區簽下OPPO全球總部、vivo智慧終端總部、華僑城文化旅游科技產業及綜合創新示范項目4個重大產業項目,協議投資額約278億元,新區產業基礎進一步夯實,為新區培育產業新動能提供重要支撐。
OPPO智能制造中心項目總監步杰平直言,企業之所以選址濱海灣,其看重的不僅是東莞完善的產業鏈基礎,更是濱海灣新區便利的交通與優美的環境,為企業打造宜業宜居的人才科技園提供了可能。
“項目預計研發人員將達到2萬—3萬人,現在配備了3000套人才公寓,預計可以接納6000人住宿。”
記者走訪該項目施工現場時發現,目前項目施工正在有序進行,而OPPO數據中心建筑主體架構已現雛形。步杰平介紹,OPPO數據中心預計今年底竣工,明年中投入使用,建成后,將成為OPPO全球算力中心,處理和存儲公司最核心數據,為OPPO向全球化科技公司轉型保駕護航。
OPPO智能制造中心項目是濱海灣新區重大項目建設的集中縮影。隨著產業配套的進一步優化,新產業、新項目、新動能正加快涌入濱海灣新區。
孫海波表示,新區正積極探索委托招商、以商引商、資本招商、科技招商等招商模式,計劃于下半年開展大型招商引資活動,引進新一批的產業鏈龍頭和獨角獸企業,進一步暢通高成長性企業培養引進通道,招引集聚世界級的產業科技和人才資源。
同時,濱海灣新區將以增容提效為主抓手,為城市“拓空間”提供強力支撐,全力爭創連片城市更新示范區,加快騰退低效產業,盤活土地資源,為新動能騰挪高品質的新空間,推動項目落地再度跑出“加速度”。
莞港合作上,謀劃建設莞港“三鏈”融合創新區,探索與港澳合作構建“港澳服務+東莞制造”新模式,進一步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金融開放合作,著力將濱海灣新區打造為莞深港金融業融合先導區。
案例
港澳青年創業者吳偉超:
探索莞澳“產業+文創”發展新路徑
“作為澳門人,我在家鄉已有四五年的創業經歷,主要是做市場營銷和活動策劃、文創推廣這一塊。”吳偉超表示,澳門有許多優質文創產品,但由于本地人口較少,生產成本高,市場沒有得到充分拓展。
近幾年,國家大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發展,他也在不斷觀察,尋求來大陸發展的合作新空間。經過衡量,他最終選址在東莞濱海灣新區,創辦域道新媒體科技(東莞)有限公司。
為何選擇東莞濱海灣?吳偉超分析,深圳、香港等一線城市目前已重點聚焦科研發展,在文創產品方面的市場已趨于飽和。“濱海灣新區作為全新的城市,在宣傳活動策劃、文創產品等方面的需求仍很大,具備更大的市場潛力和可塑性。”
港澳企業對東莞濱海灣新區的青睞,還與當地獨特的區位優勢和發展環境密不可分。
吳偉超表示,濱海灣新區背靠東莞強大的產業基礎,且位處大灣區城市的中心地區,具備良好的產業、交通條件,“濱海灣新區更像是一座橋梁,推動澳門文創產品和東莞產業發展實現優勢互補,實現互贏”。
濱海灣新區位處大灣區“A”字形幾何中心,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持續加速背景下,新區在莞港澳合作中的橋頭地位愈發明顯。“目前,我們在不斷學習了解東莞、濱海灣新區在莞港澳合作方面的新政策、新動向,以期企業實現更長遠的發展。”吳偉超說。(南方日報記者 鄭國豪)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