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今年11月8日至9日,粵港澳三地第二次攜手舉辦2023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全面展現大灣區的雄厚實力和發展潛力,與全球投資者共享粵港澳大灣區投資機遇和發展紅利。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地,經濟總量超13萬億元,以不到全國1%的國土面積、6%的人口總量,創造出全國11%的GDP。
作為國際四大灣區之一、中國當前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粵港澳大灣區靠什么吸引全球目光?如何持續擴大國際“朋友圈”?
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
在2023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投資政策宣講會上,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朱偉介紹,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經濟活力最強、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之一,擁有著連接中國與世界、吸引境內外優秀企業家投資的“獨特魅力”。
今年以來,全球企業持續看好廣東。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廣東吸收外資192.5億美元,來自發達國家外資增長84.4%。去年12月舉辦的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共達成投資項目853個、投資總額達2.5萬億元。
“一年來,這些項目緊張有序推進,目前開工率超過78%,企業熱火朝天的勁頭,展示的是對大灣區、對廣東高質量發展的堅定信心,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注入了新的動力。”省商務廳廳長張勁松表示。
招商引資作為牽引經濟全局的一項重要工作,已經成為當前廣東的“一把手工程”。
據悉,今年前三季度,廣東成功舉辦了“投資中國年”廣東專場、珠三角與粵東西北經貿合作招商會、中國-海合會經貿合作論壇等重大經貿活動,在歐洲、東南亞、中東、日韓等地舉辦了一系列招商引資活動,達成簽約項目640個,投資總額4270億元。
大灣區具備對內對外雙向輻射的強大功能
廣東被譽為中國的“南大門”,毗鄰港澳,處在內外循環交匯點,是向世界展示中國改革開放成就的重要窗口,也是國際社會觀察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
數據顯示,2022年廣東外貿進出口達8.31萬億元,連續37年進出口規模居中國各省市第一,實際利用外資超過1800億元。過去十年間,廣東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累計超過1.4萬億元人民幣,位居全國第二。
實際上,改革開放以來,廣東從最初依托地緣與要素成本優勢承接外商投資,到如今打造營商環境“強磁場”主動吸引優質跨國企業深耕發展,廣東利用外資的規模與質量雙雙實現顯著提升。
“無論經濟、科技、教育等綜合實力,粵港澳大灣區與紐約、舊金山以及東京灣區并駕齊驅,某些方面甚至獨占鰲頭,成為當之無愧的全球經濟新增長極。”廣東省社科院環珠三角研究院副院長燕雨林認為,頂級的平臺才能吸引到頂級的企業,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正是這樣的平臺,可以吸引到全球頂尖的行業龍頭企業。
與此同時,燕雨林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具備對內對外雙向輻射的強大功能。尤其是在“一帶一路”倡議驅動下,粵港澳大灣區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和中心樞紐,將對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尤其是東南亞等產生巨大的輻射帶動作用,真正讓世界分享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紅利。
持續關注粵港澳大灣區政策發布
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已經成為諸多海內外投資者的關注焦點。
作為制造業大省,廣東擁有完備的產業體系,制造業的31個國民經濟行業大類廣東全部擁有,是享譽全球的“世界工廠”。
同時,廣東還是中國超大規模消費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6600億美元,對全球優質商品擁有海量需求,每年進口規模達到4500億美元。
“粵港澳大灣區已經成為一個非常國際化的‘名片’,每次提起GBA(粵港澳大灣區),大家都紛紛豎起大拇指。”在量子高科母公司、英國泰萊集團亞太區企業事務副總裁劉曉看來,粵港澳大灣區有著天然的優勢,是廣東對外開放的“南大門”,有著很好的產業優勢。
2022年的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上,“英國泰萊集團全資收購量子高科公司項目”被選為大會上臺簽約重大項目之一,在現場正式簽約落戶。
“英國泰萊集團的食品業務與江門食品、大健康等產業可以實現優勢互補,落地粵港澳大灣區是不二之選。”劉曉介紹,作為江門土生土長的全球益生元產業龍頭企業,量子高科深耕行業超過20年,主要產品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在國內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已經是企業的生產制造基地、研發基地和銷售基地。
“我們將持續關注粵港澳大灣區對外開放的相關政策,希望政府在制造業當家方面有更多好的引導政策。”劉曉表示,接下來,泰萊集團不僅將加大海外出口業務布局,立足江門,輻射全球,同時持續進行升級發展,打造成為世界級的益生元研發和生產基地。
記者丨溫柔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