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正在粵港澳三地火熱舉行。在橫琴舉行的網球比賽中,香港隊時隔24年再奪全運會獎牌。“這里是我們的半個主場。在粵港澳大灣區,我們就像一家人。”香港網球隊教練劉進鑒說。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廣東、香港、澳門三地融合發展,賦予粵港澳大灣區“一點兩地”全新定位。牢記總書記囑托,粵港澳三地著力深化合作,加快推動各類要素連通銜接,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協調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建設自貿試驗區是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在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重要戰略舉措。總書記5次親臨橫琴、3次親臨前海,對廣東自貿試驗區建設寄予厚望。11月7日至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視察時強調,要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
殷切囑托,指航引路。掛牌10年來,廣東自貿試驗區全力推動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2024年,廣東自貿試驗區以全省萬分之六的面積,貢獻了全省20%的外資、8%的外貿和10%的稅收收入,三大片區實現從“蕉林綠野、城市末梢”向“現代新城、戰略支點”蝶變,成為全國改革創新“試驗田”、對外開放“新高地”。
搭建中葡經貿“數字通道”
這是一通跨越大洋的視頻實時通話:一家廣東新勢力車企的負責人連線巴西客商,在葡語大模型DeeCo-Model的幫助下,雙方跨越語言障礙,實時轉譯、精準溝通,一單出口貿易順利敲定。不久后,這批“廣東制造”將揚帆出海,遠銷巴西。
DeeCo-Model是國內首個面向葡語國家市場的行業級大模型,由深繹未來科技于今年5月在橫琴推出。通過中葡、英葡平行語料對齊技術,精準解析語言差異,也被業界稱為“葡語版DeepSeek”。截至8月,該模型成功完成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備案,涵蓋估值超過2億元的多模態、多語種AI算料數據資產包,并在文旅、金融、醫療等多個領域實現應用場景落地。
深繹未來科技創始人林余楚介紹,該大模型構建了完善的多語言多模態技術體系,支持文本、圖片、音頻、視頻四類模態。通過模型壓縮與輕量化部署技術,既能保持專家級行業能力,也兼具實用性與易用性,堪稱中葡經貿“精準聯系人”。“目前,該大模型已在巴西、葡萄牙等主要葡語國家進行落地推廣,覆蓋語言、文化、電商、法律等垂直領域。以文化領域為例,我們把國內比較好的短視頻、網劇、影視劇、軟文小說等轉化為葡語版,推動相關文化產業出海。”林余楚說。
這不只是單純的技術突破,更是“澳門+橫琴”對接葡語國家數字化經貿需求的標志性成果。橫琴積極探索跨境數據流動新機制,加快建設“數字島”,更多中葡經貿合作的創新圖景正徐徐展開——
耗時兩年編撰的《中國(內地)居民赴葡語國家(地區)投資稅收錦囊》發布,覆蓋9個葡語國家、1個葡語地區,為出海企業帶來清晰指引;
中葡經貿中心搭建連接中葡西語國家企業的“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讓雙方企業溝通更暢、效率更高、風險更小、成本更優、發展更好;
“一帶一路”稅務學院·澳門(橫琴校區)開展培訓,葡語國家(地區)財稅官員學習交流熱烈,有力深化內地與葡語國家稅務交流和合作;
……
在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教授、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院長陳國凱看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作為“一國兩制”實踐的重要平臺,肩負著探索數據跨境流動機制、構建人工智能治理新范式的重要使命。
當政策創新碰撞產業升級,這條由“澳門優勢”與“橫琴動能”共同驅動的中葡經貿“數字通道”,正在拓寬中國與世界對話的方式。
外貿進出口額年均增24%
DeeCo-Model的背后,是“雙循環雙緩沖”數據跨境流動機制,在澳琴之間構建起一條高效便利安全的無形“數據運河”。廣東自貿試驗區積極探索管理體制機制創新,推動數據高效便利安全流動。
近年來,廣東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取得積極成效,聚焦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粵港澳合作等領域,突破瓶頸、疏通堵點、激活全盤,以制度創新引領自貿區之變。
秋冬時節,廣州南沙港貨運往來繁忙。11月13日,來自佛山美的工廠的1.4萬臺空調辦結通關手續,以“一港通”模式運往南沙港,再換乘國際貨輪發往泰國、阿聯酋、意大利等市場。該項目以廣州南沙港為樞紐港,輻射全國12個城市的21個內河碼頭和4個鐵路站點,進出口貨物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平均堆存期由原來的7天縮短至2天以內。截至2025年10月底,“一港通”模式下累計進出口貨物66萬標箱,經估算節省企業綜合成本約2億元。
“路通,證明活力夠,自然財通。”廣東美的制冷設備有限公司關務負責人冷義峰說。今年,廣東自貿試驗區迎來掛牌10周年。數據顯示,10年來,廣東自貿試驗區外貿進出口由2015年的1074億元躍升至2024年的7494億元,年均增速超24%。
在橫琴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的生產車間里,澳門青年黃滋才介紹起無人化生產線如數家珍,公司的多款產品已拿到首批“澳門監造”標志。
前海夢工場今年引進91家港澳及國際科技企業和創新創業團隊落戶;粵港澳創新創業知識產權綜合服務平臺依托南沙科技成果轉化聯盟,集聚各類科技機構188家、粵港澳可轉移轉化成果超3萬項;前海設立全國首家港資控股消費金融公司、港資控股公募基金公司、港資“雙牌照”銀行等,累計開立FT賬戶近1.4萬個,辦理資金業務超5.9萬億元……
自貿區的發展改變了粵港澳居民的工作、生活軌跡。清晨5時30分,香港醫生龔敬樂準時起床,前往前海人才港社康現場坐診。從醫20余年,他對深港雙城生活習以為常。在前海,深港細胞谷匯打造覆蓋細胞與基因治療全鏈條的一站式服務平臺,將為大灣區患者提供先進細胞治療方案。“醫師通”“藥械通”“醫保通”為港澳居民打造與港澳趨同的就診體驗。
數據流通、貨輪穿梭、產業互融、民心相通,廣東自貿試驗區以創新之筆,繪就大灣區開放融合的活力畫卷。
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
廣東自貿試驗區成立10年來,已累計形成制度創新成果772項,在全國復制推廣43項,在全省復制推廣237項;發布制度創新案例356個,8個成為全國最佳實踐案例。
“從0到1”的制度創新正發展為“從1到N”的輻射帶動。展望未來,廣東將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推動自貿試驗區在更廣領域、更深層次開展探索,努力提升制度型開放水平、系統性改革成效、開放型經濟質量。
——加快服務貿易創新發展,推動現代服務業高水平開放。
前海創新電子元器件分撥集拼、“全球中心倉”模式,有力帶動外貿快速增長。此類創新將在廣東自貿試驗區多點開花: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在推進現代服務業高水平開放方面先行先試,進一步縮減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穩步擴大電信、醫療、教育、科技等服務貿易領域開放,加快數字經濟、低空服務等戰略性新興服務業集群發展,完善適應服務業高水平開放的投資、金融、人才等政策體系,打造一流服務業產業生態。
——培育壯大現代化產業體系,大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南沙的深海智人(廣州)技術有限公司傳來好消息:深海管纜埋設機器人實現商業化出口,前三季度訂單額超2.5億元。下一步,廣東自貿試驗區將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建立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的開放型、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支持新能源智能網聯整車制造、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新型儲能、集成電路、低空經濟、生物醫藥與健康等產業發展。推動創新資源集聚,優化科研物資、人員等通關便利措施,支持與港澳和境外高校、科研機構等合作設立實驗室、研究院等科創平臺。
——推進規則機制“軟聯通”,拓寬粵港澳合作領域。
11月4日起,澳門和橫琴分別新增“遙距服務柜臺”,實現“琴事澳辦、澳事琴辦”。接下來,在深化投資、貿易、金融、法律服務等領域的合作基礎上,廣東自貿試驗區將探索數據、科技、文化等領域合作,促進各種資源要素的自由流動,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市場一體化水平,聯手港澳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支持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和服務國家發展大局。
以創新為鑰,以規則為橋,廣東自貿試驗區將在高水平開放的浪潮中,書寫更多開辟新局、融合共贏的時代篇章。
(記者 唐子湉 黃天儒 梁涵)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