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4日至16日,第二十七屆高交會在深圳舉行。超40萬平方米展區內,設置22個專業展區,全球10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近5000家企業和行業組織參展,舉辦200余場專業活動。
作為主場企業,灣區多家AI機器人產業鏈企業參展,攜數十項全球首發、國內領先、行業首創的成果集中亮相,彰顯粵港澳大灣區AI機器人“技術孵化-場景驗證-商業化落地”的全鏈條實力。
展會現場,AI機器人產業的應用場景和創新領域有哪些亮點?哪些產品項目是首發首展?整體而言,高交會AI機器人形成哪些趨勢?未來AI機器人有哪些挑戰?

高交會機器人彈琴表演 南方+ 朱洪波 拍攝
灣區AI機器人產業鏈創新豐富
今年高交會,各個展區基本可見AI機器人產品。記者探完多個展館發現,參展的灣區AI機器人產業鏈企業類型豐富多樣,涵蓋整機廠、靈巧手、驅動傳動感知等核心零部件、算力基礎設施等。
從整機廠來看,現場參展人形機器人包括宇樹、傅利葉、星動紀元、樂聚機器人、賽博格機器人、零次方、逐際動力、松延動力、鹿明機器人、清寶引擎機器人、靈御智能等,輪足機器人也有具微科技、光年創新等。
核心零部件方面,靈巧手、夾爪等及其核心配件,成為展區亮點之一,也是正在形成的新趨勢。
兆威機電的仿生靈巧手、星際光年的全球首個小臂一體化高自由度繩驅靈巧手成為眾多靈巧手產品的佼佼者。
而多家企業展示了靈巧手部件的最新趨勢。比如猿聲科技的多維觸覺傳感器 MultiDT與大面積觸覺傳感器 HexT,是當前行業內開創性的產品;戴盟機器人最新的DM-TacW系列視觸覺傳感器,為夾爪等執行終端賦予類人觸覺能力,助力復雜場景下的精準操控與自適應交互?,F場專家介紹,靈巧手部件已經實現自主國產。
此外,在驅動傳動感知等零部件方面,也有突破性成果。同川科技的輕量化機器人諧波關節、拓邦電機的同體積額定推力最大靈巧手電機模組、留形科技的世界首款機器人空間記憶模組,均顯著提升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鏈自主可控水平。
現場也有構建算力基礎設施的國之重器參展。比如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深圳)攜手華為及生態伙伴完成了384超節點算力集群的“深圳首秀”。
另外,AI智能體、數字員工等技術的落地應用,正逐步推動數字生產力進入全新階段。探跡科技現場展示的數字員工在制造業等復雜業務場景中的智能決策與執行能力,成為展會AI應用科技創新的突出亮點;而萬興科技攜“AI+視頻創意”“AI+繪圖創意”“AI+文檔效率”等各類創新應用,展示“國產AI+創意軟件”最新市場化成果。

高交會機械臂做飲料 南方+ 朱洪波 拍攝
首發首展AI機器人成果密集
據組織方介紹,本屆高交會首發首展產品占比達20%以上,很多灣區產品項目為行業頭部、首款、第一或領先,尤其在AI機器人領域非常明顯。
除了前述猿聲科技、戴盟機器人等推出核心傳感器配件首發產品外,在應用場景方面,本屆高交會也有多款產品為首發首展。
醫療健康領域,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AIRS)攜手招商局集團等首次展示“支氣管鏡機器人輔助肺癌消融治療”的整體解決方案,勾勒出未來介入手術的創新藍圖。此外,君柔科技打造全球首款多功能醫療電子皮膚,清源至芯則推出國際領先國內首創的高通量類器官3D打印機。
消費場景應用領域,榮耀終端首次在高交會展示其自進化AI原生手機Magic8系列,搭載行業首個自進化AI系統。李白眼鏡的全球最輕航天級純鈦材質智能眼鏡,美矽微的全球首創美矽微全息隱形屏,新工匠社機器人的全球首款搭載人機一體毫秒技術的競技功夫機器人,盛亞環境的全球首款搭載AI智能技術的水產投料機,均為細分領域首發首展。
此外,電力運維領域,廣東電網聯合AIRS等深圳機構研制的國內首臺電力場景人形機器人“知行者1號”完成高交會首展。該機器人正在服務于十五運會保供電,為智能電網建設提供支撐。養老領域,全球首款具備自主導航與具身交互能力的智能輪椅星燦Xcan亮相,為未來智能養老帶來新的發展空間。
此外,領鵲科技、神州鷹無人機、全感知科技等建筑安防高空清潔機器人,以及食鐵獸、星燦智能等割草機器人、肯綮科技等外骨骼機器人,也是功能明確的機器人產品。
五大發展趨勢構建生態優勢
高交會上,AI應用落地到底呈現哪些趨勢?
華為、騰訊及多個國之重器等提供基礎設施,也將撐起未來。鴻蒙系統、麒麟芯片、海思半導體、昇騰AI等華為旗下自主尖端成果,首次集體亮相高交會,而騰訊云則展示了業界首個3D世界生成模型。這些核心底層技術,將為灣區AI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多模態融合將加速推動AI機器人普及??偛课挥谏钲谑泄饷鲄^的深元人工智能全球首發L4級智能體母體系統Master Agent,采用雙引擎架構,分鐘級生成多智能體集群,已落地金融、醫療等高合規行業,并在剛剛舉辦的十五運會開幕式上精彩展示了AI生成數字畫卷。
產業技術不斷“進化”。鹿明機器人攜Lumos LUS2和鹿小明“機器人CP”亮相,LUS2是全球首個實現“1秒彈射起身”的全尺寸人形機器人,而鹿小明是最新研發的mini雙足人形機器人,這類技術突破將為未來應用帶來支持。
行業垂直滲透持續深化。深鐵集團全國首發宇宙線繆子智能探測儀;超像素打造了全球領先的AI視覺算法和產品方案;新智未來開發了全球領先的多模態實時AI交互系統小智AI,推動灣區AI硬件產業集群發展;愛鐳仕光影科技的AI數字人全息艙,通過全息投影實現情感識別與自然對話,適配多元營銷場景。
資本化步頻提速。剛剛參加完十五運火炬傳遞的樂聚夸父人形機器人也參展,展示其最新產品。雖然沒有像宇樹一樣打機器人擂臺,但樂聚也像宇樹、智元一樣開啟了IPO,有望繼優必選、越疆科技之后,成為深圳新的機器人上市公司,這也將吸引更多的灣區AI機器人走向二級資本市場。
“產業鏈全球領先,未來前景廣闊”
本次高交會的AI機器人展區,一個突出特點是國內外觀眾均較多,記者現場也看到,除了國內觀眾,歐美日韓及阿拉伯等多國觀眾特別關注AI機器人相關產品。
大灣區AI機器人的未來也廣受關注,未來該產業應該如何高質量發展?
灣區AI機器人產業鏈的吸引力明顯。猿聲科技由兩名1999年出生的英國留學生創立,因看好大灣區AI機器人前景,于2025年年初在深圳創立該公司,致力于進行具身智能觸覺多模態以及電子皮膚等領域技術的自研與產品開發,很快在4個月內完成三輪融資。該公司CTO&聯合創始人程逸鈞是浙江杭州人,其表示,之所以選定在大灣區創業,是這里產業鏈全球領先,產業協同完善,產品迭代非常快,展望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前景廣闊。
整體來看,廣東是國內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鏈最齊全、生態最完備、應用場景最豐富的集聚區,兼具科技創新、先進制造、市場應用等多方面優勢。2024年,廣東AI核心產業規模超過2200億元,穩居全國第一方陣。而深圳相關產業鏈優勢也比較突出,與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形成互補共贏格局。
同時,行業仍面臨挑戰,現場業內人士介紹,如端側大模型的高端芯片自主創新需突破,初創公司的大模型訓練數據依然不足,部分前沿展品量產成本高,具身智能機器人商用挑戰依然存在,具備全球共識的AI標準化框架尚未達成等。
依托全產業鏈基礎和潛力,大灣區有望為全球AI機器人產業集群提供“中國方案”。
(撰文 李榮華 攝影 朱洪波)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