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十五運會組委會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十五運會組委會副主任、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李靜對十五運會在粵港澳三地協同辦賽方面的創新務實舉措進行介紹。
李靜表示,十五運會是全運會首次由多地共辦,也是首次在港澳舉辦,面對“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種貨幣”的特殊情況,籌辦工作無先例可循,需守正創新。
按照“廣東為主、港澳優先”原則,廣東承擔了大部分項目競賽組織和開閉幕式任務,彰顯了大省擔當;香港、澳門憑借國際化優勢和出色組織能力,展現了特區的獨特魅力和別樣風采。三地賽事指揮中心互聯互通,實現“一屏統覽、一鍵調度”的跨區域協同管理。
為促進三地融合發展,十五運會首次設置了串聯三地、途經港珠澳大橋的公路自行車男子個人賽和貫通深圳、香港的馬拉松比賽,帶動互聯互通協同發展,展示“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首創“前置查驗、封閉運作、無感通關”新模式,總結探索“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規三地”新舉措,破解在不同體系下人員、物資、信息等關鍵要素高效便捷流動的難題,為大灣區在更廣領域、更深層次的融合發展積累了寶貴的“全運經驗”。
為方便人員物資跨境流動,十五運會還有這些創新舉措。設置口岸專用通道,10月9日起在廣深港高鐵西九龍口岸、深圳灣口岸、橫琴口岸等10個口岸設置十五運會人員“專用通道”和“無障礙查驗區”,實施“團進團出”集體通關模式。建立比賽器材通關機制,部分項目運動員需隨身攜帶大件行李通關,如擊劍運動員的劍包、場地自行車和鐵人三項運動員的自行車等。按照《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代表團通用政策》,內地運動員可按隨身行李攜帶比賽器材出入境。建立應急處理機制,組建了深港、珠港、珠澳雙方口岸現場通關保障工作專班,制定了口岸現場應急處理機制,針對技術設備故障、人流激增與擁堵、人員突發不適等緊急事件開展演練,確保統一指揮、協同有序、處置高效。
(記者 盧紹聰)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