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隨著T3航站樓全新投入使用,廣州白云國際機場立體交通系統再升級——T3綜合交通中心啟用、機場第二高速貫通、城際列車白云機場東站同步啟用,白云機場立體交通綜合體再擴容。

多種交通方式“一站式”換乘
由中鐵建工集團承建的交通中心綜合體項目T3航站樓綜合交通中心(GTC)連接T3航站樓南側,建筑面積25.9萬平方米,是一個集公路、鐵路、城市公共交通和航空交通等多種交通形式于一體的綜合換乘樞紐。

T3航站樓綜合交通中心采用立體化流線設計,地下銜接多種軌道交通(包括同步開通的城軌,以及建設中的高鐵和地鐵),1層連通航站樓旅客到達大廳機場巴士、航站樓間穿梭巴士,2層連通航站樓旅客出發大廳。配套P11、P12停車樓,開放約2800個停車位,建設車位引導、反向尋車等系統,方便網約車、私家車等車輛停泊。T3航站樓綜合交通中心立體式銜接布局,讓旅客真正實現多種交通方式“一站式”換乘。

位于白云機場T3航站樓綜合交通中心負二層的廣州東環城際白云機場東站宣布開通,新白廣城際(T2航站樓至竹料段)及廣佛東環城際全線通車,兩條城際鐵路在竹料至機場段并線,從白云機場T3航站樓出發37分鐘可達廣州南站。
除了城際軌道,旅客在T3航站樓GTC將可選機場第二高速、出租車、網約車、機場大巴等多種交通方式,未來還可搭乘高鐵、地鐵抵離機場 。
在交通中心即可就地值機、托運行李
據中鐵建工集團項目總工程師陳瑞旸介紹,工程最大亮點,是交通中心上方5000平方米的采光穹頂,穹頂以“木棉花開 九天銀河”為設計理念,長約174米,最大跨度32米,為拱形網殼結構,由1222個圓轂和3878件方管桿件構成。該結構創新采用“六角扇區+后張拉索”體系,優化六角圓轂鋼桁架為41個分片單元進行分片安裝,優化原設計雙固定張拉索為單端可調節索,實現張拉索分段張拉、同步調節。采用三維掃描機器人+BIM協同技術,建立LOD400精度模型,集成3D掃描逆向建模技術,實現鋼結構構件以及后期每一塊三角玻璃的精準下料和身份編碼,以達到設計要求的視覺效果和精度控制。

為打造更具時代氣息的“羊城啟航·絲路新篇”的廣州城市形象,交通中心公共空間設計上巧思妙想層出不窮。無論是別具特色的“飛機啟航”的動感意象,還是時空科技感十足的“時空穿梭·樞紐對話”的數字化表達,以及全球最大的以“羊城花冠,海潤連城”為主題的橢圓形全景水族館,精心規劃供旅客迎接親友、臨時休息的“城市新客廳”,都賦予了廣州白云機場國際化綜合交通樞紐新的時代注腳,讓出行兼具城市文化體驗于一身。

作為國內首個引入ICS行李系統至軌道站廳層的交通中心,為方便旅客出行,在其地下二層,設有自助式值機和行李托運系統,未來預計43%通過軌道交通出行的旅客可以實現分散就地值機和行李托運。從而與航站樓行李系統實現高效聯動,提升中轉效率,最大程度解放旅客雙手,為旅客打造兼具效率與溫度的出行體驗。

(采寫 劉倩 出鏡 楊天智 拍攝 鐘志輝 石磊 剪輯 金鏑 實習生 何曉進)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