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前海迎來《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簡稱《前海方案》)發布暨擴區四周年。四年來,這片面積擴大8倍的熱土,以“向前向海向未來”的姿態奮進前行,勾勒出兼具“香港味、國際范、濱海風、現代化、未來感”的獨特發展圖景。
數據顯示,前海地區生產總值從2021年的1755.7億元躍升至2024年的3008.8億元,年均增長超10%;2024年前海進出口總額7066.5億元,比2021年接近翻番;2025年1—7月,地區生產總值、進出口總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同比增長6.8%、5.5%、14.4%,發展動能持續澎湃。
波蘭最大綜合性律所之一的波蘭高柏歌嵐律所,以及臺灣總資產第二大、市值第一大金融控股公司富邦金融全資附屬公司富邦銀行(香港)有限公司,日前相繼獲批在前海設立代表處和籌建分行,而其落子均與前海近年來以制度型開放為目標,持續深化改革和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密不可分。
比如,在金融改革上,前海已實現“六個跨境”金融創新品牌,推進“金融支持前海30條”落地,形成14項全國“首創”“首批”金融創新實踐,前海自由貿易(FT)賬戶跨境收支1.15萬億元。
在法治開放上,深港國際法務區已集聚法律服務機構265家,成為國內法律資源最集中、機構門類最齊全的區域之一,深圳國際仲裁院2024年受理案件爭議金額達1423億元,居全球前三。
“前海的最大優勢和吸引力就在于持續的制度創新,讓其規則逐漸聯通港澳、接軌國際,為外資提供最優營商環境。”萬匯資本執行董事周光耀說。
數據顯示,前海已連續4年位居全國自貿區制度創新指數片區榜首,包括全國首立區域性投資者保護條例、首創企業開辦“雙錄簽名”制度、首落香港“智方便”促深港跨境政務互通、首推“AI+產業資金審批”改革等;《前海方案》72項任務69項已落地生效,3項加快推進中。
“沒走樣!”9月1日,前海創新教育集團前灣學校開學,香港許李嚴建筑師事務所主持建筑師嚴迅奇激動不已,這是全國首個由港企全流程參建的深港融合政府投資項目,亦是深港建筑工程領域規則銜接障礙破冰之舉,系統性破除該領域兩地執業壁壘。
前海除了逐步實現“港人港稅”“港資港法港仲裁”,近年來還從機制、規則、基建、民生多維度推動深港深度融合。
目前,前海全域實施15%企業所得稅優惠,免征港人個稅超香港部分;實現香港注冊建筑師、港澳稅務師、港澳導游等26類專業人士備案后即可執業;開通港澳跨境巴士、直升機航線,并加快港深西部鐵路規劃建設;推出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下稱“夢工場”)“1元入駐孵化、5億組建基金、10萬平方米產業空間”的“1510計劃”,為港人在前海創業、就業掃清障礙。
“前海在金融、法律、科技和專業服務,以及便利香港居民創業、就業和生活等方面均有不少惠港政策,大大拓展香港人才和企業的發展空間,說明前海的深港合作走實向深。”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說。
數據顯示,目前已有近萬家港企在前海布局業務,在該地工作和生活的港人數量超1.2萬人;截至7月31日,夢工場在園團隊535家,累計培育孵化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9家。
前海擴區后,擁有了海陸空鐵港“頂流”配置,產業空間完全打開。前海隨即實施“前海全球服務商計劃”、布局18個產業集聚區,并做優深港國際金融城、國際法務區、國際人才港三大平臺,逐漸構建起“現代服務業引領、新興產業支撐、未來產業布局”的產業體系。
“通過整合深圳機場、深中通道、深圳西部港區等戰略樞紐,前海打通了‘買全球、賣全球’的物流通道。在此基礎上,推動產業國際化步伐加快,帶動電商、港口貿易等業態升級。”王達說。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區域發展規劃研究所所長、前海分院副院長時鯤也認為,前海在原有優勢領域基礎上,新增海洋經濟、信息服務等新興賽道,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兩業融合”不斷深化。
數據顯示,2024年,前海現代服務業增加值達1884.4億元,較2021年規模接近翻番。2025年1—7月,現代服務業增加值預計實現1125.3億元,同比增長8.6%,占前海地區生產總值的65.1%。
“過去四年,前海完成了從‘大規模開發建設’到‘精細化運營提升’的關鍵轉型,同時持續強化全球高端要素配置能力,為深圳和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核心支撐。”時鯤說。
王達認為,前海在《前海方案》的首階段目標任務完成度遠超預期,未來只要充分調動國家宏觀政策支持、區域中觀產業協同、企業微觀主體活力,必將穩步邁向2035年發展目標,成長為更具全球影響力的開放門戶。
(記者 張瑋)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