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全國工商聯發布“2025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和《2025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調研分析報告》(下稱《報告》), 廣東共有51家企業上榜,數量位居前列,其中不乏來自新興產業的新面孔。
從細分榜單看,華為在研發投入上位居榜首,體現出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騰訊則在納稅總額方面排名第一,展現了企業對社會的重要貢獻。
這些上榜企業不僅是經濟發展的“排頭兵”,更在科技創新上勇闖“無人區”、在穩崗就業上撐起“一片天”、在稅收貢獻上當好“主力軍”,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的民企動力。
千億軍團再擴容,新能源賽道殺出“黑馬”
從全國范圍看,浙江以107家上榜企業繼續穩居榜首;江蘇以90家位列第二;廣東和山東并列第三,各有51家企業上榜。
在頭部企業競爭中,廣東表現尤為突出。排名前十的企業中,廣東與浙江并列第一,各有3家入選,江蘇有2家,北京和山東各1家。其中,華為、比亞迪、騰訊分別位列第4、5、6位。
從營收來看,廣東“千億俱樂部”再添新成員。今年共有12家粵企營收突破千億,包括華為、比亞迪、騰訊、美的、順豐、格力電器、TCL科技、TCL實業、神州數碼、廣東海大、唯品會以及新晉成員——溫氏食品。
2024年,溫氏股份表現出強勁的營收實力,全年營業總收入高達1049.24億元,同比增長16.68%,首次突破千億大關,躋身“千億營收級企業”行列。
值得注意的是,入圍名單采用企業自主申報方式,公眾熟知的立訊精密、工業富聯、大疆等未參與排名。
此外,廣東德賽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市點金貴金屬有限公司、廣東邦普循環科技有限公司、盈峰集團有限公司、廣州美涂士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達道工業科技(廣東)股份有限公司、珠海萬達商業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新面孔首次上榜,展現出民營經濟蓬勃的創新活力。
新能源產業鏈條依然不缺“造富”故事。在榜單中,華為、比亞迪、騰訊分列第4、5、6位。而在上一年中,比亞迪還落后于騰訊,位列第7位。小鵬汽車如同一匹“黑馬”,從上一年的441位上升至今年的308位。
廣東動力電池“雙雄”億緯鋰能、欣旺達也分別提升了5位、40位。新上榜企業中,廣東德賽集團、廣東邦普循環科技等均深度布局動力電池及回收領域,凸顯廣東在新能源賽道的深厚積累。
廣東已形成全國領先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產業鏈涵蓋了整車生產企業、動力電池生產企業、自動駕駛科技公司、傳感器等關鍵配套供應商、創新平臺機構、網聯技術服務方、第三方行業組織等,產業生態日益完善。
從區域分布看,51家上榜粵企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區。其中,深圳25家、廣州8家、佛山7家、惠州4家,東莞、珠海各2家,江門、中山、云浮各1家。
行業結構方面,制造業仍占主導地位,51家企業中35家屬于制造業,占比達68.6%。這反映出廣東堅持“制造業當家”的戰略成效顯著——不僅產業門類齊全、體系完整,更在多個領域培育出規模大、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制造業整體實力持續提升。
研發投入、納稅貢獻,這些粵企領跑全國
企業是創新主力軍,民營企業更是其中的重要力量。
2024年,民營企業整體研發費用與研發強度再次實現雙增長。其中,民營企業500強中實際填報企業的研發費用總額1.13萬億元,研發人員總數115.17萬人,平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2.77%。
從行業來看,研發費用超百億元的500強企業分布在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汽車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6個行業。
這意味著,民營企業不再只是市場的追逐者,而已成為前沿創新和關鍵技術攻堅的先鋒。
研發“第一梯隊”中,廣東企業表現尤為亮眼。報告顯示,在研發投入榜單中,排名前十的企業分別為:華為、騰訊、阿里巴巴、比亞迪、吉利控股、小米、螞蟻科技、百度、美團、寧德時代。
其中,華為近十年研發累計投入12490億元,2024年研發費用更高達1797億元,占全年收入的20.8%,累計全球有效授權專利15萬項。“科技長跑拼的是長期的研發投入耐力。”余承東說。
騰訊緊隨其后,其財報顯示,2024年研發投入達706.9億元,七年累計投入達3912億元。僅今年第二季度,騰訊的研發投入就達202.5億元,同比增長17%。
值得注意的是,在AI浪潮席卷全球的當下,華為和騰訊雙雙加碼布局。
“未來10年,AI算力的需求持續提升,將是系統對系統的巨大機會。”華為輪值董事長孟晚舟判斷,最近1—2年,是AI終端格局形成關鍵期,AI既是終端的核心能力,也是體驗的核心要素,隨著模型推理能力在技術和成本上的快速進步,AI終端的滲透率會在較短時間內顯著提升。
“相信這些加大的投資,會通過提升廣告業務的效率及游戲的生命周期而帶來持續的回報,并隨著個人AI應用的加速普及和更多企業采用我們的AI服務,創造更長遠的價值。”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說。
另一家不能忽視的“研發狂魔”是比亞迪。2024年,比亞迪研發費用達到531.95億元,同比增長34.42%。憑借雄厚的研發創新實力,比亞迪在混動技術及電池、電機、電控等新能源汽車核心三電技術等領域取得諸多突破性成果。
在社會貢獻方面,民企同樣是“頂梁柱”。報告顯示,2024年民營企業500強納稅總額達1.27萬億元,納稅超過100億元的企業有24家,占500強比例為4.80%。
納稅總額超過500億元只有三家民營企業,分別是騰訊、榮盛控股、比亞迪,粵企占據兩席。其中,騰訊以591.87億元的納稅總額位列第一。
據工商聯民企500強報告及騰訊年報,2020年至2024年,騰訊累計納稅總額超過了2100億,近五年平均增幅達到20.1%,彰顯頭部企業的擔當。
就業吸納方面,民營企業同樣是“穩壓器”。報告顯示,民營企業500強吸納就業總人數達到1109.12萬,戶均2.22萬人,就業人數超5萬人的企業有48家。其中,吸納就業人數前五大行業分別為汽車制造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就業人數合計為523.61萬人,占500強就業總人數的 47.21%。
廣東企業,正是吸納就業的“大戶”。僅騰訊一家,員工就超5.5萬人,其中科技人才占比高達73%,研發人員近2.7萬,技術人才集聚效應顯著。
從真金白銀的研發投入,到持續攀升的納稅貢獻;從穩穩托起的就業崗位,到不斷釋放的產業動能——民營企業正以硬核實力和長期主義,生動詮釋著新時代的企業擔當,成為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引擎。
(采寫 昌道勵 郜小平 許寧寧 葛政涵 汪祥波 制圖 葛政涵)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