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第33屆廣州博覽會閉幕,展會累計吸引觀展人數超16萬人次,累計簽訂經貿合作項目83個,意向簽約總額達400.81億元。
展會規模與質量雙突破
本屆展會以市場力量主導會展資源配置,加速政府主導型展會向市場化轉型。4個主題展區涵蓋創新發明、城市更新、汽車后市場、消費幫扶、包裝、養老健康、醫療、禮品家居、文創IP、工藝美術等領域,展覽總面積約18萬㎡,同比增長超50%。
特別的是,本屆展會首次與第十一屆國際發明展同期舉辦,并對原有部分專業展進行擴容提質,進一步拓展了展會的國際性、文化性、社會性,有效提升了展會綜合價值與影響力,累計超4000家商協會及企業觀展采購。
第33屆廣州博覽會以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為核心,聚焦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低空經濟與航空航天等新興產業領域,集中呈現了一系列代表行業發展方向的新技術、新產品,為推動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其中,廣汽、億航智能、小馬智行、里工機器人、高擎機電等科創龍頭企業的“硬核”產品成為展會焦點——特設機器人表演專區,匯聚150多款機器人上演智趣盛宴。上海歸墟機器人、視鵬、昂寶、哈工大等知名科技企業將攜情緒情感引擎機器人、外骨骼智能穿戴、智慧陪伴機器人等多種智慧養老前沿產品,首次亮相廣州老博會專業展區;在智能機器人專區,集中展示全球首款搭載大模型的具身智能心理健康機器人、智慧陪伴機器人、仿生機器人等多款新型機器人,充分展現高科技元素賦能智慧養老產品的最新成果。
此外,基因編輯、細胞治療、類器官、器官芯片、3D打印等生物制藥前沿技術也在廣州醫博會專業展區集中展示。國際發明展還吸引了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300多位嘉賓參與,展出2000多項中外發明成果。
區域協作激活國內大循環
本屆展會專設國內城市展,集中推介各地名優特產品、文旅資源及營商環境等,促進跨區域產業互聯、產品互推、資源共享。其中,青海省組織85家企業,設置“大美青海 生態品牌”主題館,展覽面積2000平方米,集中展示宣傳推介“青字號”品牌產品,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
此外,“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暨鄉村振興展區亮點紛呈,匯聚了全國各地的名優農產品和食品,廣州對口幫扶協作地區、國內合作城市超1000家企業參加展會,積極促進產銷精準對接。2025消費幫扶專展聯動全國消費幫扶重點地區及廣州電商平臺,升級消費幫扶模式,線上線下同步發力,助力區域特色產品拓展粵港澳大灣區市場。FPackAsia2025包裝展暨廣州金屬包裝制罐技術展展示了生鮮餐飲包裝、冷鏈物流等上下游產業的最新技術,為大食飲上下游全產業搭建 “一站式” 解決方案與商貿平臺,有力服務于區域協調發展與鄉村全面振興。
消費新場景涌現,現場設立了品質生活展區,集中展示國潮品牌、智能家居、健康食品、文旅創意等。銀發經濟和醫療與健康展區設置了“銀齡集市與老年用品一條街”、居家適老化改造“煥新”活動專區,推廣優質銀發消費產品,同期舉辦“廣州首屆銀齡藝術季”等活動,營造“可逛、可感、可玩”沉浸式觀展體驗。
搭建雙向賦能平臺實現互利共贏
本屆展會堅持立足廣州與對口協作地區、國內合作城市的資源稟賦,通過展示展銷、新品推介、行業交流、科創展望等活動形式,精準匹配各方優勢與需求,以“雙向賦能”實現互利共贏。
展會期間,廣州市協作辦公室、中國發明協會、京東工業聯動廣州與對口協作地區、國內合作城市的市(區、縣)產業園及科創示范企業,共同簽署“百園千企”暢通國內大循環、發展新質生產力經濟協作框架協議,計劃三年內分批逐步推進,通過技術共享、產能協同、市場互通,構建“優勢互補、利益共享”的良性循環,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現場還舉辦了廣州博覽會新質生產力新企新品推介會、廣州“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頭部企業“雙向賦能”倡議、消費幫扶產銷對接會、“雙向賦能”項目簽約等系列重要活動,邀請行業領軍企業大咖分享未來產業發展的戰略洞見,組織優強企業代表作路演推介,為國內企業拓展市場、深化合作提供高質量交流與合作平臺。
(采寫 黃楚旋 攝影 蘇韻樺 剪輯 曹睿)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