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首屆全球智能機械與電子產品博覽會新聞發布會舉行。發布會透露,電子展將于今年12月4日至6日以“一展雙城”新模式在澳門、珠海同時舉辦,打造一流消費電子展會平臺。前兩天向專業觀眾開放,第3天向社會公眾開放。
合作區經濟發展局局長吳創偉。
首創雙城聯動會展模式
“舉辦這樣一個電子展,企業有需求,廣東有條件,大灣區有優勢,正當其時。”會上,廣東省商務廳廳長張勁松表示,在廣東、澳門舉辦電子展,不僅有利于國內企業在家門口展示自我、鏈接全球,更有利于全球同行交流互鑒、共同提高,這將是一個貿易與產業互促雙強的盛會。
據不完全統計,全球40%的智能手機、70%的消費級無人機和全國1/3的工業機器人、1/4的新能源汽車、1/5的集成電路等產品都出自廣東。中國電子商會會長王寧表示,作為電子展主辦方,將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定向邀請5000位國際商協會代表、境內外采購商、行業領袖及知名專家到會,實現全球產業力量的高效匯聚與價值共創,預計本屆電子展將吸引海內外專業觀眾7萬人到會。
其中,參展企業方面計劃邀請行業公認的頭部企業和高成長的新銳企業參展,聯動“政產學研金服用”全鏈條資源,一對一走訪梳理展商需求,定制化匹配境內外采購商、投資機構及行業智庫。境外采購商方面將重點邀請沃爾瑪、戴姆勒、大眾、三星等全球大型采購商到會。
電子展首創雙城聯動會展模式,設置6大主題展館。具體來看,澳門聚焦智能電子,珠海聚焦智能機械:
——澳門會場聚焦基礎設施、終端設備、商業資本三個維度,設智能通信與物聯網館、智能視聽與元宇宙館、創投新概念館3個主題館,展覽面積4萬㎡,參展企業約500家,展示衛星通訊、集成電路等產品及前沿科技項目等。
——珠海會場聚焦制造、交通、生活三個維度,設智能裝備與工業互聯網館、智能交通與未來出行館、智能家居與健康科技館3個主題館,展覽面積3萬㎡,參展企業約500家,展示機器人及數字化轉型、新能源汽車等產品及應用。
此外,電子展將采用“論壇+展會”模式,舉辦“1+6+N”場活動。其中,開幕式及高峰論壇將在澳門舉辦,新品發布則在珠海、澳門分別舉辦。在供采對接方面,展會期間將舉辦50場以上供采對接活動。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
橫琴力推政策創新與應用場景
作為支持單位,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將為本屆電子展提供多項賦能。
據了解,利用橫琴“分線管理”等特殊政策,參展設備可以享受長達3年的保稅展示期,跨境展品還可以實現“一次查驗、雙城通行”的便利。參展后續落地合作區的企業,只要是符合條件的,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對經認定的,落在合作區工作的境內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其個人所得稅負超過15%的部分也可以享受免征的政策。合作區還預留了超50萬平方米的智能制造空間,參展企業可共享智能制造供應鏈的資源。
在答記者問環節,合作區經濟發展局局長吳創偉表示,合作區將通過這次展會進一步深化相關政策應用場景,例如依托“分線管理”“團進團出”等政策營造更為便利的“一會展兩地”的跨境會展體驗,以展會為抓手,促進要素跨境流動。此外,橫琴也構建了完善的政策體系,不僅實施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的“雙15%”優惠政策,還針對“四新”產業出臺了專項扶持政策,在科技研發、高端制造、人才培育、金融服務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合作區將積極通過AIE展會這一平臺,吸引科技創新企業落戶橫琴、澳門以及大灣區其他城市。
吳創偉還指出,按照“銜接澳門、接軌國際”的創新方向,橫琴也推出了一系列的制度創新,為新興產業提供應用場景和制度探索的空間。例如:
——正加快推進橫琴全空間無人體系,將統籌陸、海、空領域的資源,協調政策法規、標準規范,逐步推動物流配送、交通運輸、環境監測、城市管理、邊境管控、文化旅游等智能無人產品的應用場景;
——琴澳將通過數字貿易國際樞紐港,加快探索制定跨境數據流動相關的規則和標準,指導和幫助企業機構高效合規開展數據跨境活動,為數據服務、數字內容、人工智能等科技企業提供豐富的應用場景。橫琴將借助AIE展會服務更多科技企業發現適合自身的應用場景,實現更大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合作區還將搭建出海平臺。在“澳門+橫琴”打造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新平臺的背景下,琴澳正共同籌建中葡貿易投資服務平臺,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面向國內及葡語、西語國家企業提供語言、法律、稅務、仲裁、調解等全方位專業服務,促進境內企業“走出去”,和境外企業“走進來”。琴澳將充分用好平臺優勢,并結合AIE展會契機,打通企業出海的堵點和難點,豐富出海業務服務場景,共同服務好廣東乃至全國的智能機械與電子產品通過葡語以及西語國家走向世界。
(記者 黃天儒 梁涵)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