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綜合改革試點迎來新的政策紅利,近日持續引發熱議。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是國家重大戰略平臺,深圳綜合改革試點不少任務將率先在前海、河套先行先試。
6月19日,深圳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深入推進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聚焦前海、河套,介紹深圳進一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前海打造新質生產力和創新的策源地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入推進深圳綜合改革試點深化改革創新擴大開放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外發布。該《意見》是2020年印發的《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的升級版,將再推出一批改革措施、落地一批創新試驗、深化一批開放舉措,推動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取得更大成效。
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作為國家重大戰略平臺,在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實施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全力爭取《意見》改革措施在前海先行先試、率先落地,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在6月19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深圳市委常委、前海合作區黨工委書記、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管委會主任、前海管理局局長王守睿表示,《意見》提出一系列含金量十足的政策舉措,前海將迎來新使命、新機遇、新動能,也必須有新擔當、新作為。
據介紹,在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方面,前海大力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著眼全域打造新質生產力和創新的策源地。比如,接下來,前海將建設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加快構建需求牽引、企業主體、市場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在優化外國人才服務、深化深港聯合引才機制、便利港澳專業人士執業等領域推出更多創新舉措,助力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
在推進金融、技術、數據等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前海依托現代服務業及要素跨境流動優勢,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接下來將在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加快發展人工智能、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創新發展數據產業等方面持續發力。
在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方面,前海優化升級貨物貿易,將持續推動外貿領域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大力發展跨境電商、保稅維修、保稅展示交易等新模式、新業態。創新提升服務貿易,將鞏固提升運輸、金融、電信等優勢行業,發展游戲出海、軟件外包、知識產權、跨境旅游、國際會展等業態,努力在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中作基地、作平臺、作通道、作樞紐。
在健全科學化、精細化、法治化治理模式方面,前海將進一步完善國際商事糾紛解決機制,集聚一流商事調解機構,提供專業、高效、便捷的商事爭議解決服務,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河套打造要素便捷流動的“窗口”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為“一區兩園”,面積約3.89平方公里,包括了深圳園區、香港園區。
“搶抓《意見》發布實施的重大機遇,先行先試、開拓創新、真抓實干,推動河套合作區加快打造成為世界級科研樞紐。”深圳市政協副主席、福田區委書記、河套發展署黨組書記黃偉表示。
據介紹,深圳將落實《意見》有關要求,打造河套教育科技人才高地,接下來將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改革,推動人工智能、先進生物醫藥、前沿信息與新能源材料、國際科技服務業等重點產業做大做強,打造國際創新人才港。
打造河套要素便捷流動的“窗口”,將推動實施國家級科技金融先行先試政策,創新國際性產業和標準組織管理制度,深化以深圳數據交易所為牽引的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深化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
打造河套制度型開放創新體系,將探索在河套海關監管區域內實施更加便利的出入境及停居留政策,提速推進皇崗口岸重建,推動實施貨物“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區內自由”的監管模式,積極探索“一區兩園”在科技創新、“雙招雙引”等方面的互利合作模式。
打造河套國際一流創新環境,將積極推動出臺河套深圳園區條例,建立與國際接軌的調解、仲裁、訴訟一站式多元解紛體系,擴大境外職業資格便利執業認可清單。
關注
新皇崗口岸建成后將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
河套深圳園區規劃范圍包括福田保稅區和皇崗口岸片區,皇崗口岸片區的皇崗口岸重建正在加快推進中。
“新皇崗口岸將是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聯通的‘新升級’,也標志著深港合作邁向‘新高度’。”新聞發布會上,黃偉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重建后的皇崗口岸取消貨運貨檢功能,承擔著口岸綜合服務和國際科技服務等新功能,是河套“一區兩園”的“中心服務樞紐”,也是河套“一心兩翼”空間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重建工程已經進入沖刺階段,聯檢大樓正加快地上主體結構施工,預計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
重建中的皇崗口岸。
據介紹,新皇崗口岸建成后將帶來一系列紅利。人員通關更加便捷,新皇崗口岸通關模式將以“合作查驗、一次放行”,取代原有的“兩地兩檢”,通關時間將大幅縮短。科創空間更加充足,新皇崗口岸的用地面積比原來大幅縮減,能夠為科研釋放出40萬平方米土地空間,以及總建筑面積180萬平方米的國際協同創新區。人才生活更加舒適,新皇崗口岸東北側將規劃建設國際人才社區。
前海打造“四個圈”提升國際化水平
《意見》要求深圳在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等方面先行先試,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就前海如何提升國際化進行提問。
“提升前海的香港味、國際范、濱海風、現代化和未來感,著力打造‘四個圈’。”王守睿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
據介紹,前海將構筑國際“服務圈”。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新評估體系,持續優化外商投資服務,做優做強“深圳·前海e站通”,幫助企業更好開拓國際市場。
營造國際“創新圈”。前海已落戶外資企業超過1萬家,接下來將聚焦“招外、招大、招戰、招新”,以企業研發中心為抓手,大力招引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企業,構建以香港高校轉化平臺為支撐的產業創新生態,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
打造國際“生活圈”。推進全域、全要素國際化建設,將開展國際化街區改造提升,加快建設高品質國際化社區,為國際人才在前海工作、生活、旅游提供更多的便利。
擴大國際“朋友圈”。發揮前海“窗口”和“橋梁”作用,將依托香港聯通世界的優勢,提升前海國際化建設水平,深化對外合作交流,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
(記者 王睦廣)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