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前,大項目工地建設忙,廣湛高鐵、深江鐵路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不斷迎來新進展。
關鍵節點實現突破
5月30日,由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公司站房建設指揮部建設、中鐵城建、中鐵二十五局、中鐵建設承建的廣湛高鐵佛山站施工現場一線傳來捷報,主站房主體結構施工完成、軌行區高支模支架拆除完成、正線區域水溝及防水施工完成,標志著站房正線已具備鋪軌條件,為全線按期開通奠定了堅實基礎。
廣湛高鐵佛山站位于佛山市禪城區市中心,屬于國家“十四五”規劃重點項目,總建筑規模為29.4萬平方米,站房面積約為5萬平方米,站場規模為4臺9線(含預留1臺2線),與京廣、廣汕、深南等數條(段)高鐵連通,可承擔年旅客發送量約600萬人次,能夠大幅縮短廣州中心城區與周邊城市的通行時間,到湛江只需1.5小時,將成為佛山乃至粵西北上的新通道。
大灣區大學濱海灣校區效果圖。
5月30日,隨著最后一方混凝土澆筑完成,由中鐵建工集團承建的大灣區大學(濱海灣校區)一期第一標段項目±0底板澆筑工程圓滿竣工。這一關鍵節點的實現,標志著這座承載著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發展使命的現代化校園正式進入主體施工階段。
項目負責人介紹,團隊始終秉持“建設為運營服務”理念,深度融合“BIM技術+智慧工地”集成應用,利用BIM可視化模型,提前進行圖紙審核和技術交底,有效指導現場施工。最終,團隊僅用30天完成樁基施工,并在75天內完成了近1.9萬平方米基礎底板的混凝土澆筑任務,提前達成節點目標,為項目后續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悉,大灣區大學(濱海灣校區)一期工程一標段項目位于廣東省東莞市濱海灣新區威遠島,校區建成后為東莞乃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注入創新動能。
工地掀起建設熱潮
5月30日,中鐵建工集團在白云站上蓋項目現場正式啟動2025年“同心建功杯”勞動競賽,標志著項目建設全面進入“大干快上、奮勇爭先”的新階段。“要打造技術精湛、作風過硬的專業隊伍,大力營造良好建設氛圍,并堅守安全紅線,確保生產安全。”中鐵建工集團工會工作部部長王強表示。
下一步,項目將深度融合新質生產力與智慧建造理念,依托大灣區數字技術優勢,積極探索人工智能在產業生態中的應用。通過導入總部經濟、時尚創意設計等高端產業資源,項目將加速建設港產城融合示范區,助力白云區從“樞紐城市”向“產業高地”轉型。
廣湛高鐵佛山站。
廣湛高鐵佛山站從3月開始全面進入地上主體結構施工階段,掀起了站房施工保開通高潮。中鐵城建項目積極推進信息化、數字化建設,搭建智慧工地平臺,通過進度、質量、物料等多個模塊,實現項目建設全方位、全過程信息化綜合管理,對各項任務進展進行實時跟蹤,根據現場的變化動態調整流水分區、交通組織及資源配置,克服了陰雨天氣頻發、場地空間狹小、交叉作業頻繁及交通運輸受限等多重難題,確保了項目高效推進。
當前,佛山站項目施工如火如荼推進,近2000名施工人員奮戰在建設一線,中鐵城建與其他各參建單位正全力推動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主站房、南站房主體結構施工已完成、鋼結構施工完成50%,正全力沖刺年度任務目標,致力于將佛山站打造成“安全優質、智能綠色”的精品工程,為大灣區交通一體化建設再添新動能。
智慧建造注入新動能
5月29日,隨著最后一方混凝土完成澆筑,由廈深鐵路廣東有限公司建設管理、中鐵二十五局承建的深江鐵路江門段跨江門水道連續梁完成合龍,這是江門段首次將智能懸灌造橋機投入到連續梁建設當中,為深江鐵路建設按下“加速鍵”。
此次合龍的廣中江特大橋跨江門水道連續梁全長221.5米,是項目控制性工程。據中鐵二十五局現場負責人石炬介紹,該橋合龍地點位于326號至329號墩箱梁間,項目團隊采用智能懸灌造橋機進行施工,該造橋機具備自動行走、模板自動開合及姿態調節、自動噴淋養護等功能,安裝拆除便捷,安全性能高。
深江鐵路江門段跨江門水道連續梁施工現場。
“相較于傳統支架法施工,這種智慧造橋機無需在地面搭建支架,可實現上方施工、下方正常通行,上下結構同步作業,走行與合模施工時間可從原來的一天縮短為半天,大大提升施工效率。”石炬說道。
此外,項目建設者以“智能監測+動態調整”技術體系為核心,以“全站儀+實時監測系統”相互配合,在合龍過程中對橋面高程、中線及軸線進行實時高精度測量并動態校準,確保合龍段兩端偏差控制在毫米級,實現無縫對接。
深江鐵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軌道交通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成后將實現深圳前海自貿片區與廣州南沙自貿片區半小時高鐵互聯互通,進一步織密大灣區軌道交通網絡。未來,深江鐵路將與廣深港高鐵、深茂鐵路等線路互聯互通,成為推動珠三角西翼片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黃金通道”,對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記者 劉倩 通訊員 陳穎 張同德 吳明耀 韋相宇)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