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忙碌的媽灣智慧港,搭載DeepSeek大模型的全國首個海關系統智能查驗機器人和普貨智能查驗機器人已試點應用兩月余,識別快速、比對精準,直接將進口危化品整體查驗時間減少50%。
在全球供應鏈加速重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通關效率與制度型開放成為衡量貿易競爭力的核心指標。
十年來,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刀刃向內”,以通關改革為支點,將通關效率從“天”壓縮至“秒”,撬動灣區供應鏈韌性重塑,構建起與世界雙向聯通的自由“貿易門戶”。
據深圳海關統計,2015年到2024年,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內海關備案企業數量突破1.1萬家,外貿進出口總值由2015年的712億元升至2024年的5379.8億元,年均增長超25%,構建起“雙循環”戰略支點。
“迭代改革”重塑“自由范式”
通關效率壓縮至“分秒”
“通關”是進出口貨物和國際貿易必經的關鍵環節。傳統通關模式下,企業甚至需要在不同關區設立辦事機構或委托代理來處理事務,產生大量人力、物力成本,且貨物長時間滯留港口還會帶來倉儲費用或產品損耗。
穩定通關時間能讓企業在貿易活動中,更好地安排生產、采購和銷售計劃,以及規劃合適的運輸和配送方式,從而提高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因此,“通關”是否便利對實現“貿易自由”至關重要。
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擁有前海綜合保稅區,過去十年,這個規劃面積約2.9平方公里的區域,在智能化通關改革上對標國際,迭代速度令人咂舌,且絕大多數都被冠以“全國首創”。
在這里,報關全程實現無紙化,“讀秒”通關是常態,辦完全部通關手續只需3分鐘;
首創原產地證智慧審簽,實現“清單外產品即報即簽,清單內產品快審快簽”;
首創“港區一體化”,讓企業自由選擇通關手續辦理地點,將手續辦理時間縮至2分鐘內;
首創跨境進口生鮮關檢聯合改革,將通關時間減少2-4小時,通關效率提升150%-200%,大幅提升活鮮產品存活率等。
除此之外,進出口商品“1+4全球溯源核放”、全球中心倉、“MCC(多國集拼)前海國際集拼中心”等管理模式創新亦推動片區通關效率倍增。
比如,“全球中心倉”在前海綜保區內設立全球貨物集散中心,構建“一區多功能,一倉多形態”,實現非保稅貨物與保稅貨物“同倉存儲”、出口貿易與進口貿易“同倉調撥”、小額交易與大宗貿易“同倉交割”、外貿與內貿“同倉一體”等“四個同倉”,滿足企業同時供應國內海外兩個市場、同時存在多種貿易方式的需求。
“MCC前海國際集拼中心”則讓進出口貨物、國際中轉貨物抵達前海后,可根據其物流或貿易安排,重新通過“海陸空鐵”等方式中轉、分撥、集拼運往全球各地,實現各類貨物在區內自由集拼。
近兩年來,片區則全面實施海關總署出臺的“支持前海18條措施”,重點推進深港規則對接,全國率先試點深港“一次檢測、一次認證、一體通行”。其中,在深港酒類“兩地一檢”中,建設深港國際酒類檢驗中心,對取得香港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認可機構檢測報告的進口酒類產品予以免檢。
2022年11月,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入選“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2024年,前海綜合保稅區進出口實現3752.5億元,增長49.9%,進出口總值列全國第四、廣東第一,在海關總署績效評估結果中前海綜合保稅區上升為A類,位居廣東榜首。
“效率優先”觸發“韌性重構”
新興貿易漸筑“生態閉環”
如果說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的貿易自由是以通關便利化為抓手,那么前海擴區后,擁有了“海陸空鐵港”的前海則推動供應鏈向“多維網絡”升級。
比如,在前海綜合保稅區綜合運用“先入區、后報關”“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非侵入式查驗”等通關便利措施,打造“MCC前海”新物流模式。建設“前海離港空運服務中心”,打造“航空貨運登機口”,在前海打包完成進出口空運貨物的集貨、分流、訂艙、打板,空運服務使企業可綜合運用廣、深、港三地機場航線和運力資源,出口物流選擇更加便利和多元,可為企業節省成本30%左右。
供應鏈重塑再次提升了通關效率,更順應了跨境電商等新興業態發展需求,不僅吸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入駐前海,且主動根植于前海沃土進行模式創新,形成良性產業發展生態閉環,推動供應鏈實現“韌性重構”。
“效率是開展跨境供應鏈業務的核心優勢,目前我們已實現從深圳到英國終端消費者家中僅需48小時的極速配送。”誠天國際創始人兼董事長馮凌炬說。該公司自2018年成立以來,迅速崛起為全球跨境新供應鏈服務領軍企業。
提供端到端跨境海陸空多式聯運綜合物流服務的大洋物流,2016年入駐前海后,借助前海拓展海外市場的便利條件,布局“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業務覆蓋歐亞12個國家。
“在這一過程中,前海為公司提供了全方位支持,包括初期協助對接供需兩端開拓訂單,中期配套供應鏈金融服務破解跨境結算難題等。”大洋物流集團副總經理唐新成說。
2019年在前海成立的深創建則不斷創新,其新上線的查驗流水線每6秒即可過一個標準箱,從卸貨到查驗完成,時間從原先的一天縮短為2小時。
“憑借前海綜保區的優勢,我們得以解決‘退貨最后一公里’的問題,進而刺激跨境平臺上訂單量的增長以及產品類目的開發。”深創建董事、副總經理吳瑞國表示,未來將打造針對出口退貨及進口全方位立體的閉合環跨境電商服務鏈路,實現“出得去、退得回、進得來”三種業態在前海落地。
2024年11月8日,亞馬遜全球開店亞太區首個創新中心亦前海正式啟用,旨在打造輻射亞太的創新交流與孵化基地,推動更多中國電商企業“出海”。
“前海在跨境電商政策和監管模式方面不斷創新,推出了多項便利措施,有效提升了行業整體運營效率,是吸引我們入駐集聚區的關鍵因素。”亞馬遜中國副總裁、亞馬遜全球開店中國賣家管理負責人金彥箴說。
在馮凌炬的觀察中,前海跨境電商生態已呈現出顯著集聚效應,“頭部平臺與上下游企業形成‘分鐘可達’的產業圈層,完整產業鏈條的聚合大幅降低了企業間溝通成本,展現出強勁的集群發展態勢”。
數據顯示,2024年,前海跨境電商集聚區累計已有越海、華富洋、美邦鏈通、招商保稅、東方嘉盛、中電港等165家企業,實現進出口1210.30億元,總量排深圳各區第一,增長104%,成為前海高質量發展的“快馬”。
策劃統籌:張瑋
撰文:張瑋 張秉仁
海報:文海燕
圖片由前海管理局提供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