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聚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緊扣打造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省域樣板,新的一年,廣東省人大常委會有哪些工作計劃、重點舉措?
日前,省人大常委會2025年度工作要點及立法計劃、監督工作計劃、代表工作計劃(即“一要點三計劃”)印發,全年“任務書”敲定、“計劃表”出爐:安排審議省級法規項目19項,包括繼續審議項目6項,初次審議項目13項;安排監督項目33項,將檢查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方面法律法規實施情況,圍繞“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開展專題詢問;開展“察民情惠民生助力百千萬·人大代表在行動”主題活動;對省十件民生實事實施情況的滿意度進行測評,并測評2026年候選項目……
省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要認真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立法權、監督權、決定權、任免權,在堅持好、完善好、運行好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上取得新成效,為廣東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實制度保障。
制定促進軌道交通、海上搜救合作等大灣區法規
“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立法。”根據2025年度立法計劃,今年省人大常委會安排繼續審議項目6項,初次審議項目13項,預備審議項目21項。
去年,省人大常委會“量身定制”粵港澳大灣區專項立法計劃(2024—2027年),成為全國首個落實國家區域發展重大戰略的專項立法計劃,明確每年推出2部左右大灣區法規。今年省人大常委會將繼續落實該計劃,擬制定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軌道交通發展條例、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海上搜尋救助合作條例、促進粵港澳氣象合作發展條例等。
聚焦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擬抓緊制定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條例、低空經濟發展條例,研究制定數據條例、促進會展業高質量發展條例等。
突出助力“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將制定縣域經濟振興條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研究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條例等。
圍繞法治廣東平安廣東建設,計劃修改突發事件應對條例、租賃房屋治安管理規定,研究制定多元化解糾紛促進條例等。
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3月已出臺家庭教育促進條例,還將制定民辦教育條例,修改實施婦女權益保障法辦法、糧食安全保障條例、征兵工作規定等。
根據立法計劃,省人大常委會繼續推行法規征求在粵全國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意見建議制度,探索省人大代表掛鉤聯系法規項目制度。建好用好基層立法聯系點,充分發揮江海、南沙、福田3個“國家級”聯系點的示范引領作用,推動我省聯系點建設繼續走在全國前列。還要繼續探索建立聽取審議“一府兩院”備案審查工作專項報告制度。
此外,還將加強對設區的市、自治縣法規的審查指導,健全區域協同立法工作機制,推動茅洲河流域、練江流域、桑浦山保護和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建設等市域協同立法,探索跨省域協同立法。
瞄準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打出監督“組合拳”
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群內涵式高質量發展”開展專題調研,聚焦“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開展專題詢問,聽取和審議省政府關于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的報告、托育服務發展報告……
2025年監督工作計劃共安排33項監督項目,包括聽取審議專項工作報告12項,計劃和預算監督7項,執法檢查5項,專題詢問1項,專題調研8項,緊緊圍繞中心、貼近民生、突出重點,切實做到發展所需、改革所向、監督所至。
為助推建設世界級的大灣區、發展最好的灣區,省人大常委會將重點調研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群規劃建設治理、科技創新引領、基礎設施高效互聯、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等情況;也將重點檢查大灣區內地9市,及汕頭、汕尾、陽江、湛江、茂名、潮州、揭陽7個沿海市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方面法律法規實施情況。
今年,省人大常委會把助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貫穿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強化立法供給、加大監督力度、專門作出決定,并組織代表開展集中視察、專題調研等。其中將在11月份開展專題詢問,聚焦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未來產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等重點要點,力求問出社會關切、問出工作實效。同時,還計劃專題調研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促進條例貫徹實施情況,聽取審議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等情況的報告等,打好監督“組合拳”,助力廣東產業體系向新圖強。
助推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今年將強化人大預算決算審查監督和國有資產管理、政府債務管理監督,扎實做好計劃、預算、審計等法定監督工作,聽取審議2024年度企業國有資產(不含金融類企業)管理情況等報告,開展“十四五”規劃綱要實施情況和“十五五”規劃綱要編制情況專題調研。此外,還將圍繞助推“百千萬工程”實現三年初見成效目標任務,對典型鎮、村開展蹲點式調研,探索總結農村改革發展新思路、新方法。
健全代表建議答復承諾解決事項“回頭看”機制
人大代表來自人民,是黨和國家密切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2025年度代表工作計劃列出28項內容,著力以高質量代表工作助力廣東高質量發展。
代表工作計劃提出,要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3月中旬以來,全省四級人大聯動、五級代表行動的“察民情惠民生助力百千萬·人大代表在行動”主題活動有序開展。按照“集中一個月、履職貫全年”的原則,代表主題活動融入全年代表工作,廣泛動員代表更好履職,助力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綠美廣東生態建設、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化解基層矛盾等,更好吸納民意匯集民智,更好賦能高質量發展。
代表聯絡站是代表開展履職活動、密切聯系群眾、聽取社情民意的平臺載體。根據計劃,今年將進一步落實聯絡站相關工作機制,完善聯絡站民主民意表達平臺作用,常態化接待群眾、常態化開展活動、常態化反映民意。同時,還要支持聯絡站與基層立法聯系點、基層黨建平臺、社區服務中心等共建共用,推動建立產業、行業、園區、區域等特色型聯絡站。
去年,廣東在全國首創“群眾常來、代表常在、實事常辦”“三常”模式和“省人大常委會評議+市縣鄉人大代表票決+基層民生微實事立辦”三重架構,將代表大會期間履職與閉會期間密切聯系服務群眾有機結合在一起,初步形成省域全覆蓋的為民辦實事閉環機制。
接下來,省人大常委會還要進一步建立健全代表全鏈條參與為民辦實事工作機制,充分發揮代表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和功效,組織代表全過程參與民生實事的征集、審議、表決、監督、評價等各個環節。年底對今年省十件民生實事實施情況開展滿意度測評并對2026年候選項目進行測評,確保形成民生實事評議工作閉環,以“民生小切口”推進“社會大治理”。
計劃還提出,要發揮好代表提出議案建議前溝通協調和預提交機制作用,開展代表建議“提辦對接”服務現場活動,健全代表建議答復承諾解決事項“回頭看”工作機制,推動承辦單位實現重點辦理一項代表建議、解決一個方面問題、促進一個領域工作。
省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的工作任務已明確,接下來要以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扎扎實實干出實效,努力打造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省域樣板,為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作出人大新的更大貢獻。
(記者 姚瑤 祁雷)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