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廣東省公布《廣東省促進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增進老年人福祉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圍繞發展民生事業、壯大市場規模、培育潛力產業、優化發展環境等四方面提出系統性規劃,培育銀發經濟高精尖產品和高品質服務,力爭到2027年形成覆蓋全面、供給精準的銀發經濟生態體系,讓老年人共享發展成果。
到2027年進一步完善全省老年大學縣級全覆蓋
《方案》明確將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作為重點民生工程,提出有序推動適老化改造,采取政府補貼等方式為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推進鄉鎮(街道)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建設,使之逐步具備承擔全托、日托、上門服務、協調指導等功能。鼓勵養老服務機構、家政企業、物業服務企業運營家庭養老床位,探索互助養老新模式;聚焦一刻鐘社區生活圈,開發社區服務線上平臺,建設改造一批社區便民消費服務中心、老年服務站等,拓寬為老便民生活服務。為豐富老年人健康及文體服務,《方案》提出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醫養結合機構,到2027年,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的比例達85%以上;完善老年教育服務體系,推動部門、行業、企業、高校舉辦老年大學,逐步開展老年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推進教學資源和師資共享,到2027年,進一步完善全省老年大學縣級全覆蓋。
將老年產品和服務納入各級促消費政策范圍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金李登上首場“委員通道”,提出銀發經濟一頭連著民生,一頭連著產業,供需兩端空間廣闊,蘊含重大發展機遇。《方案》明確,要壯大銀發經濟市場規模,激發釋放消費潛力,積極引入銀發經濟領域的中央企業、外資企業、平臺企業以及外地優質企業等,積極拓展銀發經濟相關業務。《方案》還提出,完善銀發經濟行業標準,比如探索建立省級銀發經濟統計指標體系,研究界定銀發經濟范圍和相關產業分類;健全銀發經濟相關行業標準規范,特別是醫養結合服務、康養產業等新生或交叉行業。
在銀發經濟消費端,《方案》提出開展消費促進行動,如將老年產品和服務納入各級促消費政策范圍,支持各地通過消費券、體驗券等方式推進銀發經濟消費;利用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等平臺展示推介銀發經濟前沿技術和產品服務,支持各地培育老年用品展會、博覽會,鼓勵行業協會分類舉辦各類優質渠道對接會和產品展銷會等;建設一批適老生活體驗中心(店),打造沉浸式消費場景體驗平臺。
探索建立省級銀發經濟重點項目庫
依托強大的制造業體系和外貿進出口能力,在銀發經濟領域廣東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廣東省民政廳數據顯示,目前廣東省老年醫療器械、康復輔具供給能力居全國前列,其中輪椅、助行器等產品國內市場份額占比過半、出口份額占比達70%,入選國家老年用品產品推廣目錄的企業和產品數量連續兩年位居全國前列。
《方案》提出,廣東將統籌布局推進銀發經濟產業集群化,將銀發經濟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五”規劃,培育產業梯度和互補體系。在大灣區內地城市謀劃布局不少于2個國家級高水平銀發經濟產業園區,重點發展智慧康養、抗衰老、康復輔助器具等潛力產業;在粵東粵西粵北布局銀發經濟集聚區,重點發展老年用品、旅游度假等產業。此外,廣東還將建立省級銀發經濟重點項目庫,抓好珠三角1億元以上、粵東粵西粵北5000萬元以上老年用品重大項目建設。到2027年,廣東將推動建設一批高質量銀發經濟產業園,全省老年用品規上企業不少于6500家,產業規模進一步壯大,產業體系更加完善,產品供給更能滿足老年人群多樣化、多層次消費需求。
《方案》明確,將發展抗衰老產業,實施老年美妝專項行動,強化保養護膚化妝品原料配方研發和生產工藝開發設計。在智慧健康養老方面,《方案》明確鼓勵各地開展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范,在智慧健康場景、智慧養老場景等培育一批示范企業、示范產業園區。鼓勵企業面向家庭護理、老年照護等領域研發具身智能機器人,提升人機交互可靠性和安全性,滿足生命健康、陪伴護理等高品質生活需要。
《方案》還提出支持國際郵輪港口專用碼頭、設施設備的適老化改造,方便老年人體驗粵港澳大灣區郵輪“一程多站”式旅游。深化探索旅居養老模式,聯動更多地方組團開展旅居養老合作等方式,拓展旅游服務業態;將銀發經濟發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空間,拓展實施“廣東院舍照顧服務”“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港澳藥械通”等計劃等,深化銀發經濟灣區合作。
在要素保障方面,《方案》提出加大財稅金融支持,探索建立銀發經濟企業“白名單”,統籌用好現有專項資金支持銀發經濟重點項目,鼓勵符合條件的養老服務項目爭取政府投資基金支持。同時,保障用地用房需求,將養老服務設施用地需求納入年度供應計劃,明確新建居住區和老舊小區的養老服務設施配建標準。此外,推進人才隊伍建設,實施人才培養專項行動,支持高校增設相關專業,加強養老服務人才技術技能培訓,鼓勵有條件的地市給予符合相關規定的養老護理員崗位補貼或津貼。
(記者 楊朝露 圖 邱偉榮 編輯 李慧婷)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