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完整版,亚洲三级欧美,国产精品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的位置: 資訊 > 最新動態

大灣區如何搶占自動駕駛先機

2025年02月28日 來源:南方日報

[ ]

  從今年2月開始,在廣州市中心,叫一輛自動駕駛Robotaxi往返機場或高鐵站,已經成為現實。4條示范運營專線的開通,也意味著小馬智行真正駛入廣州核心交通樞紐和中心城區。

  作為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的高地,粵港澳大灣區正以“政策試驗田+技術策源地+場景練兵場”的立體模式重塑行業格局。

  從車路云一體化基建到跨境數據互通規則,從芯片研發到整車制造,大灣區依托“9+2”城市群的產業鏈協同優勢,正以更全面的應用場景、更深厚的技術積累、更完善的智駕生態產業鏈、更前瞻的政策加速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打造世界級產業技術創新高地。

  在這里,一場關于未來出行的革命正在從圖紙駛向現實。

  全面開花 生態體系優勢凸顯

  近日,小馬智行正式開通廣州自動駕駛示范運營專線,用戶可搭乘自動駕駛車,從廣州市中心相應地點往返廣州白云機場和廣州南站。不僅在廣州首次獲批自動駕駛示范運營專線,小馬智行也是首個將自動駕駛Robotaxi開進廣州市中心、機場和高鐵站的企業。

  就在2月14日,全球科技巨頭英偉達披露大量持倉中國自動駕駛企業文遠知行,文遠知行當日在美股交易中大漲超135%,連帶小馬智行、比亞迪等智駕概念股也集體飆漲。

  僅在2月,粵港澳大灣區便迎來多個自動駕駛“大事件”,吸引了全國甚至全球的目光。這里,正成為自動駕駛產業發展的沃土。

  如今,廣東已經形成了更加完善的智能駕駛產業生態體系,不僅擁有文遠知行、小馬智行和如祺出行等為代表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生力軍,小鵬汽車、比亞迪等龍頭車企也在智能駕駛上加速量產,在多個細分領域全面突破。

  在應用場景上,從Robotaxi到商用車,廣東自動駕駛產業已經形成“全面開花”之勢。

  2月6日,文遠知行正式發布新一代無人物流車——Robovan W5,可在快遞、城市配送和各類點對點物流領域,提供無人配送解決方案。如今,文遠知行形成自動駕駛出租車、自動駕駛小巴、自動駕駛貨運車、自動駕駛環衛車、高階智能駕駛五大產品矩陣,應用場景覆蓋智慧出行、智慧貨運和智慧環衛。

  而在自動駕駛技術落地上,廣東也在強化發展優勢,多個智能駕駛技術成果全面量產。此前,比亞迪發布“天神之眼”高階智能駕駛系統的全新方案,把高階智駕的入門價格下放到6.98萬元,硬件成本降至4000元以內,打破智駕技術長期集中在高端車型的格局。

  小鵬汽車今年也將規模量產自研高性能芯片圖靈芯片,可同時應用于汽車、飛行汽車和機器人。“小鵬的目標是在2025年做到L3級別自動駕駛,并在2026年擴展到全球。要做好自動駕駛,核心是芯片,操作系統,數據和軟硬結合。”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表示。

  跨界融合 協同迸發新動能

  工信部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乘用車L2級及以上自動駕駛的滲透率達到55.7%,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預計,這一數字到2025年可能會接近65%。

  隨著我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全面提速,為何粵港澳大灣區能夠迅速搶占先機?

  正是憑借獨特的產業優勢和創新生態,從傳統車企的智能化轉型到科技巨頭的跨界融合,再到完善的產業鏈布局,粵港澳大灣區迅速崛起為全球自動駕駛產業的重要高地。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廣東汽車2024年產量突破570萬輛,規模連續8年居全國第一。作為汽車制造業大省,廣東有著發展自動駕駛產業得天獨厚的條件。

  廣東坐擁比亞迪、廣汽集團等汽車制造龍頭企業,積極推動智能化轉型,加快自動駕駛跨界融合,通過投資和孵化文遠知行、小馬智行等自動駕駛初創企業,為其提供了豐富的汽車制造經驗和產業鏈資源。這種“傳統車企+科技初創”的合作模式,不僅加速了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還為其商業化落地提供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去年12月11日,小馬智行與廣汽埃安簽署Robotaxi戰略合作,雙方將進一步合作打造具備商業運營競爭力的Robotaxi規模化量產車型,共同推動全無人Robotaxi量產商業化落地。2024年10月,廣汽資本投資小馬智行約1.91億元,共同推動Robotaxi商業化運營。

  不僅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更加成熟,騰訊、華為等ICT產業巨頭進一步強化賦能,兩者已經進行了多輪的深入融合發展,進一步推動了大灣區自動駕駛技術的突破。例如,華為等企業在5G通信、人工智能、芯片設計等領域的技術積累,為自動駕駛提供了強大的底層技術支持。這種跨界融合不僅提升了技術的整合能力,還為大灣區自動駕駛產業的生態構建注入了強勁動力。

  更為關鍵的是,廣東打造更為完善的自動駕駛產業鏈,初步形成以廣深為“雙智試點”引領,惠州、東莞、肇慶等周邊地市進行“多點協同”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格局,涵蓋整車生產企業、自動駕駛科技公司、傳感器等關鍵配套供應商、創新平臺機構、網聯技術服務方、第三方行業組織等完整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

  而在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路徑規劃等領域的算法研發上,大灣區企業處于全球領先地位。例如,大疆創新在無人機領域的視覺感知技術,為自動駕駛的感知系統提供了重要參考;騰訊、商湯科技等企業在人工智能算法上的積累,則為自動駕駛的決策和控制提供了核心技術支撐。

  “廣東路測場景豐富,對小馬智行無人駕駛技術的迭代優化起到重要推動作用。”小馬智行聯合創始人兼CEO彭軍表示。廣東省人工智能產業協會創始會長杜蘭也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有能力率先構建技術、場景、資本、人才協同的全要素產業生態系統,在人工智能治理標準制定和全球價值鏈重構中起引領作用。

  前瞻引領 頂層設計蹚新路

  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相結合,也讓廣東自動駕駛產業駛入快車道。

  以廣深為例,從全國首個批準自動駕駛出租車商業化運營,到首個開通自動駕駛公交示范應用線路,再到首個發布城市級車聯網先導區建設規劃,廣州在自動駕駛領域多次刷新“全國第一”的紀錄。這背后,離不開政策的前瞻引導和大力支持。

  2024年8月,廣州發布《關于促進汽車產業加快發展的意見(公開征求意見稿)》,廣州將全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智車之城”,其中,L2(含)以上級別自動駕駛汽車新車占比超過80%,L3(含)以上級別新車占比超過20%,自動駕駛商業化運營投放車輛達1萬輛。《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條例》將于2月28日發布,支持智能網聯汽車在高速公路、機場、港口等交通樞紐以及城市公交、出租車等出行服務場景的應用,將對智能網聯汽車運營條件、安全保障、事故責任認定等問題通過立法予以明確。

  再看深圳,2022年,深圳率先為智能網聯汽車立法,出臺《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去年8月,深圳發布全國首套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地方標準,有力支撐智能網聯汽車地方準入。

  而在行業監管上,廣州率先搭建“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實時監管平臺”,在全國率先實現智能網聯汽車商業化運營,深圳啟動建設國內首個智能網聯汽車全鏈條政府統一監管平臺。

  在政策前瞻賦能下,廣州、深圳獲批國家首批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廣汽乘用車、比亞迪等入選國家首批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2024年12月,廣深佛惠莞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集群入選《2024年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名單》。

  開放的政策環境,為大灣區自動駕駛技術的快速迭代和商業化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廣東積極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互認,加速路試體系協同發展,已經取得明顯成效。

  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運營中心發布的《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創新實踐年度報告(2024年度)》顯示,2024年度,廣州開放測試道路791條,單向里程1438.24公里,涉及8個行政區和廣州空港經濟區,開放測試道路累計達1298條(含南沙全域開放)。深圳市交通運輸局數據顯示,2024年深圳新增開放測試示范道路1162公里,累計達2000公里,新發放測試示范通知書435張、累計達1137張,加快建設城市級車路云平臺。

  搶占風口 要從先跑到領跑

  盡管粵港澳大灣區在自動駕駛產業加速領跑,但面對的是全國各地區的你爭我奪。

  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共建設17個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區、7個車聯網先導區、16個“雙智”試點城市,開放測試道路3.2萬多公里,發放測試牌照超過7700張,測試里程超過1.2億公里,各地智能化路側單元(RSU)部署超過8700套,多地開展云控基礎平臺建設。

  自動駕駛技術已經發展至商用落地關鍵階段,也成為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的新風口,各地競相發展無人駕駛產業。

  去年7月,北京、上海、重慶、廣州、深圳等20個城市開展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加速落地商業化測試,并出臺相關政策賦能無人駕駛產業。

  以北京為例,北京規劃建設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圍繞“車路云網圖”五大要素,開展車路云一體化系統關鍵技術驗證。2月24日,自動駕駛科技公司文遠知行的新一代量產Robotaxi “GXR”正式獲準在北京開展“車內無人”自動駕駛出行收費服務(Robotaxi),服務范圍囊括北京經開區核心區域,包括市內高鐵站等重要站點。

  上海在2025年對有條件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實現規模化生產,武漢也在加快開放自動駕駛測試道路,實現跨區通行、跨江通行、機場高速通行等多個自動駕駛應用場景的創新突破。

  業內人士表示,2025年將是中國汽車產業全面向數字化、智能化加速轉型的關鍵一年。多地出臺智能網聯及自動駕駛汽車的法規和條例,其中,《北京市自動駕駛汽車條例》作為國內首部針對自動駕駛領域的地方性法規,即將于4月正式施行。

  武漢出臺《武漢市智能網聯汽車發展促進條例》,支持以科技創新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和創新應用,上海、杭州、合肥等市也相繼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的立法工作。

  在全國各地大興自動駕駛產業之時,外部競爭一樣不容小覷。

  2月25日,特斯拉宣布推出城市道路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此舉被不少車主視為完全自動駕駛功能(“FSD”)進入中國市場。

  去年10月11日,特斯拉正式發布Robotaxi,命名為Cybercab,預計成本低于3萬美元,將于2026年投入生產。特斯拉意圖以更低的成本優勢搶占出行市場,實現身份的多重轉換。這也意味著,整個智慧出行行業或迎來重大變革。

  粵港澳大灣區想要保持領跑自動駕駛產業,還需聚焦關鍵領域的突破。尤其在核心技術算法上,要進一步攻堅,加速智能化轉型。

  廣東省汽車智能網聯發展促進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面對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發展機遇,廣東應加速產業的升級轉型,大力吸引相關科技公司,補強在人工智能、芯片、信息通信等方面的產業短板,積極引導傳統汽車整車、零部件公司的轉型,加速在新型零部件、解決方案、智能網聯整車集成等方面的布局。

  (記者 拱千舒 魏泓泉 統籌 郭小戈 邵玉梅)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招远市| 明光市| 那坡县| 漳浦县| 库尔勒市| 施秉县| 刚察县| 牡丹江市| 清镇市| 聂荣县| 拉孜县| 尚义县| 丰顺县| 永昌县| 田林县| 象山县| 资源县| 外汇| 临武县| 偏关县| 蒙阴县| 云阳县| 多伦县| 高阳县| 墨竹工卡县| 蒙城县| 楚雄市| 吉安市| 肇州县| 湘潭县| 崇礼县| 新巴尔虎左旗| 佛坪县| 安图县| 蒙自县| 滕州市| 稷山县| 房山区| 珲春市| 湟源县| 南木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