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14家券商試點跨境理財通已滿月。記者獲悉,開通首月,中信華南、華泰證券、廣發證券3家券商客戶跨境匯劃資金破億元,在開戶數量、投資規模方面領跑行業。
對于“滿月”成績單,不少業內人士表示符合預期。這是券商在跨境理財通業務上的試水,線上開戶的便捷、理財產品的收益等條件吸引了投資者,目前以“南向通”的開戶和投資為主。
多家獲得展業資格的券商透露,公司會將跨境理財通作為2025年的一項重點業務來推動,有的券商將向各營業部下達開戶數量等考核指標。
目前,盡管有尚未獲得展業資格的券商有展業意向,并期待第二批券商擴容,但記者獲悉,目前首批券商試點剛啟動,短期內暫無擴容工作安排。
以“南向通”開戶、投資為主
“我在12月4日開通當天就申請了‘南向通’,當天就獲批了,純線上操作好方便。”廣發證券的客戶吳先生說道。作為頗有經驗的投資者,他將跨境理財作為一種資產配置手段,“意味著大灣區的居民多了一個放雞蛋的籃子,可以分散投資”。他目前的跨境理財投資以港元貨基、美元貨基和債基配置為主。
“跨境理財通”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內地和港澳投資者,可以相互投資對方金融機構提供的、符合資格產品的一種試點方式,按照投資主體身份,分為“南向通”和“北向通”。據悉,這一個月來,各家券商展業均以“南向通”為主。
對內地投資者來說,“南向通”有哪些吸引力?吳先生告訴記者,在利率下調的背景下,收益是最大原因。他打開APP給記者展示:“以貨幣基金為例,‘南向通’的產品可以達到4%,而境內金融機構的收益是2%。”此外,“有高達300萬元的額度可用,不占用自己的外匯額度,在APP上一鍵換匯”。
還有投資者提到,目前,不少通過QDII通道購買的境外市場ETF基金產品出現限購、溢價等問題,這也一定程度讓符合條件的投資者移步到“南向通”。
事實上,跨境理財通南向熱、北向冷的態勢由來已久,自跨境理財通1.0啟動以來,“南向通”的投資金額占比超過90%。而對港澳投資者而言,北上投資的渠道和工具相對豐富,以買基金為例,港澳居民可通過“基金互認”、來內地辦理開戶等多種渠道投資。
隨著相關業務的推進,上架的產品種類和數量都越來越多。以中金公司為例,符合“北向通”要求的基金產品超6000只,產品類型包含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貨幣型基金、債券型基金等;“南向通”合資格基金產品數量為超170只,主要投資策略包括大中華股票基金、亞洲股票基金、短債基金、貨幣基金等,同時合資格債券產品數量也達數百只,主要涵蓋環球主權債券、投資等級企業債券等。
券商持續加大展業力度
“經過1個月的展業,我們不斷磨合,發現了不少開戶的堵點痛點,比如資產認證標準化問題。”一家券商的業務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其介紹,參與跨境理財通的投資者需滿足“近3個月家庭金融凈資產不低于100萬或者近3個月家庭金融資產不低于200萬”的條件。“可有的金融資產沒有線上取證的服務,客戶要去線下辦理。”為了解決痛點,該公司正在通過優化流程,讓客戶“無痛開戶”,以服務促業務。
無獨有偶,廣發證券也從集團層面部署,以境內外高效的業務聯動,全力做好境內外客戶的綜合服務,提供更為敏捷的全流程跨境服務。
還有券商以考核促業務。“2025年會下達KPI考核指標到營業部,讓公司上下都動起來。”一家券商的業務骨干透露,自籌備跨境理財通的業務以來,他們開展多輪培訓,與香港公司的聯動越來越頻繁。
在首批券商看來,“跨境理財通”帶來的機遇不容錯過。“國信證券把跨境理財通作為推進‘全價值鏈財富管理’‘多渠道國際化發展’業務發展目標的重要抓手。”有關負責人表示,為了爭取到首批試點資格,公司籌備一年多,“接下來,將與國信香港持續深化協同合作機制,共同合規展業,確保業務平穩推進。”
值得一提的是,還有尚未獲得展業資格的券商翹首期盼試點名單擴容。對此,有業內人士坦言,從首批券商名單看,設立香港子公司,且在大灣區擁有較為完善的財富管理業務服務團隊,是獲得展業資格的必要條件之一。“若不具備條件,可以向試點券商取經,爭取推進展業資質申報工作;同時,在合法合規且風險可控的前提下,與試點券商嘗試探索業務合作。”
(記者 張艷)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