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廣州體育館維修改造項目完成工程聯合竣工驗收,該項目由廣州市重點公共建設項目管理中心負責建設管理,成為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場館建設中首個完成聯合竣工驗收的場館,標志著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場館建設項目陸續進入實物工程收尾和竣工驗收階段。
據介紹,廣州體育館系十五運賽時蹦床、排球比賽場館,及殘特奧會輪椅籃球比賽項目場館。維修改造前,廣州體育館面臨設備老化、場館漏水、墻面地面破損、無障礙設施不規范和缺失等問題,本次維修改造建筑面積21741平方米,改造范圍主要為1號館、2號館、賽事功能用房、停車場以及設備機房,建設內容涉及拆除工程、室內裝飾裝修工程、屋面改造工程、天幕維修改造工程、機電工程、弱電及智能化工程、給排水工程、賽事專項工程等。
該項目自2024年4月開工,原計劃工期為308天,市重點項目管理中心及參建各方歷經247天努力奮斗、攻堅克難,提前完成建設任務。
作為殘特奧會無障礙環境示范場館,此次維修改造完善及升級廣州體育場館的無障礙設施,保障所有進場人員的通行安全。此次改造從停車場到場館各出入口,從公共區域到競賽區域,全面改善了體育場館的可訪問性和安全,增加完善了無障礙廁位、無障礙席位、無障礙盲道、無障礙標識、無障礙查詢屏等,確保了場館無障礙設施建設規范化、國際化、人性化,并保障足夠的安全,促進社會的包容性與共融。
特別的是,此次改造結合原體育公園及場館極具嶺南特色的騎樓步行空間,打造具有嶺南人文特色的精彩全民運動空間。體育館南廣場作為主要出入口之一,以原有廣場雕塑為中心,新增嶺南特色的木棉花花壇,讓廣場形象更鮮明,提升廣場景觀效果。
此外,廣州體育館采用智慧場館科技進行數字化升級,實現智慧場館平臺化、運營決策數字化、無人值守自助化、訓練輔助視頻化,有效地對場館的賽事管理、賽后經營進行創新和重塑,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營收、提升體驗,保障賽事流暢運行、賽后經營創收。
改造后的廣州體育館場館外廊為功能房間提供建筑自身外遮陽,頂棚采用天幕,降低場館太陽輻射照度,形成有效遮陽,節約建筑能耗。項目新增鋼結構全部采用Q345及以上高強鋼材,改造部分均采用LED節能燈具;整體綠建改造設計采取以被動式為主的高效節能措施,實現綠色+生態+科技的現代體育場館理念,滿足綠建一星要求。
(記者 黃楚旋 通訊員 司徒渭源 李應君)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