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完整版,亚洲三级欧美,国产精品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的位置: 資訊 > 灣區行動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廣東省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

2024年01月29日 來源:南方日報

[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

廣東省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

——在政協第十三屆廣東省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

(2024年1月22日)

林克慶

  各位委員:

  我代表政協第十三屆廣東省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23年工作回顧

  2023年,是全面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廣東改革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4月10日至13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廣東視察,親自為廣東現代化建設定向導航,賦予廣東新的使命任務,賦予粵港澳大灣區“一點兩地”的全新定位。中共廣東省委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擔當時代重任,作出“錨定一個目標、激活三大動力、奮力實現十大新突破”的“1310”具體部署,以“再造一個新廣東”的意志和干勁,帶領全省人民擊鼓催征、聚力前行,形成團結奮斗推進廣東現代化建設的生動局面,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實踐邁出堅實步伐。

  省委高度重視政協工作,將政協工作納入全省工作大局。省委常委會專門聽取政協黨組工作匯報、審定政協協商計劃,省委領導集體出席政協大會,帶頭參加重要協商議政活動,牽頭督辦政協重點提案,審閱批示協商建議。黃坤明同志多次對政協工作作出部署、提出要求,強調政協要“把牢正確政治方向、服務全省發展大局、堅持大團結大聯合、持續加強自身建設”。王偉中同志多次到政協與委員協商座談,推動政府部門認真辦理政協提案和委員建議。省委、省政府的重視支持,為人民政協履職創造了良好條件、提供了重要保障。

  省政協認真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正確領導下,突出加強政治建設,堅持黨對政協工作的全面領導,深入開展主題教育,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打造“同心學習”品牌,在理論大學習、思想大武裝、工作大提升中鑄牢政治忠誠;突出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廣東實踐,聚焦省委“1310”具體部署,開展16次重點協商議政、30次調研視察和民主監督,廣泛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同心攜手推動廣東高質量發展;突出加強專門協商機構建設,強化提案工作質量導向,深化“一委一品”建設,積極發揮委員主體作用,充分展現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新氣象、新作為。

  (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

  牢牢把握人民政協的政治屬性,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團結引領社會各界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組織36次專題學習,省政協領導班子成員講授26場專題黨課;利用“國是學堂”“同心學習”等平臺開展8次專題講座,圍繞16個重點協商議題匯編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論述,持續深入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自覺用黨內教育引導和帶動各界學習,組織委員到全省20多處革命教育基地參觀學習,開展“山鄉新巨變·重走中央紅色交通線”等專題考察,引導委員深學細照篤行。中央指導組稱贊省政協主題教育“富有政協特色,營造了致廣大而盡精微的新風正氣”,經驗做法入選我省《第一批主題教育典型案例選編》。

  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采取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黨組會議、主席會議、常委會會議集體學習等形式,分16個專題學思踐悟。省政協領導班子成員帶頭宣傳宣講,到高校講思政課,帶領分管專委會持續學、深入學,引導廣大委員和社會各界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總書記賦予廣東的使命任務上來。圍繞貫徹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制定省政協貫徹落實意見,指導各專委會制定五年工作規劃,推動各項工作向中心大局聚焦用力。

  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統一戰線、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部署。持續貫徹落實中央政協工作會議及省委政協工作會議精神,圍繞加強“兩支隊伍”建設、推動解決“兩個薄弱”等6個課題開展深調研,制定省政協全體會議工作規則、民主監督工作實施細則等20項工作制度。深入開展“堅持黨的領導、統一戰線、協商民主有機結合”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研究成果被選為全國政協理論研討會大會發言,得到全國政協領導的充分肯定。召開“人民政協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理論研討會,推動8個研究課題納入省社科“十四五”規劃,更好為人民政協事業發展提供理論支撐。

  (二)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協商議政,助力廣東再造“走在前列”關鍵新優勢

  高質量發展是廣東實現現代化的根本出路。常委會緊扣中心履職,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重要部署,精心選擇議題,按照“深、實、細、準、效”的要求,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資政,推動廣東現代化建設展現新圖景。

  聚焦縱深推進大灣區建設精準建言。深刻把握大灣區“一點兩地”全新定位,緊扣推進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臺建設,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等議題,在全國政協大會、雙周協商座談會等重要場合持續建言,推動國家出臺支持大灣區服務業發展、優化營商環境等政策措施。著眼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組織“應對我省外貿出口形勢”深度協商,以“打好‘五外聯動’組合拳”為議題,舉行“粵商·省長面對面”協商座談會,優化企業出海配套服務、加強國別政策研究等51條建議,被政府部門采納落實。認真督辦統籌開展環珠江口交通體系建設、“數字灣區”建設等重點提案,推動大灣區交通一體化,跨境征信互聯互通、數據合作等取得積極進展。助力加強涉外法治建設,開展“鍛造高質量涉外法律服務人才隊伍”專題協商,調研報告被全國政協報送中央及國家有關部委參閱,為積極應對外部風險挑戰貢獻了廣東政協智慧。

  聚焦制造業當家深度協商。落實制造業立省部署要求,委員們共提出110件相關提案。黃坤明同志高度重視委員關切,牽頭督辦堅持制造業當家系列重點提案,指導26個承辦單位梳理形成6個專題、22項具體任務,主持召開辦理工作情況匯報會,推動委員建議轉化為我省“制造業當家22條”“降低制造業成本10條”等具體政策舉措。圍繞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召開“粵商·省長面對面”協商座談會,王偉中同志與委員深入交流,委員們提出的營造優質產業雨林生態等27條建議,有效轉化為我省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舉措。著眼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發展,召開6次“主席·專家深聊會”,及時報送重要信息,助力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省政協領導聯系負責的高清視頻、激光與增材制造、精密儀器設備等產業集群扎實推進,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等11個制造業大項目進展順利。

  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協商議政。深刻認識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圍繞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開展常委會專題議政,提出實施省級科技創新平臺重組計劃、探索建立基礎研究共同體等35條對策建議,為出臺《廣東省科技創新條例》提供了重要參考。著眼優化民營企業發展人文環境開展專題調研,推動有關部門完善政策法規、健全溝通機制,激發民營企業的創新活力。委員們還就構建國際科創中心、建設現代產業人才隊伍、推動中醫藥產業跨區域合作及標準建設等,提交提案、調研協商,提出有價值的意見建議,助力推動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

  聚焦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獻計出力。委員們高度關注“百千萬工程”,共提出100多件相關提案。王偉中同志牽頭督辦系列重點提案,細分20項具體任務深化研究,推動我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富民興村產業等政策措施落地落實。圍繞大力促進產業強縣組織常委會專題議政,堅持工業立縣、打造縣域百億級產業集群等32條對策建議,被吸納到我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中。省市縣三級政協聯動,深入33個縣(市、區)開展“做強百千萬”民主監督,重點圍繞配套政策體系、強化要素保障、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等領域察實情、建真言。切實把聯系點作為責任點,深入所聯系的博羅縣等11個縣(市)調查研究,積極協調資源要素向發展優質產業、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等方面匯聚,為“環羅浮山”鄉村振興示范帶、新興縣太平鎮完善規劃、引入投資,持續推動實施“頭號工程”。

  (三)緊扣創造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積極推動民生改善和社會發展

  始終站穩人民立場,聚焦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深入調研協商、提升監督實效,推動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廣大群眾。

  推動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圍繞打造綠美廣東高品質生態、全面推進海洋強省建設、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等課題,開展專題協商、對口協商,在構建高標準生態格局、推進高效率生態治理等方面提出對策建議,推動我省生態“顏值”與“價值”雙提升。以“綠美廣東·委員在行動”為抓手,在全國率先成立省級“關注海洋”活動組委會,開展“生態海島和美發展”合作交流活動,增強粵桂閩瓊四省(區)和港澳地區海洋工作合力;在首個全國生態日開展生態公益活動,聯合地市政協栽種“政協委員林”,推動營造共繪綠美新圖景的濃厚氛圍。開展城市人居環境整治、“三水”綜合治理、高質量建設華南國家植物園等重點提案督辦和民主監督,倡導守護綠水青山、共建生態文明。

  推動文化強省建設。廣大委員勇擔文化使命,發揮自身優勢,開展“送戲下鄉”“送書下鄉”等活動,用優秀的文藝作品浸潤群眾心田;踴躍投身志愿服務、參與社會幫扶,積極倡導向上向善、剛健樸實的文化。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開展推進鴉片戰爭海防遺址公園建設、“中研院史語所”舊址活化利用專題調研;針對農業文化遺產、華僑歷史文化資源保護,開展提案督辦和對口協商,助力打造廣東獨特的國家歷史標識、文化品牌。辦好“嶺南文史”專欄,推出“名家與南粵”“灣區非遺”等六大系列16期專題,開展“奮進新時代、謳歌創業者”口述史征編,拓展省政協文史館學習教育、研究交流等功能,充分發揮存史資政團結育人等作用。

  推動辦好民生實事。開展提高鄉鎮(街道)“三所學校”辦學質量、推動各級各類體育運動學校建設等專題調研,助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重點督辦完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網絡、住宅小區適老化改造等提案,提出弘揚孝道文化、優化社區服務供給等25條建議,努力為老有所養構筑幸福保障。開展提升鄉村規劃法治化水平、村落古民居改建專題調研,助推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省政協領導班子成員圍繞推動醫療、就業等9個方面開展“為民辦實事”活動,開展包案化解信訪積案33件,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

  (四)深刻把握團結奮斗的時代要求,廣泛匯聚改革發展正能量

  發揮新時代統一戰線重要法寶作用,堅持以團結固共識、以共識促團結,廣泛匯聚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強大合力。

  深化與黨派團體合作共事。落實省政協黨組成員聯系民主黨派、主席會議成員聯系界別制度,走訪省各民主黨派和工商聯機關,當面聽取意見建議。省政協黨組成員、專委會分黨組成員定期走訪看望黨外委員、無黨派人士,深入談心談話,做到常見面、深交流、真交心。加強同黨外知識分子、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溝通聯絡,支持在政協全體會議、常委會會議上踴躍發言、提出建議。修訂《廣東省政協、各民主黨派省委會、省工商聯秘書長座談會工作規則》,加強工作交流,聯動開展履職,推動多黨合作事業更加生動活潑。

  促進民族團結、宗教和順。圍繞打造我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升級版,組織界別協商;開展嶺南民族特色文旅廊道建設重點提案督辦,助力推動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創建“看變化·強信心·助發展”界別工作品牌,引導委員在考察中感受中國式現代化的蓬勃生機和美好前景。開展我省民間信仰工作專題視察,推動民間信仰在促進鄉村振興、文化傳承、社會和諧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加強與宗教界代表人士談心交流,支持辦好首屆大灣區禪宗六祖文化節,引導增進“五個認同”,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務實開展政協港澳臺工作。廣大港澳委員心系祖國,圍繞推動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等方面提出提案、積極建言,踴躍參加“港澳委員灣區行”視察等活動,帶動更多港澳人士來粵投資興業。省政協支持港澳委員發揮“雙重積極作用”,指導香港廣東各級政協委員聯誼會順利換屆,定期召開委員例會,宣介國家大政方針、廣東高質量發展成果,引導委員積極投身大灣區建設。舉辦“‘天下為公’·中華情”——2023粵港澳臺青年企業家交流會,組織“促進粵臺農業交流合作”專題調研,鼓勵委員為國家繁榮穩定貢獻力量。聯合主辦2023粵港澳青年足球邀請賽,開展粵港澳青年人文交流系列活動,發展壯大愛國愛港愛澳力量。

  做好對外交流交往和新時代“僑”的文章。服務國家總體外交大局,組織3個代表團赴歐亞非9國開展友好訪問,接待20批次外國政要、國際友人訪問團,密切與外國駐穗總領館友好往來,出席法國駐穗總領館“中法文化”主題展等活動。聯合舉辦2023世界粵商大會、2023中國實體經濟發展大會,開展加強我省企業海外合法權益保護專題視察,引導海內外企業家更加關注廣東、投資廣東。完成廣東公共外交協會換屆,不斷提高開展民間外交能力水平。邀請海外僑胞代表列席省政協大會、組織開展國情考察,引導當好中華文化的傳播者、對外交流合作的支持者。

  (五)深入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制度效能

  對標對表中共二十大關于全面發展協商民主的重要部署,加強人民政協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設,擔當起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推動協商民主實踐走在前列的使命責任。

  探索構建政協履職工作體系。深化規律性認識,守正創新構建省政協履職工作體系。一是堅持以“走在前列”總目標統領政協工作;二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加強政協黨的建設,為新時代廣東政協事業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證;三是強化政治引領、團結統戰、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凝聚共識、交流交往、制度建設等8項功能建設;四是加強委員隊伍、機關干部隊伍、“一委一品”、“數字政協”、新型智庫、省市縣政協聯動履職建設等6項保障。

  推動協商平臺提質擴面。持續加強“一委一品”建設,指導每個專委會至少打造一個工作品牌,推動政協協商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擦亮“粵商·省長面對面”協商座談會工作品牌,會同政府有關部門從選題、調研、協商、建議辦理等8個方面提出改進措施,拓寬協商參與面、增強交流互動性、提高協商精準度、提升建議辦理質量。將“做強百千萬”民主監督議題納入協商計劃,通過省市縣三級政協聯動監督,形成多方協同、各界互動,共同助力“百千萬工程”的生動局面。創建“綠美廣東·委員在行動”工作品牌,關注森林、關注海洋、關注環保活動得到社會各界積極響應。

  拓展政協協商深度廣度。認真貫徹中共二十大關于提高深度協商互動水平的重要部署,探索開展深度協商會,從年度重點協商議題中選擇“小切口”,組織跨專委會、跨界別、跨領域的委員、專家與黨政部門進行協商,將發言、提問、回應、討論作為重要環節和方式,真研究問題、研究真問題,推動協商成為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的過程。創建“主席·專家深聊會”,組織有專業專長的委員和專家學者、行業代表進行小范圍座談討論,直面問題、直陳觀點,提出有價值、有分量的對策建議,更好服務省委省政府科學民主決策。

  (六)堅持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守正創新加強政協自身建設

  立足政治看政協、立足大局講政協,堅持黨對政協工作的全面領導,提高政協黨建工作水平,以黨建強基固本,推動政協自身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

  持續加強黨的建設。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嚴格執行省委關于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規定,及時向省委請示報告工作,把黨的領導落實到政協工作全過程、各方面。充分發揮政協黨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作用,成立省政協黨建工作領導小組,分別召開全省政協系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交流會、黨的建設工作座談會,修訂黨組工作規則、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清單等工作制度。調整優化專委會分黨組設置,成立26個黨員委員活動小組,重要履職活動成立臨時黨支部,推動“兩個全覆蓋”有質有效。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深入抓好省委巡視整改“回頭看”工作,支持派駐紀檢監察組履行職責,持續深入糾“四風”樹新風,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持續建強“兩支隊伍”。召開專委會主任會議,組織委員全員培訓,建立委員履職人才庫,支持委員跨專委會履職,優化委員履職考核評價、常委提交履職報告等工作,發揮委員工作室作用,評選表彰41件優秀提案、21名履職優秀委員,充分調動委員履職積極性。制定模范機關創建實施方案,著力打造“六型”機關,舉辦3期干部履職能力提升班,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三服務”工作,打造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隊伍。

  持續發揮政協系統整體效能。配合全國政協圍繞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深化粵澳合作等7個課題,在廣東開展調研視察,積極參加全國政協的協商活動,及時反映廣東經驗、傳遞廣東聲音。認真做好住粵全國政協委員履職服務工作。委員們向全國政協提交195件提案,積極參加省政協調研協商,努力為廣東現代化建設建真言、謀良策。加強對市縣政協的聯系指導,兩次召開全省政協系統工作座談會,省政協領導班子成員深入21個地級以上市、50多個縣級政協機關調研,指導更好履行協商主責主業。專題部署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發揮“數字政協”平臺作用,基本形成全省政協系統一網相聯、全時履職的工作格局。

  各位委員、同志們,十三屆省政協工作在開局之年展現了開局之勢頭、開局之作為、開局之氣象。這些成績的取得,根本在于習近平總書記領航掌舵,根本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是在省委正確領導下,全省各級政協組織、各參加單位和廣大委員積極履職、團結奮斗的結果,離不開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府有力支持和社會各界的關心幫助。在此,我代表省政協常委會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看到政協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主要是:委員聯系界別群眾還有待深入,建言資政的針對性前瞻性還有待增強,協商成果的跟蹤轉化還有待加強,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時效性還有待提高,等等。這些問題,我們將認真研究、切實改進。

  二、錨定“走在前列”總目標,加強團結共同奮斗

  團結奮斗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實現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廣東“走在前列”的使命任務,必須感恩奮進、團結奮斗。人民政協是堅持大團結大聯合,朝著共同奮斗目標不斷前進的制度結晶。我們要善于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努力維護和發展團結奮斗的生動局面,推動社會各界滿腔熱忱地投入中國式現代化廣東實踐。

  強化政治引領,堅持團結奮斗的正確方向。新征程上的團結奮斗,是堅強領導核心帶領、科學理論指引的團結奮斗。總書記、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是我們具有的獨特政治條件、政治優勢,是最大的信心所在、底氣所在。中共十八大以來,每到廣東發展的重要關口,習近平總書記都及時為廣東定向導航,指引廣東穩大局、應變局、開新局。團結就是力量,信心賽過黃金。我們必須堅持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堅持不懈學思踐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體悟總書記、黨中央對廣東的厚望重托,充分認識廣東高質量發展取得的豐碩成果,更加堅定廣東積極向好的發展大勢,以思想上的高度團結統一確保行動上的堅定有力,振奮精神、擔當作為,團結帶領廣大委員和界別群眾緊跟總書記、奮進新征程。

  發揮獨特優勢,激發團結奮斗的創造活力。新征程上的團結奮斗,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團結奮斗。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做實大灣區“一點兩地”的全新定位,必須堅持改革與開放相互促進,以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示范帶動全省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全省政協系統3萬多名政協委員,是各族各界、各行各業的代表人士,人才薈萃、優勢突出。我們要把激發創新活力同凝聚奮進力量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各方面推進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從生動鮮活的實踐中汲取智慧,從人民群眾的真知灼見中獲取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靈感,為廣東現代化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力。

  廣泛凝聚共識,匯聚團結奮斗的強大合力。新征程上的團結奮斗,是全體中華兒女創造新的更大奇跡的團結奮斗。中國式現代化是造福億萬人民的偉大事業,是最難也是最偉大的現代化,更加需要人民這個最可靠、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源泉。省委要求我們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推動海內海外同頻共振。人民政協要發揮愛國統一戰線組織功能,善于紓解理順情緒,廣泛凝聚人心力量,把興旺的人氣轉化為推動發展的強大底氣、現代化建設的澎湃動力,畫好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最大同心圓。要發揚斗爭精神,在涉及旗幟、道路、方向等重大原則問題上態度鮮明、敢于發聲。要講好中國故事、大灣區故事、廣東故事,共同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廣東經濟光明論,推動大灣區和廣東成為展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窗口。

  三、2024年工作部署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也是人民政協成立75周年。常委會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新時代黨的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思想、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圍繞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著力做好協商議政、民主監督、促進團結、提振信心工作,更好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為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作出更大貢獻。

  (一)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統攬政協工作的總綱,夯實思想基礎,增強政治敏銳性。落實“第一議題”制度,發揮“國是學堂”“同心學習”等學習平臺作用,及時跟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斷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堅持和加強黨對政協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決落實深入推進黨的自我革命的實踐要求,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進一步增強政協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按照統一部署,開展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人民政協成立75周年系列活動,充分展現新中國和人民政協發展的光輝歷程,引導廣大委員不斷增強榮譽感使命感,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二)聚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實踐積極建言資政。按照省委“五個統籌推進”要求,以“加快粵港澳大灣區規則機制‘軟聯通’”“激發海洋經濟活力”為議題,組織兩次常委會專題議政;以“拓展人工智能新賽道新產業”“加快推進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為議題,召開兩次“粵商·省長面對面”協商座談會。綜合運用重點提案督辦、專題協商、界別協商等形式,圍繞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發展新質生產力、新型城鎮化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全運會體育設施建設、鄉村規劃立法等調研協商。樹牢造福人民的政績觀,圍繞建立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校家社”協同育人、提升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均衡發展等民生關切建言獻策,開展委員履職“服務為民”活動,推動辦好民生實事。聚焦深入推進改革發展,選擇“小切口”召開深度協商會,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意見建議。發揮協商式監督作用,圍繞“做強百千萬”、加強生態治理等開展監督視察,推動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三)發揮統一戰線組織功能廣泛凝聚共識。密切與黨派團體合作共事,加深同黨外知識分子、無黨派人士、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和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交往。圍繞推動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政策落實、加強宗教活動場所管理等開展專題視察、界別考察。發揮港澳委員“雙重積極作用”,開展“港澳委員灣區行”“港澳青少年愛國行”等活動,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加強與在粵臺商臺胞聯系聯誼,引導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拓展對外交流交往,開展“廣東企業‘走出去’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調研協商,引導僑資僑智僑力參與大灣區建設,辦好“廣東公共外交周”、公共外交論壇等活動,助力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四)持續加強政協協商民主建設。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拓展協商深度廣度,推動“一委一品”提質增效。打造“1+4+N”民主監督工作格局。及時總結經驗做法,不斷豐富和完善“堅持黨的領導、統一戰線、協商民主有機結合”的制度化實踐。深入開展政協理論和實踐問題研究,持續抓好6個課題“深調研”成果轉化運用。更好發揮“數字政協”平臺作用,開展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提升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質量,形成更多履職創新成果。

  (五)切實發揮人民政協制度整體效能。探索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推動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著力做好“跨”的工作,支持委員跨專委會、跨界別履職,更好匯聚委員智慧,提升建言資政質量。著力做好“聯”的工作,配合全國政協圍繞相關議題開展調研協商。繼續推動全省政協系統聯合履職,圍繞共同關注的議題開展聯合調研、聯動協商。著力做好“提升”的工作,加強委員學習培訓,召開省市政協工作座談會,組織縣級政協主席、秘書長培訓,細化委員履職成效評價,不斷提高履職能力。以建設“六型”機關為抓手,深入推進模范機關建設。持之以恒推進正風肅紀反腐,不斷鞏固發展良好政治生態。

  各位委員,團結凝聚力量、奮斗鑄就偉業。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圍,在中共廣東省委正確領導下,堅定信心、團結奮斗,真抓實干、擔當作為,為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實踐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附件

  名詞解釋

  1.一點兩地: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

  2.一委一品:每個專委會各打造一個履職工作品牌。提案委打造“省領導牽頭督辦政協重點提案”工作品牌,經濟委打造“粵商·省長面對面協商座談會”工作品牌,農業農村委打造“做強百千萬”民主監督工作品牌,人口資源環境委打造“綠美廣東·委員在行動”工作品牌,科教衛體委打造委員履職“服務為民”工作品牌,文化文史委打造“委員見文·傳承嶺南文脈”工作品牌,社會法制委打造“法治巡回講壇”工作品牌,民族宗教委打造“看變化·強信心·助發展”工作品牌,港澳臺委打造“港澳委員灣區行”和“港澳青少年愛國行”工作品牌,外事僑務委打造“海外僑胞進政協”工作品牌,聯絡工委牽頭打造“同心學習”工作品牌。

  3.兩個薄弱:市縣政協基礎工作薄弱、人員力量薄弱。

  4.6個課題:加強政協黨的建設、有效履行政協民主監督職能、完善委員聯系界別群眾的制度機制、加強政協“兩支隊伍”建設、破解市縣政協“兩個薄弱”問題、發揮“數字政協”平臺作用。

  5.新質生產力: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產力,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質變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為核心標志。

  6.無廢城市: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

  7.三水: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

  8.三所學校:鄉鎮中心幼兒園、中心小學和公辦寄宿制學校。

  9.五個認同: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10.兩個全覆蓋:黨的組織對黨員委員全覆蓋、黨的工作對政協委員全覆蓋。

  11.六型機關:政治型、學習型、服務型、專業型、實干型、和諧型機關。

  12.1+4+N:“1”指1項重點監督議題;“4”指“品牌+”“委員工作室”“特約+”“互聯網+”等4種工作模式;“N”指在政協年度各項履職中安排一定數量的監督性內容。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阳县| 甘孜| 当阳市| 巴东县| 鄄城县| 白银市| 赞皇县| 玉屏| 岗巴县| 玉屏| 勐海县| 石景山区| 塔城市| 周宁县| 奎屯市| 新营市| 永修县| 西峡县| 靖远县| 鹤山市| 瓮安县| 固镇县| 内乡县| 湘乡市| 云梦县| 黄山市| 托里县| 昭苏县| 绥德县| 广州市| 浦北县| 沛县| 通州区| 南丰县| 基隆市| 焦作市| 松潘县| 彭阳县| 志丹县| 东平县| 娄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