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說:“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世界。”
灣區經濟已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版圖上最醒目的標識。15世紀以來,以兩次“工業革命”為支點,海上貿易的發展,催生出舊金山灣區、紐約灣區、東京灣區的勃興。
粵港澳大灣區,澎湃的海洋向珠江口延伸,形成“A”字形的淺海河口灣,這里是中國第一“灣”。
全球灣區,各領風騷。啟動建設6年來,粵港澳大灣區作為我國首個以“灣區”命名的城市群,正在演繹一場深刻的高質量發展變革。
海洋,是灣區的母體。2024年,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引領下,廣東海洋生產總值突破2萬億元大關,連續30年居全國首位,海洋文旅產業“百業”興旺。
這里是陸地的盡頭、大海的起點,也是解鎖海洋經濟的獨特試驗場。沿著“海洋—海島—海岸—天空”立體開發,灣區文旅創新業態進入“集群爆發”的新階段。
近日,南方日報、南方+發起“趕海大灣區”大調研,走讀“海島”“雙橋”“牧場”“游艇”“岸線”“低空”6大新業態場景。
粵港澳大灣區,一個集“跨海穿云、問天探?!钡闹袊俺珹”文旅圈,呼之欲出。
隨著文旅與新質生產力深度融合,粵港澳大灣區向海洋、向天空、向未來解鎖“新場景”,創新業態迎來“集群爆發”:
——海島游,從單一觀光走向復合體驗。
作為海洋大省,廣東的海島數量居全國第三,大小島嶼多達1963個。其中,粵港澳大灣區的海島數量超過1000座,堪稱“千島灣區”。
海島旅游從以往資源、項目驅動模式,轉向更加注重海島屬性、品牌塑造和多元業態的創新驅動階段,具有打造世界級“跳島游”旅行目的地的潛力。
在全國首個地方性海洋綜合開發試驗區——珠海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2024年錄得單日游客“破萬”的新紀錄。
美麗的桂山島。
——雙橋游,從交通要道走向文旅動脈。
深中通道為珠江口“黃金內灣”A字形交通圈添上關鍵一橫,與港珠澳大橋疊加形成黃金通道。
目前,珠海市、中山市正聯合策劃“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橋”的“雙橋游”主題文旅產品。作為文旅融合的創新形態,“雙橋游”壓縮灣區時空、聚合超級景觀,可觀橋、可穿隧、可登島,以線性串聯方式將旅游資源“串珠成鏈”,打造媲美舊金山金門大橋的“世界級建筑工程文旅IP”。
——牧場游,從“耕海牧漁”走向“藍色文旅”。
以科技為擎,以產業為錨,灣區海洋牧場平臺超越傳統生產單元的定義,串聯起漁業生產、生態研學、文化體驗、科技展示等功能業態,“澎湖號”成為“廣東省休閑海釣基地”,九洲浮島牧場漁旅融合示范項目加速推進,海洋牧場平臺正向海上綜合旅游平臺融合轉型。
——岸線游,從沿海走廊走向城市陽臺。
海岸線是實現“陸海一體化”發展的核心區域,在環珠江口100公里“黃金內灣”,深圳聚焦打造“三灣一洋”生態格局、珠海著力塑造“一帶九灣”浪漫海岸、南沙郵輪母港與天后宮形成文旅經濟帶、中山馬鞍島布局海岸科創走廊……
一個品質一流的國際海洋魅力核心區、國際濱?;盍0墩蹌蒡v飛。
桂山島風電場。
——游艇游,從近海觀光走向自由馳騁。
粵港澳大灣區是游艇產業高地,全省游艇重點制造企業大多聚集于此,珠海平沙游艇產業園是國內最大的游艇制造產業基地,形成制造、服務、旅游全鏈條發展格局。
近日,《粵港澳游艇自由行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公布,首批指定廣州、深圳、珠海、中山的6個口岸作為游艇出入境口岸。隨著“港澳服務經驗+內地市場潛力”的組合推出,港澳游艇有望直接駛入大灣區任意碼頭,攜手打造世界級游艇經濟新高地。
——低空游,從“City Walk”走向“灣區Fly”。
依托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低空經濟產業集群,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正加快開通市內和城際低空客運航線,打造覆蓋灣區的低空空中交通走廊,低空觀光、飛行體驗、高空跳傘、娛樂飛行等多元化低空旅游產品競相涌現。
從高空俯瞰,珠江——年徑流量超過3000億立方米的中國南方最大水系,沖刷出喇叭狀的海灣。
南沙,海灣的頂尖。東莞、深圳與中山、珠海、橫琴斜向東西延展,在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橋兩座超級跨海通道集群的聯結下,形成“超穩態”的A形三角結構。
6座灣區“A”級城市,各懷絕技,超級聚合。
“灣心”南沙,“艇”進自由新藍海。
南沙把郵輪游艇產業作為重要產業新賽道,在“愛達地中?!碧栢]輪成功首航南沙國際郵輪母港后,郵輪旅游進入常態化運營。目前,南沙正積極推動大灣區游艇綜合服務中心落地,攜手香港郵輪及游艇業協會探索游艇自由行。
“極客”深圳,手握文旅“黑科技”。
跳出傳統旅游城市的資源競爭邏輯,“科技創新”是最具深圳標識的旅游王牌:10197架無人機編隊展示“科技+藝術”實力、灣區首條跨境海上文旅專線“深港游航線”啟動運營,海上灣區游輪、空中直升機觀光與陸地“紅胖子”雙層巴士的“一票通”聯動服務,“世界級觀光旅游和休閑度假目的地城市”獨具科技魅力。
“玩主”東莞,潮流生活集聚地。
從“冰墩墩”到“哪吒”文創品,在潮玩“爆款”中,總能發現“東莞智造”的印記。這座不以濱海特色為人所熟悉的城市,是“潮玩之都”,也向海“玩潮”,正在形成“一圈三區三帶”的旅游空間格局,在濱海灣新區打造42公里的高品質濱海碧道。
“島主”珠海,灣區版“馬爾代夫”。
珠海是粵港澳大灣區陸域面積最小,也是海域面積最大的城市。
3月21日,晴天下的珠海日月貝與野貍島。田雋愷 攝
“最小”與“最大”之間的反差,為陸島統籌協調留足錯位空間:坐擁262座海島、9348平方公里海域,珠海發力跳島游“串島成鏈”,以“一島一品”塑造特色海島文旅IP,引進萬豪、阿麗拉、安麓等國際品牌,打造世界級濱海旅游目的地。
“頂流”中山,“潑天流量”跨海來。
深中通道打開了中山的“流量”開關,這座城市毫無懸念地成為珠三角地區接待游客數、文旅收入增幅最大的城市之一。
新晉“灣區頂流”的“東大門”打開之后,中山正加打造翠亨、南朗、民眾等近60公里海岸線,融合長堤、礁石、海灘等濱海風景元素,打造“西岸濱?!鄙鷳B活力景觀帶,世界級灣區濱海門戶。
“樂師”橫琴,琴澳合鳴奏強音。
從澳門大三巴到橫琴長隆海洋王國,“澳門+橫琴”豐富的旅游資源有機結合,“中葡產業、文化跨越大洋于此碰撞交融,讓琴澳文旅模式更加立體豐富、多元精彩?!鼻侔暮网Q,向海而興,盛世蓮花綻放南海之濱。
隨著超級跨海集群工程建成通車、跨行政區協同發展、用島用海等機制創新、粵港澳“游艇自由行”即將落地,中國超“A”文旅圈從“萌動”到“行動”,凸顯6重價值內核。
超“A”文旅圈,是“黃金內灣”的新支撐。
在全球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通過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超“A”文旅圈品牌,以全域理念系統整合灣區文旅資源,以文旅為切口創新珠江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推動形成規劃一體協同、設施高效互聯、產業聯動發展、市場統一開放的文旅圈,是“黃金內灣”建設的重要命題。
超“A”文旅圈,是“海上新廣東”的新方向。
在全面推進海洋強省建設的大潮中,廣州加快打造海洋創新發展之都、深圳推進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珠海建設特色型現代海洋城市。
灣區城市沿著“海洋—海島—海岸”立體開發,不斷培育壯大海洋旅游等現代海洋產業,打造魅力沙灘、藍色海灣、和美海島、“海上糧倉”,以“?!睘槊酵卣钩癆”文旅圈,為“海上新廣東”注入新活力。
超“A”文旅圈,是激活消費的新平臺。
灣區城市面朝大海,以“串島成鏈”跳島游、“灣區海上游”、“空中直升機觀光”、“牧場漁旅融合”為代表的“文旅+消費”新場景,帶動了“吃、住、行、游、購、娛”等產業協同發展。超“A”文旅圈品牌,不僅豐富了灣區文旅產品的內涵與外延,更推動消費市場的拓展與升級。
超“A”文旅圈,是“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新樣本。
超“A”文旅圈城市用心經營濱海景區、海岸沙灘、漁村漁港、紅樹林濕地等資源,在沿岸村落、海島漁村創新“文旅+鄉村”業態,打造鄉村旅游精品線路,以農、文、旅、海深度融合助力“百千萬工程”。
超“A”文旅圈,是講好灣區故事、中國故事的新腳本。
憑借區位優勢和口岸城市地位,廣州、深圳等灣區城市通過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吸引大量入境游客。超“A”文旅圈,是國際游客進入中國的“第一站”,也是人們認識灣區、理解嶺南、讀懂中國的重要媒介。
超“A”文旅圈,是粵港澳合作的新載體。
隨著粵港澳“游艇自由行”的加快實施,涵蓋橫琴、前海、南沙、河套四大合作平臺的超“A”文旅圈,正在打破行政空間的壁壘,促進海洋資源的自由流動,強化郵輪、游艇、帆船等服務創新,釋放灣區“一程多站”旅游潛力,開辟灣區海洋文旅的“新藍?!?。
在大洋彼岸,舊金門灣區的“金門國家休閑區”橫跨金門海峽,舉世聞名。
全球灣區,各領風騷。
“中國第一灣”,粵港澳大灣區超“A”文旅圈,大潮澎湃。
策劃:林煥輝 沈文金 張培發
統籌:吳志遠 羅麗娟 林郁鴻 黎詠芝
撰文:林郁鴻
攝影:錢文攀
設計:張雅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