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十五運會將迎來倒計時200天。4月21日,記者實地探訪位于廣州的多個運動比賽場館,了解場館升級改造最新情況。據悉,廣東奧體中心體育場改造已接近尾聲,廣州體育館、廣州大學城體育中心體育場已完成改造,準備迎接十五運會這一全國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體育盛事。
廣東奧體中心體育場:
改造升級接近尾聲,以健康低碳反哺體育強國建設
根據《中國體育低碳發展報告》,體育產業年減排潛力可達千萬噸級,可以帶來良好的環境效益。通過全民健身推動綠色出行,預計到2035年體育人口增至45%以上,間接降低交通碳排放。據介紹,廣東奧體中心體育場改造堅持綠色低碳和全民建設理念,將打造成人民的體育公園。
廣東奧體中心升級改造項目設計總負責、廣東省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羅建河介紹,實現賽事全過程的碳中和一直都是設計團隊的重要出發點,在賽事籌備和舉辦的全生命周期中設計團隊都認真貫徹綠色低碳理念。場館利用屋面和外挑走道等設置,通過太陽能光伏系統,為項目提供可再生能源,每年可以減少191噸碳排放,低碳建材的使用可使本項目降低30%以上的建材碳排放。
在改造過程中,奧體項目綠色改造根據嶺南地區氣候和體育場館的功能特點,針對性采用了淺色外飾面及外走道遮陽,大大減少了進入室內的熱量,再順應主導風向增加通風開口,采用流暢形體、優化通風路徑引入自然風改善室內熱環境,這些技術措施的采用為所有場館的綠色運營創造了良好的硬件條件。
改造設計拆除了原來二層封閉的外圍幕墻,形成架空通風的全民健身平臺,活化了場館空間。在這個架空空間里,設計團隊設計了一條800米的環形智慧跑道,和室外景觀跑道形成室內外慢跑空間。
在二層平臺外圈設計了擴大的外挑平臺空間,可以布置臨時外擺或攤位,舉辦各類文體相關的集市、展覽、表演、趣味競賽等活動。在內圈設計了衛生間、母嬰室、休息區等設施為各類活動提供配套服務。此外,還專門設計無障礙坡道和電梯,實現場館對各類人群的友好開放。同時,活化奧體中心室外廣場,輔以大量的林蔭及戶外設施,建設騎行綠道和人行跑道,豐富綠色健身基礎設施,建成周邊居住區15分鐘步行圈,形成“運動減碳”的良性循環。
廣州大學城體育中心體育場:
已完成全面升級改造,打造開放共享的生態體育公園
據介紹,廣州大學城體育中心體育場將承辦十五運會U16女子足球和殘疾人運動會越野滑輪比賽項目,目前已完成全面維修改造。
為辦好本次賽事,廣州大學城體育中心體育場進行了整體維修改造,涉建筑面積約3.25萬平方米,主要改造內容包括賽事功能用房、主場館草坪和跑道、座席層觀眾通道、機電設備、賽事專項工程、室外及其他工程等。
改造項目引入先進科技,建設智慧型體育場館。AR實景導航系統使觀眾能夠“一部手機暢行場館”。新增LED屏與專業聲學系統,打造沉浸式媒體空間。標準時鐘系統提供專業賽事基礎設施,滿足國際賽事標準。同時,升級消防自動報警系統、電力系統等,確保大型賽事期間的安全與高效運行。“我們在施工過程中采用了數字化建造技術,確保了項目的高效推進和質量控制。”改造方廣州協安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第四分公司項目經理梁陽表示。
場館還重點進行了無障礙化改造,對場館的殘疾人設施進行全面升級,室外增加無障礙出入口4個,無障礙車位6個。新增無障礙衛生間10個,含廁位16個。更換無障礙門199個。觀眾席增加輪椅座位206個。
在建筑空間和室外園林設計中,融入嶺南水墨文化元素,營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綠色低碳現代化體育場所。采用環抱式景觀園林,建設多個小廣場,園建采取飄帶式造型設計,營造“步移景異”的視覺體驗。室內空間以特大的嶺南山水作背景墻,四周為木紋裝飾板裝飾,體現嶺南特色與自然風格的融合。結合大學城中心湖公園和周邊自然山體,整合自然山水資源,打造開放共享的生態體育公園。
廣州體育館:
科技感無處不在,無障礙設計“全鏈關懷”
據介紹,廣州體育館已完成升級改造。作為殘特奧會輪椅籃球主賽場,改造后的廣州體育館從進場到落座,科技感無處不在,無障礙設計提升至“全鏈關懷”標準。
廣州體育館在改造過程中,在保留原體育公園嶺南騎樓步行空間的基礎上,新增木棉花主題花壇,打造兼具地域特色與時代精神的全民運動空間。南廣場以原有雕塑為中心,通過動態施工與數字孿生技術精準優化景觀布局,實現美觀性與功能性的統一。
現代科技應用方面,場館入口的3D視覺閘機可在0.3秒內完成人證核驗,AR導航系統將通過執委會官方平臺實時推送最優路徑至觀眾手機。部署在場館的2000余個AI攝像頭組成“天眼網絡”,可提前15分鐘預判人流聚集風險,自動觸發應急疏導方案。據恒盛集團機電工程師黎健介紹,場館的空調與照明實現了智能調節,節能效率提升35%,獲評“綠色建筑一星級認證”。
無障礙設計方面,1號館設有4個輪椅觀賽區(50席),盲道與城市道路無縫銜接,坡道坡度嚴格控制在1:12以內。環形感應助聽系統覆蓋了90%觀眾席,熒光盲道夜間可視距離達8米。特別設計的“多模態交互終端”更支持語音、手勢及手機APP三重操控,一鍵即可召喚手語翻譯或無障礙導航。
煥新后的體育館突破傳統場館的時空邊界。通過可升降隔斷系統,籃球場可在48小時內轉換為萬人演唱會場地。保留的標志性拱形穹頂化身為巨幕,運用數字光影技術演繹廣府窗花等文化符號,打造“可閱讀的建筑IP”。賽事結束后,場館還將上線“智慧健身艙”系統,市民可預約VR訓練、AI體態評估等科技健身服務,讓全民共享智慧場館的長效價值?。據介紹,廣州體育館將成為全民健身的活力中心、城市文化的展示窗口,見證體育精神與城市文明的共融共生。
隨著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的臨近,各場館改造升級工作漸入尾聲,各項籌備工作如火如荼。廣東賽區以飽滿的熱情和充足的干勁,準備為全國人民獻上一場綠色低碳、精彩絕倫的體育盛會,更為推進全民健身和體育強國建設拾柴抱薪。
(記者 何敏輝)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